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洪:神雾奇迹的另类解读

2017-01-16 01:16刘洋
中国工业评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企业

刘洋

作为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雾集团)董事长,吴道洪更希望他的员工称他为“吴博士”。在他的字典里,专业学历地位比他实业企业家的地位更为重要。

从大学、研究生到博士生、再到创办公司,吴道洪学的是燃烧,研究的是燃烧。在燃烧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探索使他永葆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我们的博士”

在吴道洪的世界里,他始终保持着一种“自我”的状态,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这样他能够静下心来搞研究。他戏称自己“三不像”:学术界认为他是搞企业的;企业界又说他是搞学术的;其实他自己更愿意去做一名学者。所以在公司,员工都称为他为“我们的博士”。

吴道洪读了20多年的书,他戏称自己“把书(指学历)读完了,没有读的了,但还想读。”他用勤奋和不断地进取,为自己不同寻常的人生之路铺下了坚实的基础,获得了知识和智慧的厚实储备。

“我现在每天都在学习,不能停顿下来,只要天天有进步就行。”吴道洪自己认为给自己定的要求并不高。休息日逛书店、读书到天明、赴国外考察学习,身为公司的董事长,吴道洪对读书学习的兴趣远远超过他对财务报表、日常管理的兴趣。“我的智商并不高,就是比别人勤奋一点,花的时间比别人多,别人用一个小时,我花三四个小时甚至更多。”

吴道洪的求学、创业之路并无特别之处。其实,他的勤奋与聪明在孩提时代就有突出表现。

吴道洪在五兄弟中排行老三,他的机灵、勤奋和吃苦耐劳在村里就小有名气。他家兄弟多,农村生活的贫困和艰辛让他很早就懂事,从小养成了独立、坚韧的品格。

暑假到了,他和伙伴们到镇上的冰棒厂“打货”,卖冰棒挣钱。从村子到镇上一个来回20多公里,他每天跑两趟,他的冰棒总比别人卖得快,因为他善于琢磨“窍门”。他的生意经里,村里的小朋友们可以拿一个鸡蛋换一根冰棒,并返一分钱现钱给对方,那时一个鸡蛋拿到市场上可以卖到5至6分钱,远比卖根冰棒的利润要大。当时,他还专往偏远的村落和田间地头跑,这样他的冰棒就卖得多。他将赚来的钱交给母亲,用作上学的书本和笔墨开支。

读初二那年,一次意外的车祸让他发现了自己的能力。他的腿部受伤,在家休养的两个月里,他一个人在家自学功课,没想到考试的时候,他的成绩居然跃升到了全校第一名,那次他拿到了全部单科和总分的第一名,共获得了8个笔记本的奖励。他意识到了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很管用。

1984年9月,吴道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防科技大学,进入火箭发动机专业学习。从此他开始和燃烧技术接触,在长沙他度过了7年的大学和研究生生活,随后他又被免试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再后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做博士后。

吴道洪这样评价自己的大学生活:除了打篮球,就是读书、做学问。

吴道洪从大三开始就没再向家里要过钱,他经常会给导师做科研项目,换取适当补贴。在读学位期间,他的研究才能就已暂露头角。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拥有17项国家发明专利。他的许多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

“他永远对新鲜的东西感兴趣。”这是熟悉吴道洪的人对他的评价。

在北航读书期间,一次吴道洪上街逛西单商场,他发现柜台上一台空气加湿器正在向外散发水雾,他突发灵感,这不就是一台实行雾化燃烧的民用灶具吗?于是他掏出100多元将此加湿器买下。3个月后,他利用加湿器雾化原理制作的民用灶具获得全国大学生科技发明二等奖。而这种雾化燃烧的灵感也就是神雾集团名称的由来。

玩笑激发的灵感

“在学校我的成绩一直很好,硕士和博士都是免试通过的。”如果不是朋友的一句玩笑,或许现在的吴道洪还在国防科技大学里做一名出色的学者。

1994年,刚刚博士毕业的吴道洪以其在军工导弹、火箭燃烧技术方面的造诣与朋友一起闲侃,不经意中提到如果将自己研究的燃烧与雾化技术应用到民用领域,将会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能源。朋友有些看不起他,并开玩笑地对他说;“是金子就不怕火炼。”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吴道洪真就把自己这块“金子”投进了火里,抱着“不妨试试”的心态,寻找第一个实验者。

当时正好西安一家陶瓷厂正在进行节能改造,吴道洪立即与西安联系。就这样,吴道洪把自己的燃烧技术第一次应用到西安的一家陶瓷厂,效果很好。第一次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成功的喜悦不言而喻。

而到1995年,正在读博士后的吴道洪通过给钢铁公司、陶瓷厂、火力发电厂等企业提供燃烧节能服务,不仅完全掌握了这项技术,而且还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技术产业化成了当时吴道洪必须要做的事。

