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荣
(四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四平 136000)
浅析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实际应用
赵丽荣
(四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四平 136000)
优质护理;颅脑外伤
颅脑外伤属于创伤性疾病常见症状之一,是在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不同程度脑组织损伤后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及意识、思维、感觉、运动障碍。颅脑外伤的病情复杂、变化快,容易引起并发症,且护理难度较大,为了更好地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及病死率,必须完善护理措施,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9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41例,患者年龄在19~55岁,平均年龄为(34.8±6.5)岁。受伤原因:摔伤10例,高处坠落受伤13例,砸伤17例,交通事故49例。临床表现为昏迷、头晕呕吐、颅内压增高、呼吸不规则、肢体活动力下降、影响记忆力、感官能力有明显变化等。
1.2 护理方法:我院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的是优质护理。其中常规护理包括给患者降低颅内压、气管切开、营养支持、控制感染、维持酸碱平衡等。优质护理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急性期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术前术后护理和心理疏导等,并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措施。
1.3 统计结果:在这89例颅脑外伤患者中,手术治疗69例,保守治疗20例。89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60例,好转24例,治疗无效死亡5例。其中53例正常出院,其他患者虽然出现并发症,但经过治疗处理后,延迟几天出院,康复情况均较为良好。
2.1 术前护理
2.1.1 病情观察:首先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有些患者刚入院时并非是昏迷状态,而是意识障碍再次出现或进行性加重,因此每15~30 min观察一次患者意识状况。通过感觉刺激、对话情况判断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其次要观察瞳孔变化,应15~30 min观察瞳孔及对光反射一次,做好记录,如双侧瞳孔不等大,一侧瞳孔散大,另一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提示有脑疝发生,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急救措施。再次,如果患者频繁呕吐、头痛剧烈,就要关注颅内压波动情况。若是颅内血肿引起颅内高压,尽早发现血肿,可为手术赢得时间。此外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医护人员应对患者采用监护仪,对脉搏、血压、呼吸和SpO2等进行密切监测。同时注意若有低血压,应立即纠正低血压,减少颅内血肿的发生。
2.1.2 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患者出现症状时应给予及时处理,鼓励患者及家属的治愈信心,争取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并且要引导家属帮助患者调整的心理状态。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或者昏迷不醒的患者家属,要稳定他们的情绪,面对家属的疑问要有耐心的解答。
2.1.3 术前准备:伤后24 h内应禁食,3 d内限制水钠摄入量。术前应禁食10~12 h禁止饮6~8 h,以免麻醉后食物反流、误吸。患者在术前要卧床休息,保证术前的充足睡眠,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有精神症状或情绪躁动的患者,在意识和思维失去大脑的控制,应加护栏及约束四肢,防止坠床。对于头部手术患者,要剃光头后用肥皂水和热水洗干净,并戴无菌帽,预防感染情况发生和避免在手术后伤口或颅内感染。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手术结束后,必须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首先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血压升高是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必须马上对患者采取降压措施;若血压下降则有可能是颅内血肿造成的,必须通知医师并配合医师用药。其次患者在术后若瞳孔放大,说明患者在术后还存在问题,必须告知医师及时处理。再次监测患者的身体症状,了解患者是否出现头晕头痛、呕吐、肢体偏瘫、步态不稳等状况,一旦出现此类症状应对患者及时作出全面检查,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最后在饮食方面,无吞咽障碍的患者在麻醉清醒6 h后,可进食少量的流食,之后再依据身体状况逐步改进饮食。有些患者在术后24 h仍在昏迷或吞咽功能有障碍,应下鼻饲管喂以流食,少食多餐,以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为主。喂食时注意抬高床头15°~30°,以防烫伤和食物反流或者进入呼吸道内引起窒息。
2.2.2 预防并发症:首先要做好清洁工作。要注意口腔的清洁,每日护理2~3次,为避免口腔炎及黏膜溃疡的发生,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清洗口腔,张口呼吸的患者,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口腔;注意对患者眼睛的保护,昏迷患者不能闭眼时,可用生理盐水擦拭眼睛,或者擦抗生素眼药膏,能够有效预防眼角膜干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床单,勤翻身预防褥疮发生;预防泌尿系感染方面要注意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尿袋,降低泌尿系感染率。其次注意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工作,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增加肺活量,清除口鼻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有些患者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痰多且黏稠不已抽取,应该采取气管切开。
2.3 心理疏导:由于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病情好转者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这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在心理上出现一些恐惧和紧张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且会增加家属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会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那么正确的心理疏导就非常重要。除了常规的护理,医护工作者可以在病房内适当的摆放鲜花和一些绿色植物,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改善患者的心情,也会使患者家属的心情变好,更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若有的患者心理情绪过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就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调整患者的心态。医护人员在开导和慰藉患者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语气语调,要让患者产生舒适感,面对患者及家属的疑问时要耐心解答。
颅脑外伤病情重,变化快,抢救与治疗不但要有合理的治疗方案,还要有精心的优质护理,尤其是对病情的观察,对医疗活动及时提供信息,对抢救患者的生命非常重要[1-3]。因此我们在护理和观察患者病情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很有可能会因为一个环节出现纰漏给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必须熟悉患者术后的个性与共性,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巧,提高应急能力,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总之,护理工作繁重琐碎,需要护理人员做到耐心、周到、专业、反应灵敏,最大限度的将护理工作做到完善,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地治疗和优质护理,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1] 岳芳君.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3, 31(1):17-18.
[2] 巴凤灵.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5):346-347.
[3] 徐传凤,张萍.78例颅脑外伤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 31(25):4419-4420.
R473.6
B
1671-8194(2017)18-02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