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2017-01-16 02:12:55马东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8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导管我院

马东飞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导管室,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马东飞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导管室,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 探析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我院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于2014年1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我院自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过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保障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人类健康威胁疾病中冠心病是较为常见的类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由于住院时间短、痛苦小、安全、简便等优势,在冠心病临床中获得广泛的应用[1]。但是由于手术属于有创类型的,稍微不注意则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等后果。因此,实施风险管理对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到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患者80例,女患者70例,年龄为28~90岁,中位年龄为(48.54±6.8)岁;我院于2014年1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以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的7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施后调查对象,以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的7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施前调查对象。实施前后各项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值得对比分析。

1.2 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自2014年1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干预。对比患者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3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采用率(%)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在实施风险管理前,4例血管迷走反射延迟识别以及处理,发生率为5.30%;3例室颤、室速延迟识别与处理,占4.00%;10例患者紧张无法配合手术,占13.33%,5例患者摔伤或者摔倒,占6.66%;实施风险管理后,3例患者紧张无法配合手术,占4.00%;2例室颤、室速延迟识别与处理,占2.66%;未发现血管迷走反射延迟识别以及处理、摔伤或者摔倒等事件;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帮助,还可促进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实施前后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主要体现如下:

3.1 手术前护理风险管理:①完善手术准备。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应该对手术器械的摆放位置、工作状态、抢救设备的性能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将介入手术中需要用到的对比剂、硝酸甘油、利多卡因、肝素等药物准备好。②对患者准备进行核对。为了降低职业风险、保障手术安全,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药物过敏史、以往药物使用情况、各项手术室检查、影像学资料等进行核对。通过制定手术复核表进行核对,可促进手术风险明显降低。

3.2 手术中护理风险管理:①生命体征的监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轻微生命体征改变、临床症状等均会导致发生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心电监测,手术期间冠状动脉内气体栓塞、持续充盈球囊、导管在冠状动脉内嵌顿等均会导致心律失常[3]。因此,应该对T波、ST波等改变进行严格观察,一旦上述两个指标发生改变,则表示可能出现冠状动脉内夹层、冠状动脉内气体栓塞、急性心梗等症状;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压力监测。有创压力是手术的生命线,通过分析造影图像能够对心肌梗死、血管迷走反应、导管打结、导管嵌顿等情况进行判定。护理人员在手术时需要对各种异常压力图形进行熟练掌握,对数值改变以及压力图形进行严格观察。一旦压力出现异常改变需要停止手术,对原因进行准确判断后给予针对性的处理。②并发症的识别以及处理。护理人员在手术期间应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持续性房室传导阻滞以及严重心动过缓、心室颤动或者室性心动过速等并发症,一旦出现并发症,则要立即给予针对性的处理,为顺利完成手术提供保障。

3.3 术后护理风险管理:患者在手术期间可能会出现心功不全、过敏反应、分支栓塞等症状,护理人员在手术后需要将注意事项告知病区的护理人员,同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之所以出现并发症,与术者操作经验、手术器材的选择、血管病变特征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另外手术护理管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护理人员要详细交代术后注意事项、术中记录、术中监护、术前把关等环节,降低手术环节的风险,从根本上提高手术成功率。

[1] 毕泗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9(12):299.

[2] 邹红丽.导管室风险管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206-207.

[3] 王依倩,朱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手术转运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4(7):522-524.

R473.6

B

1671-8194(2017)18-0287-01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导管我院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云南化工(2021年10期)2021-12-21 07:33:40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