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操作技能
——给药法

2017-01-16 04:23吴钟琪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针头注射器药液

吴钟琪

作者单位:410013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在岗培训园地

护理操作技能
——给药法

吴钟琪

作者单位:410013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文章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掌握的给药法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医疗卫生人员;给药法;护理;操作;技能

1 口服给药法

口服给药法是一种最常采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和利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1.1 准备

1.1.1 操作者准备 着装整齐,洗手。掌握所用药物的基本作用、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等。

1.1.2 患者准备 明确用药目的和注意事项,能主动配合。

1.1.3 用物准备 药柜、药车、药盘、服药本、小药卡、水壶内盛凉开水、乳钵、药匙、量杯、滴管、药杯、弯盘、湿纱布、水壶内盛温开水、小桶内盛消毒液、脸盆内盛消毒毛巾。

1.1.4 其他 清洁药盘、药车后洗手。查对后将小药卡按床号顺序插在药盘上。

1.2 实施

1.2.1 摆药 根据服药本摆药。

1.2.2 先配固体药,后配水剂 ①固体药(片、丸、胶囊)用药匙取药,不可直接用手取。②水剂先将药液摇匀,左手持量杯,拇指置于所需刻度,举量杯使所需刻度和视线平,右手持药瓶使瓶签朝掌心,倒入所需药液后,将药液倒入小药瓶中盖好。若同时用几种药液,应分别放置。瓶口用湿纱布擦净,洗净量杯。③药液不足1 mL须用滴管吸取。滴管应稍倾斜,使药量准确(按1 mL15滴计算)。④为使药量准确,油剂或用滴计算的药液,应先在药杯内放入少量温开水。⑤婴幼儿、鼻饲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将药物研碎。⑥药不足1片时要分装均匀,粉剂药物或含片用纸包好。⑦若使用单剂量包装的药物,则在发给患者时才拆开。

1.2.3 核对 全部药物配完后,应根据服药本逐个核对药盘内的药物,然后再重新核对一次,准确无误后关上药盘。

1.2.4 再核对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在发药前需请别人再核对一次,无误后方可发药。

1.2.5 发药 ①接规定时间发药,发药前认真核对床号、姓名。②同一患者的药一次取离药盘发给患者,向患者交代服药中的注意事项,看患者服药后方可离开。③如果患者有疑问时,应耐心听取患者的疑问,认真查对后向患者解释清楚。④如遇患者不在或因故暂时不能服药者,应将药物取回保管并交班。

1.2.6 回收整理 发药后收回药杯,先浸泡消毒,然后冲洗清洁,消毒待干后备用。整理用物、清洁药盘。

1.3 注意事项根据药物性能,交代服药中的注意事项。①对牙齿有腐蚀作用和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酸类、铁剂,服用时应避免与牙齿接触,可用饮水管吸入或服药后漱口。服用铁剂,应忌饮茶,因铁剂和茶叶中的鞣酸结合,形成难溶性铁盐,妨碍吸收。②止咳糖浆对呼吸道黏膜起安抚作用,服后不宜饮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则应最后服用止咳糖浆。舌下含化药服后不宜饮水。③磺胺类药和发汗药,服后应多饮水。前者由肾脏排出,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引起肾小管堵塞;后者起发汗降温作用,多饮水可增强药物疗效。④刺激食欲的健胃药应在饭前服,因其刺激味觉感受器,使胃液大量分泌,可增进食欲。⑤助消化药以及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在饭后服,以便使药物和食物均匀混合,有利于食物消化或减少药物对胃壁的刺激。⑥服用强心苷类药物应先测量脉搏的频率(心率)及节律,如脉率<60次/min,或节律异常,应停服并报告医师。

