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浩恩 李瑞民 陈海燕 刘 娟
(1.浙江省气象台,浙江 杭州 310017;2.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7)
浙江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
许浩恩1李瑞民2陈海燕1刘 娟2
(1.浙江省气象台,浙江 杭州 310017;2.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7)
台风是影响浙江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具有影响频繁,成灾台风多;致灾台风路径多样,登陆台风强度强灾情重;孕灾环境复杂,衍生灾害严重;台风对各地影响差异大等特征。在台风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中,浙江积累了一些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了提炼,主要体现在:1)平衡科技水平和服务需求,把握关键点决策服务时机;2)以台风报告单为载体,提高台风气象服务规范化水平;3)将传统预报向影响预报延伸,并在决策气象服务中用广泛应用;4)公众气象服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利用新媒体、传统媒体的传播特性,最大程度扩大信息覆盖面。文中还穿插了服务材料的内容提炼、撰写技巧等,并提出对台风气象服务的思考。
台风;气象服务;浙江
台风是世界上破坏力最强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危害十分严重。浙江省有着绵长曲折的海岸线,台风是浙江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1],其伴随的狂风、暴雨、风暴潮,对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险,主要表现为:1)台风风暴潮导致潮水漫溢,冲毁海塘;2)大风和雨水浸泡造成房屋倒塌;3)大风和风暴潮造成船只(渔船)受损和沉没;4)大风对电力、通信、避风港及港口、市政等设施的影响;5)台风暴雨使农田、城镇受淹;6)台风暴雨引发山洪与地质灾害;7)台风暴雨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影响;8)影响经济社会;等等。因此,历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台风灾害防御工作,浙江省气象局在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了具有特色的台风灾害气象服务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虽然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2~4],但浙江台风气象服务效益也在大幅增加[5]。
在浙江省境内,台风成灾多由降水、大风及风暴潮等原因引起。在近海岸表现为风、浪、风暴潮及暴雨引起的灾害;在内陆则主要表现为风和暴雨灾害以及由暴雨引起的洪水和诱发的滑坡、塌方及泥石流等灾害。
台风造成的损失不仅与台风系统及其伴生现象的强度有关,也依赖于影响地的地理环境和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和活动范围等。浙江大陆海岸线长达2200 km,陆域面积有10.18万km2,地形多样,高山、盆地、丘陵、平原等交错分布,境内还拥有八大水系,江河湖泊众多。其中丘陵、山地面积为7.17万 km2,占70.4%;平原、盆地面积为2.36万km2,占12.2%;河流、湖泊面积0.65万 km2,占6.4%。浙江总体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但沿海与内陆地区之间以及南北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各地的产业结构和人员分布不甚相同。这些都造成影响浙江的台风及其灾害具有独特的特征。
1.1 台风影响频繁,成灾台风多
1949—2015年,影响浙江台风共220个,年均3.3个,其中登陆43个。每年5—11月都可能有台风影响浙江,但主要在7—9月,占影响台风总数的81%。影响时间最早的是0601号台风“珍珠”,影响时间为2006年5月17—18日。影响时间最迟的是7220号台风,影响时间为1972年11月18—19日。
影响浙江的台风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份有8个(1990年),60年代中期前后至70年代初,影响浙江台风相对较少。1949年以来造成较明显损失的台风约100个,年均约1.5个,占历年影响台风总数的45%,其中有2个以上成灾台风的年份有26 a,最多年份达5个(如1990年、2005年)。
