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友顺卢 璐
(1.陕西省紫阳县瓦庙镇农综站,陕西紫阳 725300;2.紫阳县畜牧兽医中心,陕西紫阳 725300)
陕南山区紫阳县生猪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邹友顺1卢 璐2
(1.陕西省紫阳县瓦庙镇农综站,陕西紫阳 725300;2.紫阳县畜牧兽医中心,陕西紫阳 725300)
生猪养殖作为紫阳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紫阳县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突出的位置。近年来,紫阳各级政府将生猪养殖作为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加大了对生猪养殖业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生猪养殖技术,突出以绿色无公害为主题的畜产品经营主体。并依据国家对能繁母猪养殖补贴的优惠政策,实行自繁自育,鼓励养殖户发展规模养殖,使紫阳县的生猪养殖逐渐走上了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之路。2012~2016年紫阳县的生猪产值逐渐上升,为紫阳地区国民收入的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大力推进,紫阳县生猪养殖业也呈现出明显的规模化养殖发展趋势:散养户逐渐减少,存栏100~500头的小型规模养殖户(场)逐渐增多,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的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在2016年全县35万头出栏生猪中,散养户、小型养殖场(户)和规模养殖场分别占38.3%、33.6%、28.1%,规模养殖出栏数共占61.7%。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系,饲养、管理、规模、治疗科技水平较发达地区仍有差距。其次是本地缺乏畜牧产品精加工、畜牧制品生产企业,没有形成产业链条,绿色无公害畜产品还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生猪养殖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差。
规模化养殖数量偏少,散养户居多,规模在万头以上的养殖场也只有5个,且分散分布。加之山区交通等因素的制约,这样的现状不利于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和技术指导等。
生猪养殖业利润率不高,初期投入较大,仅仅靠养殖户自身滚动发展非常缓慢。当前,大多数规模专业户面对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许多养殖户都希望在目前生猪价格较高的情况下扩大经营规模,但没有有效的筹集资金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紫阳县生猪产业的发展。
一些小规模养殖场,由于缺乏统一合理的种猪来源;加之饲养管理的落后等因素,导致成品猪质量不稳定,应对市场能力较弱。
病疫风险一直以来始终是制约生猪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紫阳县生猪养殖户中,一般规模场对防疫工作比较重视。但仍以很多散养户对防疫知识的认识还不到位,防疫意识淡漠,执法部门没有相应的强制措施等,将直接降低生猪产业抗击疫病风险的能力。
由于汉江水质保护工作的开展,对规模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是仍有部分散养户和小型养殖场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对清洁工作处理不到位,产生的粪便没有采取合理的净化(沼气池)方式,造成环境污染。
陕南山区因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位置,为发展绿色无公害猪肉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猪肉将是以后乃至将来消费者的首选,陕南山区应当充分利用当地饲草资源,以黑猪品种为主导,放养+圈养相结合,走具有特色的绿色无公害的生猪养殖的发展之路,才能立足于市场,也是今后山区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推广标准化养猪技术,提高生猪标准化饲养水平,促进生猪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等来加快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进程。同时,通过政策扶持、科学技术培训,一村一品产业的带动,使一部分从事采矿、工程类农村致富带头人投身到养殖业的行列来,也促使规模化养殖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积极引进起点高、规模大、机制新的现代生猪肉食品加工企业,抓好生猪肉食品综合加工,延长产业链。同时改进营销方式,鼓励生猪企业积极发展期货交易、订单配送、连锁超市,大力开发适合健康消费的冷鲜猪肉,建立符合现代生猪产品流通要求的物流体系。
动员和鼓励养殖场业主加入养殖合作社,提高养殖场之间的组织化程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为养殖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技术服务,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生猪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通过财政拨付或者信贷补贴建立紫阳县生猪发展基金,集中扶持那些规模程度较高、集约水平高的大型养殖加工企业,提高他们在行业内的集中度。
二是积极探索并使用生猪期货等现代金融手段规避市场风险。期货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生猪期货发挥着价格发现、规避风险等作用。
三是防范疫病风险,启动生猪养殖保险。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加强保险公司和生猪养殖户的关联,用养殖保险将生猪养殖户的损失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邹友顺(1976-),男,2012年中央农广校大专毕业,助理畜牧师,从事畜牧技术推广18年,陕西省紫阳县瓦庙镇农综站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