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大庆市第三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强迫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
李 楠
(大庆市第三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目的 分析强迫症(OCD)患者经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后的病情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OC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接受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接受包括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在内的综合护理的35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效果(91.4%)与对照组(74.2%)相比远胜(P<0.05,χ2=5.24)。结论 心理护理联合行为干预可有效缓解OCD病情,最大程度解决患者的身心问题,并为患者早日摆脱OCD困扰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采纳并推广。
OCD;心理护理;行为干预
OCD有焦虑障碍症的特点,同时患者又表现为明显的强迫意识和行为,更有甚者存在反强迫意识与行为[1]。其病因十分复杂,目前尚未统一说法,比较可靠的研究结果认为遗传、个性、社会心理以及神经-内分泌都有可能导致OCD产生。关于OCD的治疗也是纵说纷云,有人认为重在药物治疗,有人认为护理质量是改善或治愈OCD的关键。本文现选取我院精神科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OC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强迫症(OCD)患者经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后的病情改善情况。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精神科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OC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接受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对照组:男女比例:18∶17;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29± 5.9)岁;病情评价(Y-BOCS评分):(26.35±4.28)分。观察组:男女比例:19∶16;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1±6.2)岁;病情评价(Y-BOCS评分):(28.51±5.33)分。本次研究未纳入严重性精神病、肝肾疾病以及药物过敏患者以免干扰研究结果。而本次所纳入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形成以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护理:①心理支持治疗:以纠正患者的自我错误认知,引导患者正确而且客观地认识所处环境,帮助患者认清现实,以做活动等形式辅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减少对强迫症状的关注从而消除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确保患者尽快获得独自面对生活的信心。劝戒患者改掉非正常生活习惯,做到起居有度、饮食有节,放下心理戒备,增强体质做好与疾病战斗的准备;②科普知识宣教:在心理支持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科普知识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与强迫症有关的知识、强迫症的危害性以及解决OCD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并鉴于患者坚持参加社会功能锻炼,主动与人交流,维持开朗乐观的心态,做到不逃避,不轻言放弃,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消除OCD;③认知行为护理:在心理支持护理的基础上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然后根据贝克认知行为疗法,选择产婆术式并按照黄金法则引导患者通过合理而科学的思维理念来获得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消除患者复杂而刻板的思维症结,保证患者从异常而病态的强迫行为过渡至健康而积极的行为上来。在护理期间可通过为患者安排认知行为任务来实现认知行为的正确引导[2];④娱疗行为干预:按照患者的自身特点和个人喜好,尽量将有同等喜好的患者组织起来共同完成某些与个人喜好相关的活动,这样一来可增进患者之间的感情,达到互帮互助的效果,二来可避免患者独自相处而陷入自怨自艾的泥沼。或者组织患者集体参与球类比赛、唱歌跳舞、书法、手工制作等娱乐活动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放松患者的心情,为治愈强迫症打下良好的基础[3];⑤恢复期心理护理:随着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的进行,患者的病情也得到了相应的控制和改善,在恢复期除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外,仍坚持心理护理,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治疗依从性;另一方面防止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因此在恢复期应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同患者家属一道共同为患者的康复治愈保驾护航。
1.3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治疗前Y-BOCS评分,治疗后再行评价,并以减分程度进行量化评价,设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减分程度在75%以上;有效:减分程度处于50%~70%;无效:减分程度在50%以下[4]。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用%具体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组间差异显著,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当P<0.01时,则组间差异极显著。
显效对比:治疗后观察组20例显效,占57.1%;对照组13例显效,占37.1%;二者相比观察组占优(P<0.05,χ2=2.56);有效对比:治疗后观察组12例有效,占34.3%;对照组13例有效,占37.1%;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χ2=0.32);无效对比:治疗后观察组3例无效,占8.6%;对照组9例无效,占25.8%;二者相比观察组占优(P<0.05,χ2=5.24)。即观察组的临床效果(91.4%)与对照组(74.2%)相比远胜。
OCD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固然其精神状态异于常人,比如患者通常表现出健康人不会产生的想法和行为,造成的影响甚至令人匪夷所思。OCD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有时会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生生毁掉。由此可见改善或治愈OCD应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关注的话题。
关于如何改善或治愈OCD,过去通常以药物治疗联合常规护理干预来实施,但效果不甚理想,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财力,还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致使病程延长病情恶化。为此我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倡导以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为主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5]。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正好迎合了患者非正常的思想和行为,经一段时间的干预后效果十分显著,如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20例显效,占57.1%;12例有效,占34.3%;仅3例无效,占8.6%,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1.4%,与在此之前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所获得74.2%的治疗有效率相比,优势十分明显(P<0.05)。心理护理切实从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出发,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在行为干预的结合下对症治疗,大大消除了负性心理造成的影响,同时也纠正了患者的不当行为,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能积极面对现实并相应治疗和护理的号召,情绪好转程度较为明显,强迫意识渐渐消退,在恢复期未见一例患者的病情出现反复,总体来讲护理效果确切,使得治疗有效率大大提高,为临床治疗OCD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联合行为干预可有效缓解OCD病情,最大程度解决患者的身心问题,并为患者早日摆脱OCD困扰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采纳并推广。
[1] 王淑艳.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9(7):993-994.
[2] 吴海娣.临床强迫症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应用的效果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5,7(4):798-799.
[3] 赵伟.优质护理对强迫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6(7):505-506.
[4] 丁宝艳.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强迫症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24):725-726.
[5] 张华.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性格特征及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938-939.
R473.74
B
1671-8194(2017)18-0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