2 注射给药法

注射法是将无菌药液注人体内,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1 准备

2.1.1 操作者准备 应严格按注射原则做好注射前准备,着装整齐,掌握所用药物的基本知识。

2.1.2 患者准备 理解注射目的,缓解紧张情绪,主动配合治疗。

2.1.3 用物准备 按不同的注射目的准备注射器、针头和其他用物。

2.1.4 环境准备 清洁、安静、符合注射要求,光线充足。

2.2 实施

2.2.1 皮内注射法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无菌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是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和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以下以青霉素过敏试验为例介绍具体操作方法。

2.2.1.1 用物 青霉素专用盘内备1 mL注射器、2~5 mL注射器、4.5~5号针头、无菌持物钳、青霉素80万U/瓶、0.9%氯化钠注射液、无菌棉签、弯盘、皮肤消毒剂、无菌棉纱、砂轮、注射单。

抢救药物与用品:急救盒内备0.1%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注射器,另备吸痰管、氧气导管等。

检查氧气、吸痰器是否完好。

2.2.1.2 配制 配制青霉素皮试液。①含80万U青霉素粉剂的密封瓶内注入4 mL生理盐水,每毫升含青霉素20万U,摇匀。②取1 mL注射器吸上液0.1 mL,再抽取生理盐水至1 mL,则每毫升中含青霉素2万U。③摇匀后推掉0.9 mL,余0.1 mL,再抽取生理盐水至1 mL,则每毫升中含青霉素2 000 U。④摇匀后推掉0.9 mL,余0.1 mL,再抽取生理盐水至1 mL,每毫升中含青霉素200 U。⑤摇匀后用无菌小安瓿之空瓶套在针头上,置无菌盘内备用。

2.2.1.3 实施 ①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再次询问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②选定注射部位,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排尽注射器内空气,查对注射卡和药瓶无误。③左手绷紧前臂掌侧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至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④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推药液0.1 mL,使局部变成一圆形隆起皮丘,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⑤迅速拔出针头,嘱患者留观20 min后看结果。⑥记录时间、签名、清理用物。⑦注意观察患者反应。⑧皮试结果判定:阴性为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自觉症状;阳性为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1 cm,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2.1.4 注意事项 ①操作熟练,皮试剂量准确,一次注射成功。②试验结果可疑或阳性者,需做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确为阳性者应做好标记,并通知医师及患者。③为防止延迟反应,须继续观察5~10 min,并在注射药物前再次询问患者反应,观察有无过敏现象。④各种皮试液必须新鲜配制,剂量要准确。青霉素皮试应注入的剂量为20~50 U;链霉素为250 U;破伤风抗毒素为15 U;普鲁卡因为0.25 mg;细胞色素C为0.075 mg。

2.2.2 皮下注射法 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无菌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适应于各种菌苗、疫苗的预防接种,局部麻醉和某些药物的注射。

2.2.2.1 用物 治疗盘内盛无菌注射器和针头、皮肤消毒剂、无菌棉签、弯盘、药物、无菌持物钳、无菌纱布、砂轮、注射单及笔。

2.2.2.2 实施 ①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说明目的,做好解释。②助患者取正确姿势,选择注射部位,告诉患者可取坐位或卧位,注射部位可在上臂三角肌下缘,大腿前侧与外侧,两侧腹壁。常规消毒皮肤待干,排尽注射器内空气,查对注射卡和安瓿。③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栓,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40°角,迅速刺入针头的2/3,抽吸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④注射完毕,用棉签轻压进针处,迅速拔针,注射后查对安瓿。⑤整理床单和用物,洗手。

2.2.2.3 注意事项 ①持针时,右手示指固定针栓,但不可接触针梗,以免污染。②针头刺入角度不宜>45°,以免刺入肌层。③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做皮下注射。④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建立轮流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以达到在有限的注射部位,吸收最大药量的效果。⑤注射<1 mL的药液时,必须用1 mL注射器抽吸药液,以保证注入药液的剂量准确无误。

2.2.3 肌内注射法 肌内注射法是将无菌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适应需要迅速发挥药效或不能经口服、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的药物。

