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翁韵汝 李美慧 丁 宁 张 虹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失眠临床研究近况
李 欣 翁韵汝 李美慧 丁 宁 张 虹*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失眠作为临床常见病,其治疗西医主要以镇静催眠药物为主,但因其较大的毒副作用、成瘾性和停药后反跳,给患者带来了诸多困扰。中医药在失眠症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将中医药治疗老年性失眠的研究予以综述,仅供临床参考。
老年性失眠;中医药疗法;综述
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状况,中医学称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1]。我国现己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当前老年人群慢性失眠的社区发病率已经达到了10%~20%左右[2]。老年人的睡眠特点主要表现为睡眠能力显著下降,入睡时间短和夜间觉醒时间长,睡眠质量差,睡眠浅且易受内外因素的干扰,觉醒次数增加,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消失,出现片段化睡眠,睡眠效率大大下降等。另外,睡眠时相前移,早睡和早起也是其常见特点[3]。老年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导致晨起乏力、头晕、精神不振,长期的失眠容易引发多种脏器功能紊乱[4],导致免疫力下降,是老年溃疡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精神性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不仅给老年患者带来了生理上的痛苦,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1 从肾论治 《灵枢·营卫生会篇》中明确阐述了老年人不寐的病机:“老年之气血衰,其肌肉松,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眠”。《难经·四十六难》也有言“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老年人经血亏虚,肾气虚衰,阳不入于阴,所以白昼疲乏,夜间失眠。扈新刚[5]将60例患者辨证分为肾精虚组(19例)、肾阳虚组(30例)、肾阴虚(11例)3个组,以自拟肾精亏虚方、肾阴虚方、肾阳虚方治疗老年性失眠,分别在午后及睡前2h分2次服用。6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91.67%,肾阴虚组总有效率为93.33%;肾阳虚组总有效率为90.90%;肾精虚组总有效率为89.47%。补肾方剂治疗老年失眠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肾虚相关症状。梅莉等[6]将老年性失眠辩证分型为以下五种:心肾不交、肾阳虚弱、阴虚气郁、阳虚夹瘀、阳虚痰凝。分别予以清心火方合滋肾阴方、附子干姜汤合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解郁滋肾汤、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解郁涤痰汤,取得满意疗效。
1.2 从心论治 中医学认为, 人体的神由心所主, 并称为“心神”,《景岳全书·不寐》曰: “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而心神往往易受情志因素的影响,《灵枢·素问》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 而老年人常因忧思太过,损伤心脾,致化源不足,营血衰少,血不荣心,神不守舍,常导致失眠。张薇[7]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以天王补心丹为主辨证化裁,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80.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张新平[8]将老年性失眠患者1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用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d,睡前顿服)和心理行为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心理行为治疗。分别在6周及12周后予以PSQI评分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同期PSQ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1.3 从肝论治 《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言:“人卧血归于肝。”《普济本事方·卷一》云:“ 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云:“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道:“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 由此可见,肝脏受邪,影响其藏血功能,则血液运行受到影响,营卫亦不能进行正常循行,卫气运行异常就会发生不寐。王建欣[9]用柴胡疏肝散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不寐43例,总有效率为95.135%。李逊[10]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35例,总有效率为85.17%。屈沂[11]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总有效率为92%。周晓波[12]用逍遥丸加味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94%。
2.1 普通针刺疗法 叶虹[13]将24例老年性失眠者辨证为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肝火上扰型、胃腑不和型,分别取:脾俞、心俞、神门、三阴交;太溪、神门、大陵、太冲;行间、足窍阴、风池、神门,患者;中脘、丰隆、厉兑、隐白。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24例患者经过1~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75%,好转20.8%,总有效率为 95.8%。 袁良[14]将85例不寐症患者分为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胃腑不和型、肝火上扰型,针刺三阴交、关元、大椎3个交会穴,总有效率为96.14%。任丽娜等[15]将老年性失眠患者68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34例)和针灸治疗组(34例),药物治疗组患者每日临睡前30min服用褪黑素胶囊200mg,针灸治疗组每日行常规针刺,观察4个周。结果:针刺治疗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很大程度的降低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褪黑素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减轻抑郁症状。
2.2 经验穴疗法 靳瑞[16]根据长期治疗经验,总结出“眠三针”疗法,即主穴: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内关、三阴交。内关用泻法,三阴交用补法,疗效满意。
2.3 腹针疗法 陈红[17]将90例老年性失眠患者分为3个组,各30例,腹针“十字坐标经典穴组”、中药对照组、普通针刺治疗组。结果示: 腹针 “十字坐标经典穴组”总有效率86.66%;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普通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 63.33%,腹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普通针刺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相近。
2.4 其他疗法 祁佩云[18]采用耳穴贴压王不留行,取穴神门、交感、肝、皮质下等治疗老年性失眠,结果显示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王静[19]取足三里、安眠穴,予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穴位注射,治疗老年性失眠取得良好疗效。另外,如穴位敷贴[20]、杵针[21-22]等在治疗失眠方面也有一定疗效。