1.2 致灾台风路径多样,登陆台风强度强灾情重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浙江省是我国除台湾省以外,登陆台风强度最强的省份。1949—2015年登陆我国大陆近中心风力超过50 m/s的台风共9个,其中浙江占4个,依次为5612号台风、0414号台风“云娜”、0515号台风“卡努”、0608号台风“桑美”,其中5612台风和“桑美”台风为超强台风。正面登陆浙江台风影响最重,损失最大。1949年以来正面登陆浙江台风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历年台风影响总死亡人数的81%。台风登陆时若遇到风、雨、潮三碰头,造成的损失更加严重,如5612号超强台风造成浙江4925人死亡;9417号台风致使112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78亿元,占当年GDP的6.7%;9711号台风人员死亡数236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6亿元;0414号台风“云娜”造成16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81亿元。
值得指出的是,在厦门以北大陆登陆的台风虽不在浙江登陆,但由于台风环流与西风带系统结合,常出现特大暴雨,容易引发浙江严重洪涝、地质灾害,经济损失也不可低估。如6214号台风登陆福建连江,浙江直接经济损失4.5亿元,占当年GDP的10.38%;1323号台风“菲特”登陆福建福鼎沙埕港,造成浙江经济损失高达581亿元,是浙江省有记录以来经济损失最重的台风。此外,其他如近海北上或转向台风、浙沪边界线以北登陆台风、厦门以南登陆台风也都可能致灾,但致灾率相对较低。
1.3 台风影响空间有差异,东南沿海风雨强度最强
文献[3]根据台风影响频率、台风大风出现频率和强度、台风暴雨出现频率和强度,将浙江的台风影响区域划分为5个区域,即特强影响区、强影响区、较强影响区、中等影响区、一般影响区,如图1所示。
特强影响区主要包括浙江东南沿海以及浙北部分沿海地区,由海岛、丘陵、平原等组成,是强风暴雨影响最重的区域,台风影响下,出现50 mm以上降水概率为80%以上,100 mm以上60%~80%,200 mm以上10%~40%,300 mm以上5%~15%;8级以上台风大风年均1~4次,10级以上0.5~2.6次,12级以上0.06~1.5次。
浙江东部沿海向内陆丘陵、平原过渡区为强影响区,该区域暴雨影响大于大风影响,台风影响下,出现50 mm以上降水概率为70%~90%,100 mm以上30%~70%,200 mm以上10%~35%,300 mm以上2.5%~7.5%。8级以上台风大风年均0.7~1.3次,10级以上0.1~0.3次。
较强影响区年均受台风影响次数1~2.5次,台风影响下,出现50 mm以上降水概率为50%~70%,100 mm以上20%~50%,200 mm以上5%~15%,300 mm以上在2.5%以下。8级以上台风大风年均0.4~0.8次,10级以上出现概率较低。
中等影响区和一般影响区主要以暴雨影响为主,台风强度强时有时也会出现大风,台风影响下,出现50 mm以上降水概率为30%~60%,100 mm以上10%~40%,200 mm以上5%左右,300 mm以上较少出现。
图1 浙江省台风风雨影响强度分区
1.4 孕灾环境复杂,衍生灾害严重
浙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地区群山盘结,错综复杂,地势相对较高;中部地区以丘陵盆地为主,其中金衢盆地面积最大,地势相对平坦;东部地区北面有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河网密布,东南沿海地区除温黄平原以外,主要以丘陵为主,总的地势相对较低。浙江的地理环境及地质结构在台风强降水和强风的作用下,较易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内涝等衍生灾害。浙江发生台风较大范围的洪涝约3年2遇,其中浙东南沿海地区出现台风洪涝年均2次以上。浙江发生的泥石流以突发暴雨型为主,其中由台风暴雨引发的约占暴雨型泥石流的65%。
在台风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中,预报准确性是核心,除此之外,服务的主动性、服务技巧与策略,信息的发布与传输,媒体的宣传与配合,等等,都能影响到台风灾害的防御效果。如何平衡防灾减灾需求与科技水平不能完全满足的矛盾,如何根据预报水平选择最佳服务时机,提供最有用的监测、预报和预警信息,利用最好的服务方式和手段,等等,是做好台风气象服务的关键。
2.1 平衡科技水平和服务需求,把握关键点决策服务时机