2.2.3.1 用物 治疗盘内备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无菌持物钳、无菌棉签、弯盘、皮肤消毒剂、无菌纱布缸、砂轮、注射卡。根据医嘱备注射药物,必要时备急救药物。

2.2.3.2 实施 ①铺无菌盘,查对药物,检查质量后,抽吸好药液,安瓿套于针头上,置无菌盘内。②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说明目的,做好解释,取得合作。③助患者取正确姿势。选择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臀大肌。臀大肌定位的方法有十字法和连线法两种。十字法是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画一水平线,再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区。连线法是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④消毒皮肤,待干,排尽空气,查对注射卡和安瓿。⑤左手错开并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如握笔状,垂直迅速刺入,进针2.5~3 cm(消瘦者及病儿酌减)。⑥左手抽回血,右手固定针头,如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注射完毕用于棉签轻压针眼处,迅速拔针,注射后查对安瓿。⑦安置患者于舒适的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⑧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2.2.3.3 注意事项 ①切勿将针梗全部刺人,以防针梗从衔接处折断。②如同时注射两种药液时,应注意配伍禁忌。③<2岁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④需长期做肌内注射的患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利药物吸收,减少硬结的发生。

2.2.4 静脉注射法 静脉注射法适宜于需要发挥药效,而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者。或由静脉注入药物作诊断性检查,如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前。

2.2.4.1 用物 治疗盘内盛无菌注射器和针头、皮肤消毒剂、无菌棉签、弯盘、药物、无菌持物钳、压脉带、无菌纱布、砂轮、注射卡及笔、一次性手套。

2.2.4.2 实施 ①铺无菌盘,再次查对药物,检查质量,抽吸药液后排气,安瓿套于针头上,置无菌盘内。②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解释目的。③选择合适的静脉,在穿刺部位垫小枕。先用聚维酮碘(络合碘)消毒皮肤1次,戴手套,在穿刺部位上6 cm处系压脉带,再用聚维酮碘(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嘱患者握拳。④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再次查对药物。⑤左手拇指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20°角,从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右手继续固定注射器和针头。⑥放松左手,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推动注射器活塞,缓慢注入药,注意观察病情.询问患者的反应。⑦注射完毕,用于棉签按压静脉穿刺部位,迅速拔出针头。⑧整理床单位和用物,洗手。

2.2.4.3 注意事项 ①静脉注射宜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和易于固定的静脉。②需长期静脉给药者,为保护静脉,应有次序地先下后上、由远端到近端地选择血管进行注射。③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并随时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注射局部以及病情变化。④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另备盛有0.9%氯化钠注射液的注射器和头皮针,注射时先作穿刺,并注入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取下注射器(针头不动),调换抽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注射,以防止药液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

2.2.5 锁骨下静脉穿刺注射法 锁骨下静脉穿刺注射法适用于以下情况。①对长期不能进食或丢失大量液体者,如食管手术后患者、危重患者等,用以补充大量高热量、高营养液体及电解质。②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大出血,迅速输入大量液体,纠正血容量不足,以提高血压。③用于癌症患者进行化疗,注入刺激性较强的抗癌药物。④测定中心静脉压。

2.2.5.1 用物 治疗盘内盛皮肤消毒剂、棉签、1%的普鲁卡因、胶布、无菌手套、0.9%氯化钠注射液、输液器。无菌穿刺包内包括:锁骨下穿刺针2个,硅胶管2条,5 mL注射器、6~7号针头或9号针头各1个,纱布、孔巾、弯盘、三通管各1件,结扎线及血管钳。

