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赞》文本性质与学术思想初探

2017-01-16 04:02沈澍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河图扁鹊脏腑

谢 洲,沈澍农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

【理论探讨】

《脉法赞》文本性质与学术思想初探

谢 洲,沈澍农△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

《脉法赞》为关于诊脉法的短篇韵文,收录于王叔和编撰的《脉经》,是进行中医脉学史整理、研究独诊寸口法的重要早期文本。故从文体风格、思想内容等角度对《脉法赞》的撰作年代、文本性质、学术源流各方面进行考证和探讨,认为其系汉末魏晋之际所撰对“脉法”文书进行总结的文字,内容或与涪翁《诊脉法》相关;其对中医寸口诊脉法理论体系的发展成熟、寸口分部与脏腑对应关系的确立有很大贡献,其学术思想与扁鹊学派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

《脉法赞》;脉经;脉学;医史文献

《脉法赞》首见于魏晋间王叔和《脉经》,于卷一“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开篇引出四言成文,两句为韵,其文如下。

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诀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诸经损减,各随其部。察按阴阳,谁与先后。阴病治官,阳病治府。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审而知者,针入病愈。

此为现存文献中有关左右手寸口脉主属脏腑的最早记载,一般认为系王叔和引录的亡佚文献。其文条理分明,易于持诵,后世《崔嘉彦脉诀》仿此形式,经明5李言闻删补为《四言举要》,附录于李时珍《濒湖脉学》,影响颇广。本文将从撰作年代、文本性质、学术源流及学术意义等方面对其作初步探讨。

1 《脉法赞》的撰作年代及文本性质

1.1 《脉法赞》系汉末魏晋间有关“脉法”的总结性文书

《脉法赞》以赞为名,为我们了解文本的撰作年代及性质提供了线索。“赞”是我国传统文体之一,起源可上溯至先秦,成形于两汉,繁荣于魏晋南北朝。有研究据内容性质的不同将两汉时兴起的赞分为两类[1],第一类为有褒美之意的赞。此类赞皆以四言形式隔句押韵,或颂人或咏物,称扬人物嘉行美德,《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录《婚礼谒文赞》《焦君赞》《砚赞》等即属此类。第二类为附于文书起说明、总结、评议作用的文字,兼含褒贬或无关褒贬,这类赞最初为散体无韵的形式。东汉5班固《汉书》于纪传篇末附赞臧否人物,汉末5郑玄著《易赞》《尚书赞》阐发经旨,为此类赞文之先。《文心雕龙·颂赞》所谓:“赞者,明也……并扬言以明事,嗟叹以助辞也。”刘师培等更以此类为赞文之正体:“乃知赞者,盖将一书之旨为文融会贯通以明之者也。”“本以助记诵为主,一书散漫,记诵甚难;故括其意,约其辞,总期文连贯而记诵可资。[2]”

汉末以降,赞体文繁荣,《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载魏晋南北朝赞文达250余篇。这段时期上述第二类赞文逐渐被同化,统一为四言有韵的形式,如《后汉书》纪传末赞、郭璞《尔雅图赞》《山海经图赞》《文心雕龙》篇末赞文等。另外,早期赞文尚具有篇幅短小的特征。《文心雕龙·颂赞》言赞“促而不广,必结言于四字之句,盘桓乎数韵之辞”。《左庵文论·文心雕龙颂赞》曰:“三国之时,颂赞虽已混淆,然尚以篇之长短分之,大抵自八句以迄十六句者为赞。”

《脉法赞》的形式风格符合赞文短小简括的四言韵文特征,从内容上来说属于概括文字有助记诵的一类赞。据上文对赞文历史沿革的考察,笔者认为其撰作年代在汉末魏晋之际,文本性质为对“脉法”相关文书(可能为亡佚的脉学文献或篇章)的总结。

1.2 《脉法赞》或与涪翁《诊脉法》有关

考察史料文献中与“脉法”有关的古医籍记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录仓公诊籍中屡有“脉法曰”之言,然而诊籍中论脉诊多直言切其脉,未及寸关尺划分,主要依据脉之形势判断脏腑疾病。又《后汉书·郭玉传》中记载有老父号涪翁:“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时而效,乃著《针经诊脉法》传于世。”郭玉为涪翁的再传弟子,习学“方诊六微之技,阴阳隐侧之术”,行医多有效应。“帝奇之,仍试令嬖臣美手腕者,与女子杂处帷中,使玉各诊一手,问所疾苦。玉曰:‘左阴右阳,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帝叹息称善。”该记载表明,郭玉采取独诊寸口法,并已可凭诊脉分辨男女。由于缺乏更具体的论述,我们无法清晰地了解郭玉的脉诊方法。这种令“帝奇之”的脉诊技术,很可能载于涪翁传授的《诊脉法》一书中,《脉法赞》或者与此书有关。

