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军
(黑龙江省八五四农场畜牧水产科,黑龙江虎林 158403)
奶牛疾病临床防治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解析
杨 军
(黑龙江省八五四农场畜牧水产科,黑龙江虎林 158403)
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扩大,奶牛感染病害种类、疾病发病率、病害影响数量等等,在这些年都有所增加。为降低奶牛疾病给奶牛生产带来的损失,文章结合相关研究综述的理论阐述,提出了牛疾病临床防治用药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解析奶牛疾病临床防治用药应注意的问题:合适用药方式,恰当用药时间;科学配伍药物,留意药物禁忌,要点性知识文章将做详细阐述和汇总,以供参考和借鉴。
奶牛 病害 防控
这些年来,奶制品市场需求大增,奶牛养殖规模渐长。随之而来的,奶牛可感染病害种类、发病率、疾病种类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为降低疾病给奶牛养殖带来的经济损失,非常有必要掌握奶牛疾病临床防治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文章由此展开论述,阐述的理论和技术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2.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奶牛疾病临床用药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诊断疾病准确到位。正确诊治,是科学防病的前提。以牛场寄生虫病防治为例,定期组织寄生虫病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基础。要求兽医人员,能根据此病暴发趋势,合理用药防治。而未发生疫情之前,则不要盲目用药。其次,用药剂量适量。药物用量少,起不到理想的治疗。药物用量过多,易导致药物残留,而形成消极影响。实际上,个别药物在使用剂量上都有严格的要求,以青霉素为例,每500kg体重用量应严格控制在200万国际单位~400万国际单位。最后,体现在用药性质、种类、配伍等的控制上。务必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充足的用药剂量、足够长的疗程。比如:抗生素药物的分类,目前有四大类,这四大类药物不同配伍使用效果略带差异。文章以犊牛为例,就临床防病用药科学性原则的重要性做系统阐述。犊牛出生后生理机能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是要能够适应从母体子宫环境到外界的环境条件,让自身机能的应激反应与外界环境条件得到统一。临界温度为15℃,最适宜的温度为15℃~25℃。三个月时临界温度可将为2℃,饮用水温度控制在18℃~26℃。因此,犊牛要有一个渐进的适应过程,而在这个阶段,犊牛的器官机能、神经系统反应不足,极易受到外界各种致病病菌的侵扰而引发疾病导致死亡。根据笔者调查走访,腹泻导致的死亡率为40%,呼吸道疾病引起的死亡为50%,其他疾病因素造成死亡率为10%。
2.2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的原则,指具体用药的过程中,能自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合理用药。其一,全面掌握药物情况。比如:生产日期、出厂日期等等,禁止用过期药物,避免有害物质生成,而造成更深层析的病害。其二,全面掌握奶牛身体状况,根据身体状况的变化,选择口服给药或肌肉注射。用药防治期间,同时,注意标本兼治。奶牛感染疾病,表现出疼痛烦躁。在此,不单单注意清除疼痛症状,同时还应注意自根上清除诱发疼痛病症,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3.1 合适用药方式,恰当用药时间
奶牛养殖期间,合理用药是重要的养殖技术。对奶牛而言,口服用药较注射用药影响要小很多。但是,比较而言,疗效要差很多。针对不同的用药,注意用药方式,用药时机的把握。如对于奶牛的寄生虫疾病而言,吸虫、绦虫等不同的寄生虫采用不同的药物,另外根据理论和实践指导,选择在气温较低的季节进行用药,一方面这一季节的寄生虫对于奶牛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寒冷的天气降低了寄生虫体外生殖繁衍的可能性。而对于驱虫用药则可以采用口服的用药方式,降低对奶牛的影响;奶牛的胃病是常发的疾病之一,一方面是防治用药,如口服抗生素,而一旦疾病龄达到4个月以上,则要口服方式往往会对奶牛胃部疾病产生抗生素中毒现象,因而要采取另外的用药方式;另外对于奶牛产科病的防治则更多采用注射等用药方式。
3.2 科学配伍药物,留意药物禁忌
根据药理学原理,不同药物配伍,能起到增强药效的目的。但是,同时应注意的是,配伍不合理,产生拮抗作用,同样会形成毒素。由此,奶牛临床用药治疗,务必科学配伍药物,注意不同药物禁忌。比如:磺胺与葡萄糖合用,易形成结晶而在奶牛体内形成结石。又或者,不合理药物联合使用,形成拮抗作用降低预期效果。比如:阿莫西林与多西环素配用,能大大降低奶牛的抵抗作用。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对奶牛长期用同期药物,奶牛体内病原易形成抗体,而形成耐药性,大大增加诊治难度。由此,建议不同药物轮换用药。
探索奶牛疾病临床防治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对实际奶牛病害的防控有着更具现实的实践指导意义。总结多年来相关文献的研究报道,奶牛疾病防控合理用药,应遵守:科学性原则,诊断疾病准确到位;用药剂量适量;合理控制用药性质、种类、配伍等。全面性原则,全面掌握药物情况。全面掌握奶牛身体状况。在临床防治用药实践中,同样应注意,合适用药方式,恰当用药时间;科学配伍药物,留意药物禁忌。而且,最好能掌握奶牛不同生长阶段可能发生的病害,并有针对性地提前做好防控措施,降低各类病害的感染概率。
[1] 徐婧伟,许立华.规模化牛场奶牛疾病的防控措施[J].中兽医学杂志,2014,(8):39-40.
[2] 徐发宝.经典中药成方加减治疗奶牛疾病举偶[J].中兽医学杂志,2012,(5):57.
[3] 姜福龙,黄峰.磷的生理功能及与磷有关的奶牛疾病[J].农家科技,2011,(3):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