2.5 联合疗法 林忆平等[23]将71例老年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针刺三阴交(双)、足三里(双)、内关(双)、四神聪为主,配合隔姜灸关元,每天3壮;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治疗4周。结果:两组睡眠情况皆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2.68%,优于对照组70.00%(PP<0.05)。 戴梅竹等[24]将90 例老年失眠患者随机均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舒眠胶囊药物治疗,针刺组同时联合针刺四神聪治疗,观察4周。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左冠超等[25]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口服天王补心丹(每次1丸,日2次,口服,7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配合电针治疗(双侧内关穴、风池穴、太溪穴,疏密波,每次25min,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43例睡前口服舒乐安定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67.44%,治疗组治疗后PSQZ较对照组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3.1 辨证标准不统一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失眠,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无统一的辨证标准,有从肾、心、肝等论治,还有从肺、脾胃论治及气血亏虚、痰郁、血瘀等方面论治者。因辨证和经验不同,中药选方及针刺选穴也各有不同。临床应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体制及兼证不同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可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达到更好的疗效。
3.2 疗效判定标准单一 多种治疗方法中,疗效判定均大多只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减分率的单一评定标准。也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中华生存量表、多导睡眠图者,但属于少数。美国现有研究证明[26]12%~15%健康老年人主诉有慢性失眠,痴呆患者的睡眠障碍则更为严重,研究结果表明老年失眠患者罹患痴呆的概率会增加。也有研究表明[27]长期失眠也会加重和诱发老年人的躯体疾病并且常常伴有情绪和心理上的变化,故在今后的治疗和疗效评定标准中更应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予以基础疾病和相关疾病的筛查、测评,疾病病理变化的监测,并注重老年人情志及心理的变化。
3.3 缺乏多中心对照大样本的研究 多数研究中病人都来源于门诊,病人流动性大,依从性差,且缺乏对照组设置,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注意改善,这些问题。
另外,在近几年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28-34]不同浓度中药提取物注射能明显缩短小鼠入睡时间,显著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对睡眠有改善作用,但目前没有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在今后或可寻求此类新方法和新思路。
[1]王洁,许洁睿.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0,25(3):563-564.
[2]郭思媛,马杰,李峰.中药治疗不寐的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2,4(4):67-69.
[3]黄永刚,柳文.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老年性失眠疗效评价[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4):309-312.
[4]游秋云.老年性失眠中医发病机制及防治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2966-2967.
[5]扈新刚.关于老年失眠的理论探讨及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
[6]梅莉, 戴其军, 瞿联霞, 等.老年性失眠当从肾论治[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1,11(4):75-76.
[7]张薇.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老年失眠症33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 883-883.
[8]张新平.参松养心胶囊干预老年失眠症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1):64-65.
[9]王建欣.柴胡疏肝散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不寐43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2):34-34.
[10]李逊.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35例[J].黑龙江中医药,2008,37(2):31-31.
[11]屈沂.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J].河南中医,2007,27(6):68-68.
[12]周晓波.逍遥丸加味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8):39-40.
[13]叶虹.针灸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 10(5):36-36.
[14]袁良.针刺交会穴治疗不寐症85例[J].陕西中医,2009,30(7):883-884.
[15]任丽娜,李翔.针灸治疗老年失眠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7):660-661.
[16]余瑾,袁青.靳瑞教授针灸治疗失眠症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7,39(7):10-11.
[17]陈红,陈小刚,张婷婷,等.腹针十字坐标经典穴组治疗老年失眠症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 2016, 34(1): 200-202.
[18] 祁佩云.耳穴压豆治疗失眠50 例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12,27(9):1822-1823.
[19]王静.老年失眠症中医治法浅谈 [J] .临床中老年保健,2001,4(3):180-180.
[20]许幸仪,王春雷.足底穴位贴敷治疗失眠60例 [J].成都: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1):2344-2344.
[21]李鸿 .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
[22]金荣疆,罗荣,胡幼平,等.失眠的杵针治疗 [J].四川中医,2005,23 (1):92-93.
[23]林忆平,刘海静,祁静.针刺配合灸关元治疗老年人失眠41例的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4):22-23.
[24]戴梅竹,张新风,郭伟,等.针刺四神聪配合舒眠胶囊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4):103-105.
[25]左冠超.天王补心丹配合电针治疗老年性失眠症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6):532-533.
[26]Crico M,Simonsick EM,Foley DJ.The impact of insomnia on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older adults[J].J Ann Geriatr Soc,2001,49(9):1185-1189.
[27]Crowley K.Sleep and sleep disorders in older adults[J].Neuropsychol Rev,2011,21(1) : 41-53.
[28]王丽娟,张明春,李彬,等.酸枣仁半仿生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睡眠的改善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50.
[29]孙立梅,张雷.酸枣仁水提取物的镇静催眠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21(2):1-3.
[30]孙晓萍.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23例[J].光明中医,2009,24(2):282-283.
[31]徐仲航,金向群.植物油提取新工艺得到的五味子提取物对小鼠睡眠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5):819-821.
[32]肖韦华,刘宗林,李智欣.柏子仁中改善睡眠有效成分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7):475-479.
[33]孙付军,陈慧慧,王春芳,等.柏子仁皂苷和柏子仁油改善睡眠作用的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5):394-395.
[34] Cho S, Park JH, Pae AN, et al.Hypnotic effects and GABAergicmechanism of licorice (Glycyrrhiza glabra) ethanol extract and its major flavonoid constituent glabrol[J].Bioorganic andmedicinal chemistry,2012,20(11):3493-3501.
(编辑:程鹏飞)
2016-11-07
李欣(1991-),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疗效评价。E-mail:1508178339@qq.com
张虹(1960-),女,汉族,本科,研究方向为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疗效评价。E-mail:hzhang0123@foxmail.com
R256.23
A
1007-8517(2017)02-00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