1.3 《脉法赞》非谶纬家言

《脉经》之后,唐5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八亦引录有《脉法赞》全文,与《脉经》本内容基本一致,同以“脉法赞云”起首。而在《千金》之前,隋5萧吉所著五行学说的集大成之作《五行大义》卷三中有如下一段相关文字:“河图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并出尺部。此脉候也”,则其文以《河图》作为引文来源。有学者据此段引录认为《脉法赞》内容实出自纬书玄术一流,并以此质疑其合理性[3]。考“河图”与“洛书”并称,其概念在先秦典籍中已出现,指称祥瑞等。至汉代,河图与八卦等发生关联,并常为谶纬之书提及,具体包括占星、受命、地理、异闻等多方面内容[4]。安居香山《纬书集成》中《河图编》辑有40余种相关纬书,他指出其中许多为六朝之后的伪作或篇名的误写[5]。通过上文梳理,可见《脉法赞》符合“赞”的文体特征,《五行大义》该卷另有几处标以“河图曰”的引文,其内容皆为医学应用理论而非神秘学性质,也与其具有政治功利性的纬书河图有别。据此推测,《五行大义》中的“河图”或亦属伪冠之名,《脉法赞》实为医学论著而非谶纬家言。

2 《脉法赞》对寸口诊脉法的发展

2.1 寸口脉诊法的沿革

后世习用的寸口脉诊法在先秦至魏晋经历了一个逐渐沿革成熟的阶段。寸口诊法在《素问·五脏别论》等篇中已有记载,然而《内经》论脉诊多为遍诊法、对比诊法,寸口常与人迎、尺肤等概念对应使用,寸口脉尚无具体分部。《难经》确立独诊寸口法,并将“诊尺”由按察尺肤发展为诊尺部脉动,与“寸口”合为前寸后尺的诊脉模式。《难经·二难》:“尺寸者,脉之大会要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其中关部仅为尺寸分界,不占长度。又《难经·十八难》载:“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寸关尺既云三部且各有浮中沉候及身体对应区域,可知关部已有主地。汉末5张仲景《伤寒》《金匮》中亦有“关上”诊,但无关位的明确界定。至魏晋之际,王叔和《脉经》以掌后高骨(桡骨茎突)定关位并指出:“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阳出三分,阴入三分,故曰三阴三阳”,即关位占六分。结合隋唐时杨上善、杨玄操所论“华佗”“皇甫谧”“王叔和”等各家脉法,可见汉末至晋初时寸关尺具体长度尚有分歧,但脉分三部、关有主地已成为共识,且寸关尺三部趋于等长[6]。

2.2 《脉法赞》中“关”位的探讨

《脉法赞》篇首六句论述脏腑分部:“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中医理论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主运化水谷。此处“魂、魄、谷、神”分别对应前言“肝、肺、脾、心”,亦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肝肺脾心,皆见寸口”。“寸口”与“尺部”相对而言。后文中“关前一分”“两在关后”也以关前、关后相对应论述。从文字表面来看,《脉法赞》中“关”具有模糊性,没有明显的区域概念。

早期脉诊文献中“寸口”并非寸关尺三部统称,其或指称掌后一寸桡动脉搏动处的大致区域。如《内经》中的“寸口”“气口”,或者与“关上”“尺中”等概念同用,指称关前之脉。如《伤寒论·辨脉法》:“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关”在由寸、尺之界发展为脉诊区域的过程中,打破了原本前寸属阳后尺属阴的二分模式,在尺寸二分向寸关尺三分的过渡中,已有主地的“关”出现了在旧有模式下的归并。如《脉经·辨三部九候脉证》:“尺脉为阴,阴脉常沉而迟;寸关为阳,阳脉俱浮而速。”即将关与寸共归入“阳脉”。《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寸口、关上属阳,尺中属阴。《脉法赞》文中肝心、脾肺即可共“见”于寸口,实际上应有各自的诊察区域,这里可能是在行文中弱化了关位而以寸口泛称。《脉法赞》中这种对于“关”位区域的模糊化处理,体现了寸口脉诊法发展中过渡阶段的痕迹。

2.3 《脉法赞》确立寸口脏腑分属

寸口脉诊中的脏腑分属模式可上溯至《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其中“尺”一般作尺肤解,所论左右上下区域与脏腑的对应关系,与后世寸口脉诊法的脏腑分属基本相当。《难经·十八难》指出,上部寸主胸上至头,中部关主膈下至脐,下部主脐下至足。又云:“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官,故在中部也。”文中虽未直接涉及脏腑,但通过脏腑与经络的对应可看出,肾、膀胱在下,心、小肠在上,脾、胃在中的分属关系。至《脉法赞》,寸口脉主脏的模式基本确立。《脉经》在该篇引文后依次条列两手寸关尺与脏腑经脉的对应关系,各部分主表里阴阳相应的一对脏腑脉,至此寸口脉诊法在文献中得到系统完备的表达。