2.2.5.2 实施 ①携用物至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备好输液器,挂于输液架上。②协助患者取头低肩高(肩下垫枕)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以显露胸锁乳突肌外形。穿刺侧的肩部略上提,外展,使上臂三角肌膨出部变平,以利穿刺。也可将床尾抬高,以利穿刺时血液回流,并避免空气进入静脉发生气栓。③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酊、乙醇严格消毒。皮肤消毒范围应大于孔巾口。④术者戴手套。用5 mL注射器吸取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后扭紧针头勿使漏气,排尽空气。⑤选好穿刺点,局部麻醉后进针。针尖指向头部方向,与胸骨纵轴约成45°角,与胸壁平面约成15°角,以恰好能穿过锁骨与第一肋骨之间的间隙为准,紧贴锁骨背面缓缓刺入。当刺入3~4 cm后有穿透感,然后抽动活塞,如有静脉血流入注射器,则证明已刺入锁骨下静脉。⑥取锁骨下内1/3交界点穿刺时,穿刺针应斜向同侧胸锁关节上缘;取锁骨下中点为穿刺点,穿刺针应斜向胸锁关节与甲状软骨下缘连线中点;取锁骨下外1/3界点穿刺时,穿刺针应斜向甲状软骨下缘。⑦试穿成功后,将装有0.9%氯化钠注射液的注射器连接锁骨下静脉穿刺针,按试穿方向刺入。穿刺成功后取下注射器,10~15 cm,即达锁骨下静脉。⑧插入导管后再次证明回血通畅时,一手固定硅胶管,另一手将锁骨下静脉穿刺针徐徐退出取下,用胶布固定好硅胶管,局部覆盖无菌纱布。调节滴速,并协助患者置舒适体位。⑨整理用物,消毒备用。

2.2.5.3 注意事项 ①应准确掌握适应证,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②应尽量选右侧进行穿刺,准确选好穿刺点。掌握好穿刺针的进针方向,以防发生并发症。如气胸、血胸、气栓、神经损伤、感染等。③更换接头、注射器和插管时,均应在患者呼气后屏气状态下进行,迅速地更换接头或插入导管,以免吸入空气,发生气栓。④胶管与玻璃接头连接处应紧密,或用线扎紧,以免漏气。⑤锁骨下静脉压力较低,为0~0.6 kPa,吸气时可为负压,因此在输液过程中输液筒不能滴空,应使一段输液管诋于患者心脏水平。

2.2.6 股静脉穿刺法 股静脉穿刺法常用于急救加压输液或输血。或用于婴儿、衰竭患者及其他静脉采血困难,又需取血检验者。

2.2.6.1 用物 治疗盘内盛皮肤消毒剂、棉签、无菌干燥注射器及针头、弯盘、标本容器等。

2.2.6.2 实施 ①将用物带至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②协助患者仰卧,将穿刺侧大腿外旋,小腿屈曲90°使呈蛙式,穿刺侧臀下垫一小沙袋或小枕。③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及术者左手示指。④用左手示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扪准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直角或45°角,在股动脉内侧0.5 cm处刺入,见抽出暗红色血,示已进入股静脉,立即固定针头,根据需要采取血标本或注射药物、输液(血)等。如无回血,继续刺入或缓慢边退边抽,试抽见血为止。⑤抽血完毕拔出针头,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⑥取下针头,将血液沿标本管缓慢注入。⑦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所采标本贴上标签,立即送检。

2.2.6.3 注意事项 ①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②如抽出为鲜红色血液,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处5~10 min,直至无出血为止;③抽血或注射完毕,应立即用无菌纱布压迫数分钟,以免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④不得多次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⑤穿刺处皮肤不得有糜烂或感染;⑥针头勿向上穿刺太深,以防伤及腹腔脏器。

3 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法是利用液体静压的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其目的是:①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②补充能量和水分。③输入药物,治疗疾病。④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⑤利尿消肿,降低颅内压。

3.1 准备

3.1.1 操作者准备 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必要的药物基本知识准备。

3.1.2 患者准备 明确穿刺输液目的,无紧张、焦虑情绪,主动配合,排空大小便。

3.1.3 环境准备 准备一个清洁、舒适、明亮、宽敞的操作环境。

3.1.4 用物准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准备用物(以密封式静脉输液为例):治疗盘内盛持物钳、无菌纱布缸、压脉带、皮肤消毒剂、弯盘2个、小枕、一次性手套、输液胶贴(胶布)、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溶液、药物、砂轮、无菌棉签、剪刀、笔、输液卡、输液架,必要时备夹板和绷带。