天气气候的预报预测准确率是决策气象服务的关键。虽然随着数值预报技术、现代化探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得各级气象台站中期、短期、短时以及临近预报的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天气预报的水平总体上在稳定中逐步提高[6~8],但依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尤其在预报的定时、定点、定量方面与防灾减灾需求距离较大;同时,预报的准确率与预报时效一般成反比,预报时效越短,预报准确率越高,随着时效的增长预报准确率也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对浙江来讲,政府的台风防御应急预案已相当完备,一般提前24~48 h就能完成人员撤离和转移、财物加固等防台措施。因此,浙江的台风决策服务一般都会综合考虑科技水平、防御能力以及前期气候对灾害的影响等,把握好关键点服务时机,尽量提高监测、预报信息的效用性。服务时机的把握情况一般是:当台风一编报就向相关防御部门进行短信服务,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对台风动态进行通报,请政府领导加以关注;确定有影响后,一般提前5 d左右正式发布台风消息,72 h内发较详细的路径预报信息和风雨影响概况(以文字描述为主),48~24 h(视预报难度)给出登陆点及详细的风雨预报信息(文字配风雨图);影响开始后,决策服务频率一般增加到每天1~2次(视风雨影响程度和预报修正情况),服务内容主要是台风动态、风雨实况、后期风雨预报及影响等;台风风雨影响结束后1~2 d报送灾后影响评估报告,对台风的破坏强度及历史排位给出一个客观、全面地评估。比如今年的“灿鸿”台风7月11日登陆朱家尖,其气象预报服务过程如图2所示,7日开始发布台风消息,分别在影响前48 h(8日下午)和影响前24 h(9日下午)给出过程雨量和大风预报,对比可知,8日下午给出的过程雨量预报强降水落区偏南;9日下午给出的过程雨量预报,雨型分布与实况基本一致,受灾严重的舟山、宁波、绍兴等地区强降水的量级预报基本准确,尤其是最大降水极值可达300~500 mm,与实况也比较吻合;大风预报与时况总体接近。
图2 台风“灿鸿” 浙江省台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情况
另外,在向省委省政府进行台风监测预报情况进行汇报时,利用演示文档的生动和饱满,充分展示气象部门的高新技术。如高分辨率极轨卫星图像显示、基于格点的1小时风雨滚动预报、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风险预估等。
2.2 不断完善台风报告单,台风气象服务规范化水平得到提高
近年来,台风报告单作为浙江省气象台重要的综合性预报服务业务产品,在台风气象服务的规范化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决策气象服务增加频次的时候,一般直接就使用台风报告单进行服务。为此2012年浙江省气象局首次下发《台风报告单业务规定》,2014年进行了修订。主要规范了以下几项内容。
一是规范发布形式。根据台风活动范围及台风预报级别,分为《台风简报单》、《台风报告单》和《台风警报单》3种形式。浙江省气象台发布“台风动态”期间,以《台风简报单》形式提供编号台风的活动情况、路径预报。浙江省气象台发布“台风消息”期间,采用《台风报告单》形式提供编号台风的活动情况、路径预报及防御措施建议等。浙江省气象台发布 “海上台风警报”、“台风警报”和“台风紧急警报”期间,采用《台风警报单》形式提供编号台风的活动情况、路径预报、风雨影响预报及防御措施建议等。
二是详细规定了发布频次。《台风简报单》一般每天08时、14时和20时发布3次。如《台风报告单》每天05、08、14时和20时发布4次;《台风警报单》一般每天05、08、11、14、17时和20时共发布6次,必要时(台风紧急警报时)增加23时、02时次,共8次。
三是规定了台风报告单的主要内容,分为报告表与附图两个部分。报告表主要包括7方面内容:1)基本信息。名字、强度、预报级别、预警级别。2)台风实况:中心位置、近中心气压、最大风力、风圈半径。3)台风动态:强度变化、移动方向、移动速度、未来24~72 h趋势分析。4)路径预报:未来12、24、36、48、60、72 h台风中心位置、中心气压、近中心最大风速和强度等级的预报。5)风雨实况:概要说明浙江沿海海域出现8级及以上阵风,或省内气象测站出现30 mm(区域自动站50 mm)及以上降水情况。6)风雨影响及预报:未来72 h内浙江省及其管辖海域风雨影响情况预报。7)重点防御区与防御提示。附图主要包括:Ⅰ、台风路径预报图。Ⅱ、风力预报图和定量降水预报图。Ⅲ、风力实况图与降水实况图。
2.3 台风灾害评估在决策气象服务中广泛应用
台风是多因子致灾,致灾因子有暴雨、大风和风暴潮等,致灾因子的叠加将加大台风灾害的危害程度[9]。因此在决策气象服务中不仅要做好风雨的要素预报,更要考虑台风的影响种类,风大雨大台风、风影响为主台风、雨影响为主台风、登陆时和天文大潮相遇台风,等等,造成的影响并不能同单因子的风级别、暴雨量级相对应,也就是说一次成功的决策气象服务要做好台风灾害的影响预评估工作。鉴于目前灾害评估的水平,浙江省台风灾害灾前预评估在决策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更多体现在定性评估上,比如体现在决策气象服务的建议上、标题、提要等等;当面汇报时还可以汇报历史上相同风雨影响等级台风的情况,让决策部门有一个决策对照。
