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7-01-16 00:44陶智祥
东方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创业政策高校

陶智祥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自主创业,创业环境持续得到改善,作为一名高校教育者,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并帮助其成功创业,既是对国家“双创”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缓解大学生现实就业压力的有力举措,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一批生力军。本研究从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着手,探讨个体和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及成功率的影响,并针对现实中对大学生创业的不利因素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影响;高校;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増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増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可见,创业已经被纳入国家的重要议程,并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有调查显示,"毎増加一个机会型创业者,当年带动就业数量平均为2.77人,未来5年带动的就业数量平均为5.99人。"创业不仅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解决了就业矛盾,而且也成为继续创造"新经济"持续增长奇迹的重要手段。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由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习近平指出,"主导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大学生创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创新实践,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创业现状

创业活动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2]2014 年 12 月 10 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 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实却不容乐观,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只有 2%-3%,浙江地区成功率稍偏高些也只有 4%,与欧美国家的大学生创业20%的成功率有较大差距。[3]虽然现在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持认可态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极少部分学生选择尝试创业,其中创业成功者自然少之又少。近年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但就实施过程来看,我国目前创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缺乏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创业政策制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足,政策的实施效果不甚理想,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创业政策体系。

个体及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本研究结合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探讨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毕业班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4]

1、个体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指其在学校的领导力、好奇心及创业技能,它受个体人格特质和家庭教育的影响,而且学生的创业能力越强,其创业的兴趣就会越强烈。个体人格特质体现在个体的性格、对创业的认知、对自身的创业能力自信度、先前的创业经验等方面。有研究表明,有创新思维、有主见、自信、对创业实现的价值有渴望、先前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更有创业意向。当然,有家人或者亲戚是从事创业活动也会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影响显著,他们更倾向于尝试创业,家人、朋友、老师等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期望、鼓励或者认可也会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意愿。

2、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是除了个体本身内在因素之外的外在创业环境因素。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创业环境模型,但是学术界倾向于认为GEM模型对创业环境的概括最为全面,能够较完整地、真实地反映影响创业者的各类环境因素。GEM是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学院基于一个旨在研究全球创业活动的项目而提出的。在该模型中,创业环境条件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文化及社会规范9个方面。其中金融支持包括权益资本、种子期投资、创业资本、馈赠和政府拨款等,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获得金融支持能够缓解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政策涉及创业引导基金计划、税收优惠减免政策、财政扶持政策、创业培训以及政府采购计划等,积极的政府政策能够降低大学生的创业成本,有效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降低创业的风险。国内许多调查研究也表明,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激励因素,能够使大学生更了解创业历程、掌握创业技能,从而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并利用成功创业案例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激情。[2]

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推进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并不是意味着政府、高校、企业以及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各类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努力培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加强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等措施,切实全面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知识,并努力创造条件使其接受创业实践锻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扶持政策,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5]该机制包括:通过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和讲座,加强专业课程与创业教育课程的渗透和融合,系统介绍创业理论、创业知识和创业案例,就如何把握商机,如何撰写创业计划,如何融资,如何把握创业流程等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和培训;积极整合相关资源,努力搭建创业实践训练平台,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优势,将科研活动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营造高校创业文化氛围,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和媒介进行创业宣传,使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理念深入人心;鼓励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和交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在各部门联动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各类创业活动,如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模拟大赛、创业论坛等。

大学生创业政策创新与转型

政策转型是提高当前大学生创业政策及其支持体系有效性的必然选择,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高校,都需要从“全面扶持”的政策原则转变到“择优激励”的政策原则,从公共资源利用的效率来看,“全面扶持”的创业资助政策并不是效率最高的公共政策选择。可以考虑集中有限的资源,对创业项目进行分类评估,择优进行资助与激励。[6] 政策制订的原则应该是把各种优惠与资金集中到那些优秀的、最具有潜在成功可能的创业者身上;政府层面上要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群体的独特性来制订政策,不能将大学生创业与“弱势群体再就业”的创业活动混化一谈,强化符合大学生特长的创业引导与创业服务,尤其在科技创新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便利条件;创新创业培育模式。如可把以孵化基地、“创业苗圃”为支撑的 “圈养”与单以 “种子基金”股权投资的 “散养”相结合,尽量扩大政策的受益面和不同创业类型大学生的需求。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年轻群体,促进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也是填补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缺陷,为实现大学生个人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也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注入新的血液,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创新型国家的崛起需要我们每个个人、家庭、学校和政府携手共同努力,协同合作,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新创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军 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5年

[2]段利民,杜跃平 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兼对GEM模型的再检验[J].技术经济,2012(10).

[3]蒋开东,朱剑琼 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4]彭正霞,陆根书 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

[5]刘永芳,龚 放.创业型大学的生成机制、价值重构与途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2(10).

[6]叶映华 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1).

猜你喜欢
创业政策高校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