韩冰
摘 要:音乐思维作为音乐活动中重要的思维形式,以其独有的情感渗透力及高度逻辑性, 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钢琴教学中。音乐思维产生于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发散于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升华与感悟。音乐思维的过程是对音乐作品不断认识的过程,起到促进演奏情感的作用,能够深化演奏记忆,演奏者在钢琴演奏中音乐思维的融入,直接决定所演奏作品的高度。
关键词:音乐思维 创造性 钢琴演奏
音乐思维指的是人的大脑在受到音乐及其相关事物的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音乐的感知常常作为音乐思维的基础,而技艺上的智力操作则是实现音乐思维的手段,在相应音乐作品的内容方面进行重新塑造,进而得到理解与表现的升华。在音乐感知方面,音乐思维伴随着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是更为高级的认识音乐的思维方式。
钢琴演奏是一项复杂的音乐活动,演奏者以手指控制琴键,以思考、视谱、读唱、弹奏、力度控制、肢体的协调运动来演绎作品,以其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与理解、对力度和速度恰到好处的把控,总是能够将“死的、复杂的”乐谱变成“活的、优美的”乐曲,这便是音乐思维在钢琴演奏中不容忽视的作用,演奏者在钢琴演奏中音乐思维的融入,直接决定所演奏作品的高度。
一、音乐思维的特征解读
音乐思维是一种多层次、多元化、多视角的立体化思维,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同时,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也兼具物质的与精神的两方面特征。音乐的创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它有其独特的创作过程,包括创作动机、构思、结构、技术与美学原则,这样的创造活动是理性的,是遵循音乐的创作规律的,是属于理性思维范畴的,而所有的理性思维必然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呈现,音乐的创作与演奏外在呈现的是形象丰富多变的感性表象,即感性思维,因此,音乐的表象运用感性思维,音乐创造过程的技法应用与原则遵守则有明显的理性化特征,即理性思维。
感性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生动性和具体性。声音是音乐的感性材料,是音乐的直接来源,自然界里的声音我们把它分为乐音与噪音,因此并非所有的声音都能成为音乐。追溯音乐的起源与历史脉络,我们发现,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从人们所共识的美的声音中选择音响效果,纵观世界三大音乐体系的音乐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是巴洛克时期还是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各个音乐流派中的声音与旋律特点、和声走向都是经过精心选择、艺术加工创造而来的。因此,从声音的自然属性来看,组成音乐的每一个音响,都只是物质的震动。但是,当这些物理的音响完成了音与音之间的连接,便无可避免地融合着作曲家的主观意识,包括情感特征、思维方式、性格趋向和创作特点,因而,音乐使人感受到的必然是有着感性色彩的音响,而不仅仅是理性的、有着物理特性的音响。或者可以认为,音乐的优势不在于表达具体明确的概念,而是借此揭示与展现我们丰富的内心情感。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正如黑格尔所说:“情感是音乐特别要据为己有的领域”。 但是,声音作为音乐思维的表现对象,最初确实是抽象与不具体的;而在音乐外化的思维方式中,它又是形象的、具体的。也就是说,情感既是抽象的不具体的,同时又是形象的、具体的,因为所有的音乐作品,所有的音乐创作者,都无法脱离音乐中的情感思维,因为那是音乐的生命力与价值所在。
理性思维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来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认识, 抽象性是理性思维的最大特点,同时又具有间接性的特征。它以明确的思维方式、方向、依据等对具体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是一种通过后天学习而得来的思维能力。理性思维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从音乐的创作和演奏过程来看,任何一首音乐作品,作为艺术创作的结果,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都包含了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当我们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诠释的时候,总是力图正确的传达出创作者的情感目的和思想意图,这就需要加入理性因素来分析作曲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与生活态度、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音乐作品中的创作手段和演奏技法;分析音乐作品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等,在理性的指导下对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梳理,由此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有更细致入微的把握,并且最终达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与演奏者自身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传达给音乐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共鸣。
在音乐创作与演奏中,音乐中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是结合运用的,只有感性与理性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才能充分体现出音乐的美感,进一步展现音乐的功能。