备齐用物后查对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及质量;检查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质量、批号、有效期;检查无菌纱布缸、盛消毒液瓶的指示胶带有无变。

3.2 实施

3.2.1 密封式静脉输液法

3.2.1.1 配药 ①检查药物质量、批号、规格,注意配伍禁忌。去掉输液瓶外包装,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液体名称、有效期及澄明度。在输液瓶标签上注明患者床号、姓名及添加的药物。②取注射器吸取药物,将药液加入瓶内。③再次核对输液卡、液体和药物,无误后在输液卡上签名。④请另一护士核对、签名。⑤检查打开输液器,将输液管和通气管的针头同时插入瓶内。关闭输液器开关。

3.2.1.2 实施 ①用物带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解释目的。②备好胶布。查对后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并固定通气管。③选择血管,先消毒皮肤1遍,在穿刺部位上方6 cm系上压脉带,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式消毒皮肤,直径>5 cm。用2%碘酊消毒1遍,再用70%乙醇消毒2遍;或用聚维酮碘消毒2遍,再用乙醇消毒1遍。④取下输液管排气。关上调速器。⑤以左手绷紧消毒部位下的皮肤,右手拇指和示指握针柄,使针尖斜面向上,针头斜面与皮肤呈15°~30°角,由静脉上万或侧方平稳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将针头平行推进少许。⑥松压脉带。打开调速器,见液体点滴通畅,用输液胶贴固定。必要时用夹板固定。遮盖好患者,冬天注意保暖。⑦然后脱手套,取下口罩。⑧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成人一般40~60滴/min,小儿20~40滴/min。⑨注意观察患者输液后的反应。⑩再次查对无误后,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速并签名。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并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3.2.1.3 注意事项 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需长期输液者应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②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刺激性强的药物应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再加药物。③根据病情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如需加入药物,应合理安排,使其尽快达到治疗效果。④药液滴尽前要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拔针,严防造成空气栓塞。⑤输液中应加强巡视,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严密观察,及时处理输液故障。⑥持续输液>24 h者,需每天更换输液瓶和输液管。⑦昏迷小儿及不合作的患者输液时可选择头皮静脉,如四肢输液时需用夹板固定。

3.2.2 开放式输液法 此法能灵活变换输液种类和数量,随时按需要加入各种药物,适用于危重、抢救患者及手术患者。

3.2.2.1 用物 开放式输液装置1套,包括输液瓶(或用一次性),依次连接短管斗、墨菲滴管、长管、玻璃接头、针头;其他用物同密闭式静脉输液法。

3.2.2.2 配药 ①核对输液卡、药物,检查药液的质量,除去密闭瓶铝盖,消毒瓶塞及瓶颈。②打开输液瓶包,查对灭菌指示卡,检查输液筒、墨菲管、接头是否完好。③用无菌纱布包好接头,夹紧输液管。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④按取无菌溶液法打开瓶塞,先倒少量溶液冲洗瓶口,再倒入30~50 mL溶液,冲洗输液瓶和输液管,以减少输液反应。然后倒入所需溶液,盖好瓶盖。排尽管内空气,接针头备用。

3.2.2.3 实施 ①将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目的。②备胶布,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③选择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扎压脉带,再次消毒皮肤,嘱患者握拳。④松开夹子,再次排尽空气,仔细检查输液管,确无气泡后夹紧输液管,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再顺静脉平行推进少许,嘱患者松拳,松开夹子,见液体点滴通畅后,固定针头。⑤按病情、年龄和药液性质调节滴速,一般<20滴/min。⑥如输液过程中需添加溶液,溶液瓶勿触及输液瓶口,以免污染输液瓶。如需在瓶中加入药物,应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取下针头(避免针头落入输液瓶内污染药液),在局里输液瓶口约1 cm处注入,并轻轻摇匀药液。