3 《脉法赞》与扁鹊学派的渊源

司马迁云:“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学派作为早期医学流派之一,对中医脉诊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虽然由于年湮世远,文籍散没,今人难睹其全貌,然而经由李伯聪、黄龙祥等医史学者的致力考证,我们得以渐窥其轮廓。存世医籍中,《难经》重视脉学,承续扁鹊学派医籍,反映了该学派的学术思想。又王叔和《脉经》卷五辑录有“扁鹊脉法”“扁鹊阴阳脉法”等数篇遗文。另外,在《素问》《灵枢》等经典医书中也有扁鹊学派医籍的雪泥鸿爪。通过相关文献及与《脉法赞》内容分析比对,我们可以推知其与扁鹊学派的渊源。

3.1 命门属肾,尺部为根

《脉法赞》指出,肾与命门分属左右尺部,尺脉对预后至关重要,这与《难经》的理念一脉相承。“命门”在《内经》中本指眼睛,《难经》则以之代右肾。《难经5三十六难》曰:“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难经》中还蕴含了尺部主肾气,为人之根本的理论。《难经·八难》:“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文中寸口应与尺部相对而言,指关前寸脉)。”又《难经·十四难》:“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其文以尺脉譬之树根,主“元气”“肾间动气”,决人死生。《脉法赞》中以“神门”(非神门穴)指称尺部脉,李延昰即以《难经·八难》作解:“所谓三焦之原,守邪之神,故为根本之脉,而称神门也。[7]”《脉经》该篇引文下展开的论述中提及神庭、胞门、章门等名称,所指亦与《针灸甲乙经》中的穴位名殊异,这些可能是早期不同医学流派的反映。

3.2 察按“三阴三阳”脉

《脉法赞》云:“察按阴阳,谁与先后。”《千金》本作“三阴三阳,谁先谁后”。扁鹊脉法常论及三阴三阳脉,并与时日变化关系密切。《难经·七难》:“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厥阴之至,沉短而敦。”“其气以何月,各王几日?然:冬至之后,初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厥阴王。”《脉经·扁鹊阴阳脉法》不仅将三阴三阳脉与年、日之时对应,还具体记录了脉搏动的幅度:“脉,平旦曰太阳,日中曰阳明……鸡鸣曰厥阴,是三阴三阳时也。少阳之脉,乍小乍大,乍长乍短,动摇六分。王十一月甲子夜半,正月、二月甲子王。太阳之脉,洪大以长,其来浮于筋上,动摇九分。三月、四月甲子王。阳明之脉,浮大以短,动摇三分。”另《素问·阴阳类论》有一段相关论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所谓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专阴则死……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缪通五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此言三阴三阳脉皆至手太阴(寸口),并以先至后至分“主”与“客”。《素问·阴阳类论》属王冰本《素问》后七篇(第七十五篇至第八十一篇),据黄龙祥考证此七篇与扁鹊学派医籍密切相关[8]。

4 结语

总括前文所论,笔者认为《脉法赞》为汉末至晋初间所撰,系以有助记诵的赞文形式对“脉法”作出概括说明的文字,或者与《后汉书》载涪翁《诊脉法》有关。其中所论脉法明确指出左右手寸口脉与脏腑的主属关系,促进了寸口脉诊体系的成熟,并与扁鹊学派学术思想有一定承继关系。该文中尚存有许多争议性问题,如“官”“府”之所指、 “人迎”“气口”之命名等,待另文研讨。

[1] 张立兵. 论先秦两汉的颂、赞、蔑、铭[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4:26.

[2] 刘师培.中古文学论著三种[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149-151.

[3] 任应秋.脉学研究十讲[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17.

[4] 任蜜林.《河图》《洛书》新探[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50(4):37-42.

[5]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6] 李伯聪.扁鹊和扁鹊学派研究[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61.

[7] 李延昰.脉诀汇辨[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34.

[8] 黄龙祥.扁鹊医籍辨佚与拼接[J].中华医史杂志,2015,45(1):33-43.

R241.1

A

1006-3250(2017)09-1194-03

谢 洲(1988-)女,江苏镇江人,在读博士,从事中医医史文献研究。

沈澍农(1956-)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古籍语言文字的研究,Tel:13584003288,E-mail:1400328800@qq.com。

2017-01-20

猜你喜欢
河图扁鹊脏腑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汉代谶纬界对“河图”“洛书”概念的重整
——兼论“汉无河图”通说中《河图赤伏符》的官方定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讳疾忌医
扁鹊与牛黄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从河图浅述人体的气机升降理论
脏腑疏通术
血染玉河图
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