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波
(大庆市第三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张 波
(大庆市第三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应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中,择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接诊的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我效能评分、患者观察量表(NOSIE)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之后,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明显呢由于护理之前,满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精神分裂症;心理护理;语言沟通;应用效果
近些年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患病人数正在逐步上升,而该类患者表现出极为明显的临床特征是精神衰退,具体表现为离群、孤独、内向以及社会功能衰退等,如果是属于衰退期的患者情况更为严重,并在以下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缺陷:社会能力、兴趣以及自理能力等[1]。临床医学中对这类患者的护理效果并不显著,随着护理工作的不断创新,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心理以及语言护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对此展开深入的分析,具体操作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择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接诊的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精神分裂症,参与研究患者签署同意书,11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在22~58岁,平均年龄为(35.70±7.49)岁,患者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3.39±7.49)年。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必须予以心理护理,患者在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应该与家属进一步的沟通,了解患者患病的原因,帮助患者能够正确认知自我,根据研究显示,患者不良认知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思路匮乏、应答迟缓、交友冷淡等。患者的上述症状护理人员应给予全面的心理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语态要和缓,带给患者平易近人的感觉,这样才能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在患者进行自我描述时需有足够的耐心,积极鼓励患者说出自身的感受,倾听患者在治疗或是住院过程中遇到的困扰,对于患者提出的要求尽可能的满足,借以提升患者住院舒适度[2]。除此之外,在与患者家属沟通过程中,逐步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依据患者自身的情况拟定合理的护理计划,由此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组织各类娱乐活动提升患者社会认知能力,适当安排家属和患者进行探望,让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3]。
1.2.2 语言沟通:护理人员还需强化与患者的语言沟通,继而对患者的患病情况有大致的认知,通过宣传手册讲解的方式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情况,从而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此外,还可以开办讲堂活动,提升患者参与意识,借以改善患者自主生活能力较差的现状,加快患者康复步伐[4]。
1.3 观察方法:对比患者住院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我效能评分、患者观察量表(NOSIE)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针对数据分析以及处理部分,选取全新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对患者施以心理护理以及语言沟通之后,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有了明显的改善,相较于护理之前效果显著,满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护理之前(110例)患者的HAMD评分为(22.12±3.01),护理之后(110例)患者的HAMD评分为(11.07±2.45),二者对比T值为29.8613,P值为0.000;护理之前(110例)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19.92±2.79),护理之后(110例)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25.94±2.62),二者对比T值为16.4967,P值为0.0000;护理之前(110例)患者的NOSIE评分为(176.43±19.22),护理之后(110例)患者的NOSIE评分为(228.03±13.66),二者对比T值为22.9513,P值为0.0000。
慢性精神分裂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的困扰,同时也使得家属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而对于该类病症的检查及治疗应当给予高度重视。从目前情况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情感淡漠抑郁、思维贫乏、自我效能相对较差,除此之外,患者还伴有其他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后果将更为严重。对于该类患者而言,心理以及临床护理非常关键,同时也是医院的重点加强的部分,有研究表明,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以及语言沟通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不良情绪,加快患者康复步伐,因而建议在临床中积极扩大应用范围[5]。
本次研究中,择取了我院接诊的110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施以心理护理以及语言沟通之后,患者的HAMD、自我效能评分、NOSIE评分有了明显的改善,相较于护理之前具有显著优势,满足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心理护理以及语言沟通对患者病情康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患者心理方面着手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加强与患者的语言沟通大大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因此对患者施以心理护理以及语言沟通具有极强的临床适用性,建议推广应用[6]。
慢性精神分裂症给患者自身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由于长期受到病情困扰,患者精神状况相对较差,从而导致患者自我效能逐步下降,患者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慌以及紧张情绪,这时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依据患者自身心理特点,从多个层面着手解决患者负面情绪,比如住院环境、家属探病、语言交流等,让患者形保持良好的态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而语言沟通则是通过向患者降解相关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早日康复[7]。从上述分析来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心理护理以及语言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强化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促进患者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恢复健康。本次研究中,通过数据分析获取到具有客观价值的临床研究成果,且这一研究成果与邓传秀[8]所著一书中的观点基本保持一致,这足以说明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在之后的临床护理中积极扩大应用范围,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总体来说,慢性精神分裂症是当前医学中比较常见的病症,而且这一病症呈现出逐步增多的趋势,临床对这一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对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也给予高度关注。本文中主要探究了对患者施以心理护理以及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效果,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获知疗效显著,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建议在之后的临床护理中应积极扩大应用范围。
[1] 莫扬华,何汝冰,梁忠新,等.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4(12):139-140.
[2] 朱慧莉,安孝群,胡满基,等.系统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疗效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10(12):93-95.
[3] 孙本树,汤瑞娟.系统健康教育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9(19):79-80.
[4] 马丹英,常向东.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技能训练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4(22):639-641.
[5] 童小均.健康教育路径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8(11):2636-2638.
[6] 常万萍.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3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4):123-124.
[7] 吴郁雯.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要点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8):226-227.
[8] 邓传秀.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33(18):99-101.
R473.74
B
1671-8194(2017)18-0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