二、钢琴演奏中的音乐思维
钢琴演奏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综合性活动,需要纯熟的钢琴演奏技巧、丰富的生活阅历与丰厚的文化积淀,同时更需要有严谨的音乐思维。
钢琴演奏中音乐思维的过程是对钢琴作品的认知过程、理解过程、把握过程与完美演绎过程。每一首作品都是作曲家地域风格、性格特点、情感特征、审美取向的表达,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体现。一个完美的演奏家,首先要深入了解作曲家的思想、个性及风格特点,才能够进一步理解作品的艺术内涵与情感表达,对不同体裁、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创作的作品能深入了解与体会。对作品整体的认识,有助于钢琴演奏者从总体上把握乐曲的风格。
音乐思维也能起到促进演奏情感的作用。情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体验。关于情感,托尔斯泰曾经有一句经典之言:“音乐是情感的速记”。钢琴演奏者是用自己的琴声来表现与再现作品的,将作品完美演绎,将情感得到释放,这都是音乐思维感性到理性的进程。同一首钢琴作品,比如肖邦的《夜曲》,郎朗与李云迪所表现的深度与广度完全不同;而作为听众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有其不确定性,正如人们所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百个观赏者眼中的蒙娜丽莎有一百种微笑的含义,而音乐更是如此,每一段音乐,无论是忧伤的、悲壮的抑或是喜悦的、辉煌的,不同的演奏者、不同的听众、不同的身家背景、不同的文化素养都能衍生出不同的音乐情感,音乐这种抽象的艺术总是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它所营造的情绪氛围和音响效果就是一个有渗透力的情感“磁场”,使你不知不觉地就产生了共鸣,所以钢琴演奏中的感性思维完全是一种以主观能动意识及个体心理体验为主的思维,感性思维的主观性与体验性决定其在音乐的酝酿、创作、演奏、传播、欣赏等各环节中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它时刻主导着主体的思维系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感知音乐。
再现作品时必然要表现作品的情感,情感的表现是演奏的目的,而音乐思维的运用会使演奏者深入体现作品蕴含的情感,音乐思维意识的强化,会使演奏者在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握后,通过对作品所描绘意境的想象,将作品完美演绎,将情感得到释放,这都是音乐思维感性到理性的进程。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首先要了解作曲者的生平、历史与每一个创作时期的音乐特质,进而对所演奏的作品有深刻的情感理解,找到情感上的共鸣,之后必须运用音乐思维来思考与想象,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作者的音乐语汇融为一体,对音乐作品进行再现与二度创作,在对作品的情感体验、理解认知、音乐想象等方面的思考与二度创作的过程便是音乐思维过程。
三、钢琴演奏中的创造性音乐思维
音乐中充满了创造,可以说,没有创造就没有音乐。作曲家在从事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创作出了各种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但此时,音乐作品还只是停留在纸上的各种干巴巴的音乐符号,不能被广大听众所接受,严格意义上来讲,这还不是真正的音乐,需要通过钢琴演奏者的二度创作才能赋予其艺术的生命,在作曲家与听众之间架起一座声音的桥梁,把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想法与感受传达给听众,在此过程中,创造性音乐思维更是必不可少的。
作曲家的音乐创作能否得到听众的认可,完全取决于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在二度创作之前,音乐作品是跃然纸上的长短音符,钢琴演奏家进行二度创作,必将对作品的所有音乐要素把握准确,将每一个没有生命的音符与各种音乐记号变成活灵活现的音乐,变成美妙动人的音响,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钢琴演奏者作为诠释与演绎音乐作品的主体,对音乐作品的旋律、和声、织体、风格、节奏、技术技巧、美学观点等认知过程,就是创造性音乐思维的过程,创造性音乐思维是钢琴演奏者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原动力。
在钢琴演奏中,把握演奏中的技术技巧是一切二度创作的基础,只有技术过关,才能解决乐曲的基本问题。但是,纯粹的技术仅仅是钢琴演奏的基础,只是钢琴演奏的手段,而不是全部。演奏者不但要拥有精湛完美的演奏技术,更要有二度创作的能力,在进一步的创作中融入自己的合理创造,融入自身的艺术修养,融入情感的合理想象,使自己的演奏不单调、不机械化,具有艺术感染力,体现出自己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和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高超的音乐表演技巧,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基本技术技巧的能力,在演绎作品时深深烙印表演者的个性与创造性,这才是音乐表演技巧的真义之所在,也是创造性音乐思维的精髓所在。
总之,在钢琴演奏中,不仅需要熟练精湛的技术技能、丰富的音乐常识,更重要的是把握作品的结构特点、情感特色、艺术风格,实现对作品的再现与再创造。一个完整的、完美的音乐形象,是富有感染力与生命力的,一段深入人心的美妙音乐,是充满活力、情感充沛的,这样的音乐塑造,这种具有震撼力的表现与表达,无不需要音乐思维的融入与渗透,无论是感性思维中的音乐记忆还是理性思维的认识与升华,都是音乐表达的催化剂,是从音乐表象到达完整音乐形象的桥梁。只有在音乐思维和弹奏技术两方面一起努力,才能做到更好的音乐表现,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杨立梅,李旦娜.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M] .海南出版社,2000.
[2]徐梅.中国当代和谐精神的社会功能[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