吴道洪拿着第一桶金注册了神雾公司,因为当时还在读书,没有时间去打理公司,他就请了一位朋友负责公司的管理和市场销售,自己只负责提供技术。没想到,一年不到公司非但没有赚到钱,还把他赚得第一桶金都花光了。

此时的吴道洪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一心一意做学问,要么全身心来创业。”在总结第一次创业失利时,吴道洪与朋友发生了分歧:吴道洪认为市场开拓不力导致销售不畅,而朋友却认为吴道洪的“技术不成熟”。

在一番思考之后,吴道洪决定自己干。

1996年,吴道洪找学校的系主任借了2万元启动资金开始独立经营公司,也就是神雾集团的前身——北京神雾喷嘴技术公司。

“吴氏经营哲学”

从吴道洪自己经营公司开始,他就意识到,对于国内连萌芽状态都算不上的工业节能市场而言,传道授业也许是开创市场的一把钥匙。

作为科技型企业,吴道洪认为神雾集团获得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不断创新。创业之初的神雾集团主要依靠吴道洪博士论文时期研发的技术,也就是一种工业炉的燃烧器。这种技术每年能给神雾公司带来800万的纯利。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相当多的企业对于节能与环保的认识多少还停留在概念阶段,让企业“额外”拿出一笔钱对设备进行节能和环保改造并不是简单容易的事情,因为企业节能意识薄弱,吴道洪在推广他的技术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的技术这么好,为什么别人没有用?”

在这种情况下,吴道洪有着一套特别的营销模式——讲课+销售。“我们当时的销售方式就是讲课,去给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讲授关于节能的课。”当时他每年有200多天去外地的钢铁、油田等大企业开讲座,用他自嘲的话就是去“忽悠”。

吴道洪持续地讲课式营销终于获得回报,通过宣传他的节能环保的理念、技术、产品和效果,产品的市场份额呈几何级增长。

从1997年开始,天津一些钢铁企业的技术人员就经常邀请吴道洪去天津讲课和交流,但是直到2005年的八年里,公司在天津市场却没有任何订单。然而,在2005年后期,公司在天津市场达到8000万元的收入。对此,吴道洪解释为:“懂技术的人员没有权力,而有权力的人不了解技术。后来这些人(技术人员)慢慢成了企业中的领导层,顺理成章就能促成节能项目的推进了。”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99年,吴道洪发明了神雾集团的第二代技术“蓄热式烧嘴技术”,这种技术即使是在国际上也属于前沿的成果,当时也获得了原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和世界银行的各种资助。神雾集团共有十多项科技成果属于中国首创,公司平均每三个月就能推出一项国内首创的新技术。

吴道洪掌握大量的节能燃烧核心技术,并着力开展这些技术的研究与产品推广。从最初发明的蓄热式烧嘴技术到蓄热式烧嘴加热炉,以及已经进入商业市场的蓄热式玻璃窑炉、蓄热式冷凝锅炉、油田注汽锅炉、非高炉炼铁技术等,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技术和产品体系。他的技术和产品被广泛应用到钢铁、冶金、化工、机械等领域,并不断地拓展新的空间。

吴道洪认为,企业要强化市场竞争力,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创新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吴道洪十分自信地透露,神雾的所有技术都是全球领先且很难复制的。

吴道洪说:“要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物排放,必须依靠市场化的科技创新成果,否则未来20年、30年也很难解决。”神雾集团通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拥有三大平台、八项核心技术竞争力。三大平台即大型的研发和科技创新平台,该平台专门专注于化石燃料的高温高效燃烧和低碳清洁应用;完整的工程设计平台,用于将研发成果进行快速的工程转化;自成体系的核心节能装备制造平台,能促使神雾的科技创新装备迅速产业化。

神雾集团目前拥有的八项核心技术分别是:蓄热式高效节能低污染燃烧新技术;蓄热式低阶粉煤气化锅炉技术;火电锅炉脱硝节能一体化新技术;劣质黑色、有色金属矿的转底炉高效清洁冶炼新工艺;氢气竖炉直接还原炼铁新工艺;褐煤、长焰煤、油页岩的热解提炼、提质新工艺;生活垃圾热解新技术;高温燃气熔融电石生产新工艺等。多项工艺及装备经权威学术机构鉴定为 “国际领先水平”,相对比传统的工艺,这些技术大多属于“颠覆性”的,几乎都是全球领先和填补国内外空白的,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90%以上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还可以节能和节省能源消耗成本20%至30%甚至更多。他们的研究成果并非单项和局部性的,而是全局性的和全产业链条式的,且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2008年,神雾集团获批设立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2009年开始,投资近5亿元建成了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大型节能减排科研基地,已建成18套应用于冶金、有色、化工、电力等行业节能环保技术研究的国际领先的大型中试试验平台,能够进行化石能源、矿产资源与可再生资源三大领域的科研攻关工作。