台风灾后评估报告自2007年开始已经常在浙江省的决策气象服务中应用,如分县台风影响强度评价用于救灾拨款,全省台风综合影响强度以及历史排位主要用于提升政府公信力,等等。浙江省气象局2013年10月10日报送的《“菲特”台风灾害评估——影响强度为历史第二位》的评估报告,对“菲特”暴雨和大风的极端性进行了评价,这份评估报告应李强省长要求,在2013年10月11日下午他主持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菲特”台风的抗洪救灾工作)上进行了分发,李强省长还要求气象部门将评估报告向媒体进行通报。2015年的“灿鸿”评估报告对“灿鸿”的影响强度、灾情、预报情况等做了全面评估,并提出了3点建议:1)加强基层和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2)加快推进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法治化的社会响应机制建设;3)建立和完善城市广告牌、简易用房等防灾标准。这份评估报告也在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总结中广泛应用,李强省长做重要批示:省气象台在本次强台风“灿鸿”预报中,精细化预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做好抗台防灾工作,作出了特殊贡献;评估报告的有关建议,请旭明同志牵头研处。
2.4 公众气象服务形式多样,最大程度扩大信息覆盖面
浙江台风公众服务主要致力于扩大信息的覆盖面、丰富信息内容等方面,根据不同受众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短信、声讯等媒体开展各式各样的服务,提高公众的自我避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减轻灾害影响。
2.4.1 在传统的服务方式中翻出新花样,服务亲民便利
召开新闻发布会,将台风权威信息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每次台风影响前24 h,省台都会召集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将最权威的台风动态、路径和风雨预报以及可能影响向媒体通报,借助媒体向公众广泛传播,尽力减轻灾害影响。
专门开设台风动态信箱。台风影响期间,利用声讯可实时更新、信息量大且全面等特点,专门开设台风动态信箱,发台风警报时每3小时更新1次,发布台风紧急警报时每1小时更新1次,声讯内容主要为台风位置、风雨影响、趋势预报等。台风动态信箱是各类信箱中拨打率最高的信箱,一般在影响前24 h声讯拨打量可达1万次/d以上。
短信实行全网发布。台风影响期间,短信服务用户在常规服务对象之外增加基层防灾对象,如部门联络员、气象协理员等,必要时还会实行全网发布,同时增加非常规内容,如2004年8月12日,当时14号台风云娜将要肆虐浙江省,为更好的提醒公众做好防御,增发非常规短信。
12日10:00增发短信:“台风紧急警报:14号台风今夜将在温州到象山一带登陆,是97年以来对浙江省影响最为严重的台风,全省大部分地区将出现狂风暴雨,请公众特别注意防范。”(台风影响提醒)
12日12:00增发短信:“台风防御指南:1)做好防台抢险应急工作;2)停止大型集会;3)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回港避风;4)加固易被吹损的建筑;5)危房人员及时转移;6)防范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指南提醒)。
2.4.2 台风专题服务丰富多彩,可在多网络平台共同发布
在台风生成时,就开始制作台风专题,根据影响情况在浙江天气网、IPAD智能终端、浙江天气手机气象站和智慧气象手机客户端等共同发布。专题内容全面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常规内容主要包含台风实况路径和预报、台风报告单、海区风力图、1 h和3 h短临降水预报(10 min更新1次)、卫星云图、雷达降水回波图、实况降水和风力等。同时,在专题中还链接了台风科普知识、防台抗台卡通宣传册、历史相似台风信息、“追风日志”等。据统计,在对浙江省影响中等的1312号台风“潭美”影响期间,专题点击率就达720780次。
2.4.3 充分利用新媒体(微博、微信),服务更迅速面更广
