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护理应用

2017-01-16 02:12:55刘淑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8期
关键词:分工急诊科成功率

刘淑霞

(吉林省敦化市医院急救中心,吉林 敦化 133700)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护理应用

刘淑霞

(吉林省敦化市医院急救中心,吉林 敦化 133700)

目的 分析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未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的110例急救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的110例急救患者为观察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医患满意度等方面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4.5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1.82%,数据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医师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显著。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该科室的主要任务就是快速、准确、及时的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医院急诊科是否能够安全有效的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也是反映其医疗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1]。现阶段,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在急诊患者抢救中取得了理想效果。本文对急诊科分工定位抢救配合的具体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于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选取未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的110例急救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67例,女43例,年龄在18~81岁,平均(48.95±8.14)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8例,创伤34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其他13例。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将该科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的110例急救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65例,女45例,年龄在18~80岁,平均(49.1±8.19)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6例,创伤35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其他14例。上述两组研究病例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性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未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通常给予常规急救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护理,不对护理人员的职责、位置等做特殊要求。

观察组患者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一般根据医院急诊科具体护理情况决定抢救急症患者的护理人员数据,详细护理措施如下:①3人定位抢救配合。根据临床经验可知,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中3人定位抢救法是一种最理想的搭配方法,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3名护士分别为头位护士、侧位护士、尾位护士,分别站在患者的头侧、体侧及脚部实施抢救。一般高级责任护士作为头位护士,对呼吸系统管理进行负责,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并保证吸痰、吸氧及呼吸机各管道连接可靠且通畅,另外还要统筹指挥现场抢救工作。初级责任护士作为侧位护士担任,对患者的循环系统管理进行负责,主要护理内容为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协助医师除颤、抽血、配血、输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师进行穿刺检查以及执行口头医嘱等。初级责任护士或进修护士可作为尾位护士,对加压包扎、导尿、止血固定及输液卡填写等内容进行负责。②2人定位抢救配合。2名护理人员分别为头位护士、侧位护士,负责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的护理管理,头位护士可根据具体情况同时兼顾尾位护士。③1人定位抢救法。急诊科患者病情变化快,易发生心跳、呼吸停止现象,若当时仅有1名护士值班,可快速实施单人心肺复苏术,随后及时通知值班医师进行配合抢救。1人定位抢救法实施过程中要求护士保持镇静、沉着的态度,另外还需灵活应变,及时解决患者致命性问题,待患者无生命危险后等待其他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再实施分工配合抢救。

1.3 观察指标[2]:详细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医师、患者满意度。医患满意度评分主要是根据医师、患者及其家属对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抢救的有效性、执行医嘱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急救的条理性、辅助检查的及时性、急救措施实施的安全性、急救现场环境管理的有效性等进行评价,分值在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19.5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且分别用t、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观察组抢救成功104例,抢救失败6例,抢救成功率为94.55%(104/110例);对照组抢救成功90例,抢救失败20例,抢救成功率81.82%(90/110例),数据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医患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医师满意度评分为(94.11 ±3.14)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2.23±3.21)分;对照组医师满意度评分为(82.02±3.19)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1.73±3.24)分,数据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急诊科患者抢救过程期间,医师、护士充分发挥其专业技能可以帮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但在具体操作中,医师、护士个人高超的医疗技能并不能完美的对医护抢救过程进行衔接,抢救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较高,从而易延误患者最佳抢救时间,降低抢救成功率,所以合理进行人力资源优化是保证其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内容[3]。现阶段,在急诊科急救患者中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还大大提高了医师、患者满意度,从而改善了医院整体护理水平。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可将抢救过程中各职责分配给医护人员,医师与护理通过默契配合,明确抢救期间护士所需要落实的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处理患者各种情况[5]。一般在抢救过程中需由2个护理人员分别在患者头位、侧位实施护理,主要负责患者的呼吸系统护理工作及循环系统护理工作,从而保证患者整个抢救过程的连续性及完整性,防止因人为因素浪费抢救时间,使患者错过最佳抢救时机[5]。另外,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医院需定期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工作的积极性[6]。为了保证急症患者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各种抢救设备需置备齐全,并将其摆放着医务人员方便取放的位置。抢救期间高级护士需准确指挥全场抢救工作,并依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救治,一旦发现站位护士存在技术操作不当时需及时调整其定位,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数据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医师满意度评分为(94.11±3.14)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2.23±3.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2±3.19)分、(81.73±3.24)分,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在医院急诊科急救患者中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能够保证抢救功能安全、有序、快速、准确的进行,有助于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医师、患者护理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改善医院护理质量,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1] 刘亚杰.定位抢救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 2015,23(19):47-48.

[2] 赵小香,杨红霞,陈秀青,等.护士定位分工在煤矿工伤抢救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9):1787-1788.

[3] 邓榕贞,叶绍乒.定位协作模拟抢救在急诊专科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3,28(11):78-79.

[4] 刘金金,李文秀,史萍萍,等.ABC/AB定位抢救模式在急诊护理团队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11):14-16.

[5] 钟丽霞.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5,36(3):525-526.

[6] 蔡爱敏.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3):4039-4041.

R473

B

1671-8194(2017)18-0256-02

猜你喜欢
分工急诊科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当代水产(2022年6期)2022-06-29 01:12:02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12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0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海峡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