3.2.2.4 注意事项 ①随时检查、调节墨菲管中的液面水平。②吊瓶中溶液滴完时要及时添加药液,严防空气进入血管。

3.2.3 头皮静脉输液法 头皮静脉输液法适用于小儿,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固定和保暖。

3.2.3.1 用物 同周围静脉输液法。另备4~5号头皮针,按需要备10 mL注射器(抽吸0.9%氯化钠注射液备用)和备皮用物。

3.2.3.2 实施 ①同周围静脉输液法备好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排尽空气,备好胶布。②必要时剃去局部头发,助手固定患儿头部及肢体,操作者利于患儿头侧,选择静脉。注意头皮静脉与动脉的鉴别。③用70%乙醇消毒局部皮肤,待干。④使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操作者站在穿刺部位对侧。打开无菌穿刺穿刺包,戴手套,消毒皮肤,铺孔巾。⑤选择穿刺点。助手以示指按压静脉三角区处,使境外静脉充盈。⑥用1%普鲁卡因在预定穿刺点旁2 mm处进行局部麻醉。再用尖刀片于穿刺点上刺破皮肤。⑦手持穿刺针呈45°角进针,入皮肤后呈25°角,沿颈外静脉方向穿刺。见回血后按住针孔,右手将硅胶管快速由针孔插入10~11 cm,同时放开按针孔的左手。见硅胶管内回血即拔出穿刺针,接上输液管。用胶布距离穿刺点0.5 cm处固定硅胶管,穿刺处经消毒后覆盖纱布。⑧根据病情调节好输液速度,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有关事项,整理床单位及用物。⑨输液完毕,用0.4%枸橼酸钠等渗盐水1~2 mL注入硅胶管内,用无菌小塞塞住针栓,外套消毒橡胶管,再用别针固定于敷料上。

3.2.3.3 注意事项 ①硅胶管内如有回血,须及时用0.4%枸橼酸钠等渗盐水冲注,以免硅胶管被血块堵塞。②遇输液不畅,应注意有无下列情况:硅胶管弯曲,影响液体输入;硅胶管滑出血管外。③拔管时,硅胶管末端接上空针,边抽吸边拔管,防止残留小血块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血栓。④如果用于输液时可用普通管腔较粗的针头穿刺,然后置入硅胶管或医用硅塑管,也可用动静脉套管针直接穿刺固定。如测量中心静脉压时,用粗针头刺入静脉后,先置入导引钢丝,然后拔出针头,将导管套在导引钢丝上顺势插入血管达预计深度后,退出引导钢丝,固定导管。⑤对危重患者或血容量明显不足者,静脉穿刺时应重视静脉被刺中时的手感,估计已刺中而无回血时,应以注射器缓慢回抽以鉴别(此类患者往往没有回血,但可抽到)。

4 静脉输血法

静脉输血法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到体内的方法。其目的是:①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提高血压,促进循环;②增加血红蛋白,促进携氧功能;③供给各种凝血因子,有助于止血;④增加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减少组织渗出和水肿;⑤补充抗体,以增加机体抵抗力;⑥促进骨髓系统和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4.1 准备

4.1.1 操作者准备 着装整齐,洗手,带口罩。

4.1.2 患者准备和环境准备 同“静脉输液法”。

4.1.3 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盛0.9%氯化钠注射液、皮肤消毒剂、压脉带、小枕、手套、一次性输血器一套、胶贴、剪刀、弯盘、无菌棉签、笔、输血单。

4.1.4 取血 凭提血单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八对”。“三查”即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即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在交叉配血试验单上签名。

4.1.5 取血后 勿剧烈震荡血液,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不能将血液加温,防止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引起反应,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 min后再输入。