如此强大的全球领新的创新研究平台,如果没有强大的科研团队作后盾支撑将是不可想象的。神雾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一支240余人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创新开发能力和技术协作精神很强,极具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科研队伍,拥有博士后7人、博士47人、硕士84人,高级工程师14人;是“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劣质铁矿石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低变质煤与有机废弃物热解提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国家博士后工作站。

神雾集团多年的创新和实践,得到了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是国家发改委首批认证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是工信部 、财政部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集团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中国清洁技术企业20强企业”第一名,2013年荣获 “十大绿色创新企业”,国家、省部级等各类荣誉、奖励或称号50多项;承担国家、省部级科技课题23项,拥有国内国际专利127项,正在审批的专利130余项。

吴道洪说:“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为公司市场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支柱产业下的新生存法则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节能环保产业再次受到决策层的重视。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扩大绿色环保标准覆盖面;支持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广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开展全民节能、节水行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吴道洪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政府明确提出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这也就表明节能环保产业未来将成为国家产业体系中的“主战场”。现阶段,节能环保产业在国家产业体系中的占比仍然较低,并且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核心技术。政府如果继续加大对行业的政策、资金的引导与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科研技术的投入,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家倚重的支柱产业目标有望尽早实现。

同时,吴道洪也指出,未来节能环保行业市场竞争将会不断加剧,由此可能会引发行业内的整合洗牌,一些中小企业会加速离场,而拥有资金与技术优势的企业有望在“大浪淘沙”过程中做大做强。

如果节能环保产业能成为国家支柱产业,那么节能环保、低碳应用技术市场将爆发更为巨大商机。吴道洪算了一笔账,仅以2012年中国煤炭消耗总量为36.2亿吨标准煤计算,只要利用神雾的一项煤炭热解提质技术,当年就可从开采的煤炭中提取近7亿吨以上人造石油、人造天然气资源,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供应过分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我国的能源独立,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作为在这一领域掌控众多核心技术的神雾集团,发展前景无疑十分广阔,乃至不可限量。

如今,北京神雾集团由于公司在市场化运作和资源整合、科技创新的迅速产业化能力,技术人才储备、新技术、新工艺、新专利所需要的关键设备的开发设计和集成能力,品牌美誉度及产业规模等方面,均具备无可比拟的强大竞争实力,成为国内节能服务行业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

在过去十几年中,煤炭一直是驱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但煤炭燃烧产生的硫化物、氮氧化物也被视为大气污染的元凶。基于我国贫油、少气、富煤能源供给模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煤炭还将继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煤炭储量占94%以上。从目前我国煤炭的利用方式看,大部分煤都拿去直接燃烧了,不仅利用率低,同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吴道洪博士强调,“我国应该继续加大对煤炭的清洁化利用领域的投入,烧煤的方式已行不通,唯有发展清洁、低碳煤化工技术,在煤炭转化为清洁的能源方面多下功夫,才是保障未来国家能源安全切实可行的办法。而目前国内的技术是可以将劣质的煤炭转化为清洁的能源。”

值得一提是,由神雾集团自主研发的“神雾环保乙炔法煤化工新工艺”颠覆了现代煤化工技术,具有节能、减排、增效等技术优势。新工艺把中低阶煤炭与生石灰混合造块后,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00℃以上,使其中的挥发分分解,产生合成气、人造天然气和人造石油等。破解了制约煤化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神雾节能减排技术之所以具有颠覆性的原因,就在于技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解决了污染排放的问题,而非传统意义上需要增加额外的投资却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节能减排技术。”吴道洪说。

在2015年,神雾集团代表中国三千多家节能环保企业参加了巴黎气候大会,并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节能减排的技术。并且神雾的颠覆性技术受到业内专家和各国政府的广泛认可、高度评价。吴道洪说:“神雾集团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必须依靠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改变化石能源的消费利用方式,从源头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治理,才能在实质上对控制全球变暖产生效果。”

谈到集团未来的发展定位,吴道洪表示,神雾集团的目标是世界500强。尽管神雾集团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但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世界500强的跨国企业,启动资本战略是重要步骤,通过兼并、重组、股权转让、上市、租赁融资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巩固和强化企业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吴道洪还透露,除此以外,根据神雾的企业特点、技术储备和中国国情,在未来几年,神雾集团将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为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实现创新技术的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运营和自主管理,在为国内外耗能客户提供神雾核心技术的同时,也进行节能环保项目的投资和参与运营管理,以模式创新与资源整合为策略,在节能减排领域进行集团化、多板块、全产业链布局。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我心中的企业文化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