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红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0)
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李跃红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0)
目的 评价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间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共100例,其中50例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为对照组,另50例行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的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室护士配合差错率、护理满意率:实验组为(25.3 ±4.7)min、(15.8±2.1)mL、(2.9±0.9)d、2%、98%,对照组为(40.8±6.4)min、(28.7±1.8)mL、(6.4±2.2)d、18%、82%;两组相比,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室护士配合差错率都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室护士配合差错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是以手术室为单位,以“以人为本”为理念,以提高治疗效果为目的的一种新型临床护理观念[1]。这种护理观念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质量、新效益、新管理模式,它的实施给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2]。目前,我国有很多医院都相继开展了这项护理路径模式,将其逐渐应用于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从而产生了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现就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间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实验组年龄32~54岁,平均年龄(45.6±2.6)岁,其中单发息肉31例、多发息肉19例;行宫腔镜电切术15例、宫腔镜电切术+诊刮术35例;对照组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44.8±1.9)岁,其中单发息肉28例、多发息肉22例;行宫腔镜电切术13例、宫腔镜电切术+诊刮术3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计算具有同质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由手术室护理人员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以护士长为小组长,统一分配及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具体如下:①术前1 d:a.访视宣教:向患者介绍宫腔镜手术的优点及治疗效果,概述手术操作步骤,耐心回答患者疑问。b.术前准备:如术前12 h禁食,术前6 h禁饮。c.心理护理:着重进行心理疏导,努力缓解患者由于对病情及手术的未知而产生的一系列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d.术前30 min:将手术间的环境调整为合适的湿度、温度,检查手术所需要的器具,确保手术可以顺利进行。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核对基本信息,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手术中给药、补液等可以顺利进行,为手术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②术中:协助麻醉师完成麻醉后,协助术者给患者取截石位,保护腓总神经,连接固定好电凝器,调节好宫腔镜摄像系统,确保显示器清晰成像,术中遵医嘱调节膨宫液压力、流速及电切电凝强度等,注射膨宫液时,务须排空膨宫管中空气,并保证膨宫液输注顺畅,观察膨宫液情况,防止宫腔内进入空气,根据既定护理配合路径,有序实施各项护理措施,配合手术顺利进行。③术后护理:术毕,对所有相关手术器械进行清点,拆卸各部件,按流程清洗消毒,低温等离子灭菌后放置无菌柜内保存待用,对一次性电切环按规定销毁后放置锐器盒内统一处理并予毁形登记。充分保暖预防术后低体温,与麻醉医师将患者转送至PACU,做好交接。术后第3日,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则应与经治医师沟通,确定其原因是否与手术护理有关。
1.3 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室护士配合差错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将数据通过SSP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若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25.3±4.7)min、(15.8± 2.1)mL、(2.9±0.9)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40.8±6.4)min、(28.7±1.8)mL、(6.4±2.2)d;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 手术室护士配合差错率及护理满意率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室护士配合差错率、护理满意率分别为2%(1例/50例)、98%(49例/50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室护士配合差错率、护理满意率分别为18%(9例/50例)、82%(41例/50例);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室护士配合差错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子宫内膜息肉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导致,是妇科常见疾病。根治方法为手术切除。随着现代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其优势在于准确直观定位,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恢复快[3-5]。目前,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但由于宫腔镜手术兴起时间短,发展迅速,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于宫腔镜手术的配合工作还不熟练,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对此提出了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的手术护理模式,以便保证手术可以安全有序的进行[6]。上述实验组患者通过术前访视告知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并讲解手术过程、效果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良好的心理疏导可以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另外还应在术前进行手术器械的检查、确认,保证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的完善,术前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术中补液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操作,根据护理配合路径进行有序的实施,减少手术室护士配合差错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做好手术器械处理,及时交接患者,3 d后回访,促进患者的康复。综上所述,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室护士配合差错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 王丽芳,仲桂霞,吴兰芳.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临床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3):160-161.
[2] 吴珍妹.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7):436.
[3] 王富云.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 119-120.
[4] 穆秀丽,李淑芳,孙华文.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44.
[5] 许翠仪,黄柳.优质护理理念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4):129-131.
[6] 李晓丽.妇科宫腔镜手术中的护理配合[J].中外医疗,2012,31(21):146.
R473.71
B
1671-8194(2017)18-0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