4.1.6 检查核对 备齐用物,检查血液的质量,输入血的血型及交叉配血的结果,血量、抽血时期,检查输血器的质量、批号、有效期。

经两人核对供血者与受血者姓名、血型、交叉配血结果无误后,核对者、执行者签全名。

4.2 实施

4.2.1 密闭式输血法 ①备齐用物带至床旁,对床号、姓名,与患者交流,解释目的。②戴手套,按密闭式静脉输液法,为患者输入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③血液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输入。再次查对血液、血量、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无误后,将储血袋外包装去掉,以旋转式轻轻摇匀血液后,挂于输液架上。④打开储血袋密闭式开口系统;消毒,将输血器的针头从等渗盐水瓶拔出;平行插入储血袋中,脱手套。⑤调节输血速度:开始10 min内速度宜慢,15~20滴/min,严密观察15 min后,如患者无不适,可根据年龄与病情调节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min,儿童酌减。⑥再次核对,记录时间、滴速、签名。⑦整理床单位,将患者穿刺的肢体置于舒适的位置。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整理用物,洗手。⑧经常巡视患者,观察输血后反应。⑨输血完毕,继续输入少量等渗盐水(约30 mL),将输血管内血液输完,0.9%氯化钠注射液输完后拔针。⑩血袋装入原塑料袋中,再放入纸盒内,存冰箱中保存24 h后,放入有黄色标记的污物袋中集中焚化处理。

4.2.2 开放式输血 ①备齐用物带至床旁,对床号、姓名,与患者交流。②戴手套,按开放式输液法输入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③按密闭式输血法核对、检查血液。无误后,将储血袋以旋转式轻轻摇匀,启开储血瓶铝盖,常规消毒后打开瓶塞,火焰消毒储血瓶瓶口和输血瓶瓶口。④取无菌漏斗,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湿漏斗内纱布,置于输血瓶口上,将血液经漏斗内纱布滤过后缓慢流入输血瓶中,输血瓶口及盖经火焰消毒后盖上。⑤根据病情调节输血速度。再次查对后,执行者签全名。⑥输血完毕后,输入少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再输另一个血;如不继续输血或输其他溶液,则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部位至无出血为止,偷手套。⑦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储血瓶保存24 h备查。

4.3 注意事项①根据配血单采集血标本,要求每次为一位患者采集,禁止同时采集两位患者的血标本,以避免差错。②输血时须两人核对无误方可输入。③如用库血,必须认真检查库血质量。④输入>两瓶(袋)血液时,两瓶(袋)之间须输入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⑤输入血液内不得随意加入其它药品,如钙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第渗溶液,以防止血液变质。⑥输血过程中,应听取患者的主诉,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发生严重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保留余血以供检查,分析原因。

4.4 并发症及其处理

4.4.1 发热反应

4.4.1.1 相关因素 主要由致热原引起,如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而导致发热,或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抗体而引起发热。

4.4.1.2 处理 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加重,则暂停输血,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以维持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根据情况对症处理:如患者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热饮料、热水袋,加盖被。有高热时,行物理降温。按医嘱给抗过敏药、退热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4.4.2 过敏反应

4.4.2.1 相关因素 由于患者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同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或献血员在献血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使输入血液中含致敏物质。

4.4.2.2 处理 ①发生过敏反应时,轻者应减慢其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②出现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喉头水肿严重时,配合气管插管或切开术;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即协助抗休克治疗。③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 mL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

4.4.3 溶血反应

4.4.3.1 相关因素 输入异型血,即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造成血管内溶血,一般输入10~15 mL即可产生症状。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溶血,血液储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血库冰箱应恒温4℃)、血液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值的药物、血液受到细菌污染等,均可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或Rh因子所致溶血。人类红细胞除含有A、B凝集原外,还有另一种凝集原,称Rh因子。我国人口99%为阳性,1%阴性。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血液后,其血清中产生抗Rh阳性抗体,当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时可发生溶血反应。一般在输血后1~2 h发生,也可延迟6~7 d后出现症状。

