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丽
(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方法研究
孙丽丽
(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性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ICU于2013年3月至2015 年6月期间收治的74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ICU治疗期间,观察组采用VAP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依赖发生率及病死率,总结预防性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依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组间差异P>0.05,认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积极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控制VAP发生率及呼吸机依赖风险,减少患者病死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性护理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的救治危重患者的重点部门,承担着院内重症患者的护理和治疗工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关于重症监护室VAP临床护理研究逐渐增多,较多文献报道显示预防性护理是控制VAP发生率的重要途径[1]。为此,本院总结了重症监护室VAP的预防性护理,选择我院ICU于2013年3月至2015 年6月期间收治的74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预防性护理效果及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ICU于2013年3月至2015 年6月期间收治的74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观察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25±16.47)岁,病史:11例为急性脑血管意外、12例肺部Ⅱ型呼吸衰竭、7例为慢性梗阻性肺疾病急性发作,7例为重症药物中毒。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0.81±16.57)岁,病史:10例为急性脑血管意外、13例肺部Ⅱ型呼吸衰竭、8例为慢性梗阻性肺疾病急性发作,6例为重症药物中毒。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符合院伦理委员会相关标准。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本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常规进行原发病及对症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按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性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1 明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针对护理环境、机械通气、原发病、老年患者等常见危险因素进行逐一分析,排除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并讨论制定干预措施,减少或控制危险因素,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降到最低。
1.2.2 强化口腔和呼吸道护理:确保气囊充气后,用无菌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清理患者口腔,检查插管是否存在移位,每日护理2~3次,分泌物较多者,适当增加护理次数。清理呼吸道时,呼吸机水温保持30~32 ℃,清理完成后,要尽快清除冷凝水,防治呼吸机内冷凝水促进细菌滋生。每日吸痰时,必须行无菌操作,尽量选择硅胶吸管,先吸气管分泌物,后吸取口鼻分泌物,充分吸净后,再执行下一步护理。
1.2.3 做好灭菌消毒:应保证环境的清洁性,每日1~2次开窗通风,确保空气彻底流动、更换,控制空气中病原菌数量。使用加湿器或室温调节系统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温度20~23 ℃,湿度65%~80%。治疗及护理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尽快回收处理。工作台面及地面等均采用消毒液,每日3~4次消毒处理。
1.2.4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尽量缩短机械通气使用时间,创造条件尽早使患者拔除气管导管,脱离呼吸机。镇静治疗的患者,每日行镇静唤醒疗法,尽快恢复患者自主呼吸。
1.2.5 加强营养支持:根据患者营养状况采用多种营养支持相结合的方法,在鼻饲基础上,适当增加静脉营养或肠外营养,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鼻饲期间,必须在使用前后,仔细检查胃管位置、通畅性,根据患者耐受量调整鼻饲输注量。鼻饲前,抬高患者床头30°~45°,帮助食物靠重力顺利进入胃部,鼻饲后,保持床头抬高30~60 min,防止反流引发误吸,进一步引发肺部感染。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依赖、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依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组间差异P>0.05,认为无统计学意义。
重症监护室虽然集中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最佳的医疗技术、最好的物(人)资源,但是患者病情极为危重,因而危险因素较多,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呼吸机相关肺炎是ICU常见的并发症,对于病情危重患者而言,呼吸机相关肺炎可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重症监护室护理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因而要提前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及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为此,本次研究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性护理研究,采取预防性护理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依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未见死亡者,可知预防性护理有利于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
ICU患者多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但是机械通气属于呼吸道的侵入性操作,呼吸道生理环境及功能发生了较大改变,加之患者因原发疾病免疫力降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极大增加,故VAP发生率较高[4]。近年来,较多临床文献研究推崇ICU临床护理强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部分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研究也发现,预防性护理是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低至10%~15%,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知预防性护理作用意义重大[5]。在实施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重视预防性护理,可在在ICU护理人员考核评价体系中,明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干预要求,作为护理人员考核指标,强化其工作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ICU患者积极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控制VAP发生率及呼吸机依赖风险,减少患者病死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1] 王辉,韩芳,李茜.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10-111.
[2] 沈爱仙,贾献荣.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5):80-82+85.
[3] 罗芳,徐艳玲,杨丹凤.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及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4,42(8):915-918.
[4] 孙彩霞.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007-1009.
[5] 吴丽,潘霞,姚瑞芳.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医院,2011,11(2):22-24.
R473.5
B
1671-8194(2017)05-02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