“浙江天气”在新浪和腾讯均设有官方微博,台风影响期间,微博在信息的传播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微博内容涉及台风动态、台风报告单、追风日志、防御措施、风雨实况以及各类从台风前线传回的视频等,网友还会与浙江天气网互动、留言,每个人都是信息源、每个人都是发布者,台风信息、防御贴士、实况通报以滚雪球的方式迅速广泛传播。官网微博服务还设置主动@省委省政府领导功能,通过政府领导的影响力,快速传播台风相关信息。如2012年的“海葵”台风微博气象服务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时任省委组织部长蔡奇在8月6日转发了浙江天气微博发布的台风报告单,提醒公众注意台风消息。8月7日蔡部长在再次转发浙江天气官方微博时作出指示:“海葵台风正面袭击浙江!各地要严正以待,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发挥作用,及早做好防台转移工作,确保人员安全不出意外。”两条微博迅速被网友转发1157次。郑继伟副省长8月5日起就通过浙江天气官方微博密切关注台风“海葵”动态,4次转发浙江天气官方微博有关台风“海葵”的相关信息,并在微博中附加了浙江天气网的网址链接,指导公众获取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
微信的兴起对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渠道,微信结合了短信的主动发送,微博的转发扩散和网站的图文并茂等优势,服务效果更加显著。“浙江天气”微信公众号提供的有关台风内容非常丰富,除常规的预报预警信息和实况信息外,还可推送许多其他服务手段不能传播的信息。如图3,“灿鸿”影响期间,“浙江天气”微信公众号于7月7日推出“灿鸿“专题,每天向用户主动推送3~4条图文消息,内容涵盖了台风最新动态、台风特点分析、台风来临的防范措施、台风影响期间的风雨实况和风雨预报以及台风相关的科普知识等。如图4,“苏迪罗”台风影响期间,由于温州南部山区出现百年不遇的台风降水,为了让老百姓认识到灾害的危险性,更是把灾害评估内容通过丰富的图像来进行表达,警示作用非常明显。
图3 “灿鸿”微信部分服务内容
图4 “苏迪罗”部分微信服务内容
浙江省各级气象部门在中国气象局的指导下,近年来台风气象服务总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防灾减灾部门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比较满意,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是尊重预报科技水平,把握好服务时机,进一步提高预报预测信息的效用性。从今年对浙江省影响较重的“灿鸿”、“苏迪罗”服务中可以看出,影响前24 h给出的详细预报精准性高于更早时次的预报,尤其是雨量预报,所以需要服务人员把握好服务时机和服务信息的精细化程度;另一方面,要做好相关的科普宣传,让政府和社会理解预报有一个逐渐精准的过程,根据最新预报信息调整防御措施,最大程度提高预报信息的效用性。
二是继续加强台风灾害评估工作,做好影响预估服务。从多年的服务实践来看,无论是灾前预估还是灾后总结评估,在决策服务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的“苏迪罗”给温州南部带来的强降水,我们的预报量级与时况基本吻合,由于对极端降水带来的灾难预计不足,
给局地带来了较重的人员伤亡。
三是继续利用新媒体扩大服务信息的覆盖量。网络时代的科技发展已完全颠覆了传统时代信息获取的理念,如何更好的将新媒体应用在防灾减灾服务中,是未来气象服务行业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1] 陈海燕.浙江省陆域主要自然灾害概述[J].科技通报.2004,20(4):283-288.
[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灾害年鉴(2011)[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172-177.
[3] 周福,陈海燕,娄伟平,等.浙江省台风灾害评估与风险区划[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2-5.
[4] 刘彤,闫天池.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J].自然灾害学报,2011,02:90-95.
[5] 张颖超,张美娟.基于逆推算法的浙江省台风气象服务效益评估[J].信息技术,2011,10:30-34.
[6] 矫梅燕,龚建东,周兵,赵声蓉.天气预报的业务技术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06,05:594-601.
[7] 李泽椿,毕宝贵,朱彤,王友恒,牛若芸.近30年中国天气预报业务进展[J].气象,2004,12:4-10.
[8] 许映龙,张玲,高拴柱.我国台风预报业务的现状及思考[J].气象,2010,07.
[9] 陈海燕,严冽娜,娄伟平.热带气旋致灾因子综合影响强度评估指标研究.热带气象学报,2011,27(1):139-144.
2016-03-03
*资助项目:杭州市财政项目,杭州市气象灾害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