4.4.3.2 处理 ①发生溶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与医师联系,并保留余血。采集患者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安慰患者,以缓解其恐惧和焦虑。②维持静脉输液,以备抢救时静脉给药。③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或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④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防止或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记录。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竭护理。如出现休克症状,即配合抗休克抢救。

4.4.4 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

4.4.4.1 相关因素 输血速度过快,使循环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引起。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从口鼻涌出,两肺可闻及湿啰音。

4.4.4.2 处理 发生肺水肿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与医师联系进行紧急处理。酌情安置患者端坐,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加压给氧,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减轻缺氧症状。按医嘱给用镇静、扩血管、强心、利尿药物,以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止血带。此外,对无贫血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放血200~300 mL,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4.4.5 出血倾向和枸橼酸钠中毒

4.4.5.1 相关因素 长期反复输血,或短时间内输入血液量较多,由于库血中血小板已基本破坏,凝血因子减少而引起出血;大量输血随之输入大量枸橼酸钠,如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和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以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

4.4.5.2 处理 连续输入几个单位的库存血时,可根据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以补充足够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输入库血>1 000 mL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 mL,以补充钙离子。

4.4.6 细菌污染

4.4.6.1 相关因素 在采血、保存、输血任何一个环节无菌操作不严,均可造成血液被细菌污染,其反应的程度,因细菌污染的种类、输血量和受血者的抵抗力不同而不同,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肾衰竭等,死亡率高。

4.4.6.2 处理 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师,将剩余血与患者血标本送化验检查,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高热者按高热患者处理。

4.4.7 疾病感染 经输血传染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及梅毒等)。

4.4.7.1 相关因素 由供血者带菌或带毒传给受血者。

4.4.7.2 处理 对供血者应严格体检,优选供血者,凡有黄疸史、肝病、肝功能异常,或3~5年内患过疟疾、查血抗体阳性者,均不能作献血员。严格地把握采血、储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是预防上述输血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5 雾化吸入给药法

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或超声波等作为动力源,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达到治疗效果。其目的是:①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和水肿,减轻咳嗽,稀释痰液,帮助祛痰。②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使呼吸道通畅。现以氧气雾化吸入法为例,介绍如下。

5.1 准备

5.1.1 操作者准备 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5.1.2 患者准备 明确雾化吸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积极配合。

5.1.3 用物准备 雾化吸入器、氧气吸入装置一套(湿化瓶不放水)、5 mL注射器和针头、药液、蒸馏水。

5.1.4 环境准备 移去火源,告诉患者家属及陪人,探视者不吸烟。

5.2 实施①备齐用物至床旁,对床号、姓名,解释目的。②用蒸馏水稀释药液<5 mL,注入雾化器内。③初次接受治疗者,应指导患者使用吸入器的方法。患者取舒适体位,漱口、清洁口腔,将雾化器A管连接在氧气表胶管上。④调节氧流量达6~10 L/min。患者手持雾化器,把口鼻罩罩住口鼻,吸气时以手指按住鼻出气口,呼气时手指移开出气口。如患者感到疲劳,可放松手指,张开口,直至药液喷完为止。⑤治疗时间10~15 min,治疗毕,移开雾化器口鼻罩,关闭氧气开关。必要时协助患者漱口。⑥清理用物,雾化器浸泡于消毒液中30 min,然后清洗、擦干,备用。5.3 注意事项①雾化器内的药液必须浸没弯管(即D管)的底部,否则药液喷不出。②湿化瓶内不能放水,否则水易入雾化器而使药液被稀释。③患者在吸入的同时应做深吸气,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内。呼气时,须将手指移开,以防药液丢失。④操作时,严禁接触烟火和易燃品。

(摘自: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临床“三基”训练·一级医院全科医学分册》)

R47

A

1672-7185(2017)10-0023-08

10.3969/j.issn.1672-7185.2017.10.010

2016-12-21)

猜你喜欢
针头注射器药液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用错注射器,西班牙浪费上万剂疫苗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注射出来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