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莉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 儿科,辽宁 鞍山 114014)
探讨足月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盛 莉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 儿科,辽宁 鞍山 114014)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疗法急救,观察组(50例)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法急救,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中显效31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观察组中显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98,P<0.05)。结论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法,可显著缩短急救时间,提升临床疗效,缓解其临床症状,该疗法值得推荐。
足月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疗效
新生儿分娩后,极易产生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即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导致该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失[1]。该类物质缺失后,患儿通常会伴有呼吸障碍,面色发青(紫),心率过快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肺功能衰竭。因此,针对该类患儿,需立即开展急救措施,以免增大患儿的死亡风险。当下,我院主要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法进行急救,据临床效果来看,该疗法十分理想,本文现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足月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进行一番探讨,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0例)中,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在4~9 h;观察组(50例)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5例,年龄在4~10 h。以上所有患儿均经X线检查,在患儿的双肺部位具体表现为肺水肿,并伴有弥漫性浸润。
1.2 治疗方法:患儿分娩后,均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①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②维持体温恒定;③给予抗感染治疗;④注射糖皮质激素。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疗法之后,立即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法,具体措施如下:给予患儿仰卧位卧床,立即清理患儿气道内分泌物,采取气管插管的方式,将浓度为150 mg/kg的牛肺磷脂注射液注射入患儿体内,并维持正压供氧,保持机体内氧含量水平正常。注射完毕后,立即调整卧床体位,随之行胸部叩击,以促进药物充分吸收,另外,给予吸痰处理,保障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应在一旁,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若出现不良情况,立即告知患儿的主治医师,并在主治医师的协助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2]。
1.3 研究指标: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平均缓解时间、胸片平均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并加以对比分析,最后对两种治疗方法做出评价。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本次研究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设置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总有效为显效+有效,按“%”表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具体如下:显效:经观察,患儿双肺透亮,血氧饱和度正常,呼吸道通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经观察,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基本恢复正常,呼吸频率基本处于正常水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在X线下,可见双肺透亮度较为明显;无效:经观察,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异常,呼吸频率无变化,甚至出现加快趋势,临床症状未见消失[3]。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具体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平均值±标准差),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组间差异显著,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当P<0.01时,则组间差异极显著,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临床疗效:观察组中显效31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观察组中显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98,P<0.05)。
临床情况:①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3.22±1.2)d;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5.03±1.8)d;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t=5.91,P<0.05)。②观察组的胸片平均恢复时间为(2.71±0.3)d;对照组的胸片平均恢复时间为(3.13±0.8)d;观察组的胸片平均恢复时间大于对照组(t=3.47,P<0.05)。③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42±3.96)d;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39± 2.97)d;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大于对照组(t=7.10,P<0.05)。
新生儿呼吸窘迫为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失,而导致该物质缺失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患儿在母体子宫内缺氧以及母体伴有糖尿病等,导致新生儿发病的可能性最大。与此同时,母体伴糖尿病还会对肺部缺氧的严重程度产生促进作用,从而加剧患儿呼吸不畅。因而,为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治愈率,挽救患儿的生命,我院主张对患儿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以对冲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失造成的一系列临床症状[4]。
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后,可缓解肺泡表面张力,缓和肺泡萎缩现象,同时,可将肺泡由萎缩转化为正常状态。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观察组患儿选择牛肺表面活性剂,即该物质由牛肺中而来,内含特异性蛋白与磷脂。以上两种物质,经气管插管注射后,将被患儿的肺部充分吸收,作用于肺部表面,从而达到缓解肺泡表面张力的目的[5]。牛肺表面活性剂还可缓解肺部气体交换功能,促进血气量增加,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心率逐渐趋于正常。反观对照组,该组所有患儿均选择常规对症疗法,该疗法仅能维持短暂疗效,虽可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但远期疗效不太乐观。另外,使用糖皮质激素,容易导致患儿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6]。
综上所述,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在临床症状平均缓解时间、胸片平均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的来说,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法较之常规对症疗法更具优越性,但弊端也应予以考虑,该疗法的治疗费用较大。笔者认为,要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应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法,该疗法可显著缩短急救时间,提升临床疗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值得推荐。
[1]林万青,朱晓河,黄国通.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6(24):973-974.
[2]王洪亮.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4(30):850-851.
[3]王海燕.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57):979-980.
[4]姜琳.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7):846-847.
[5]苌俊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2(27):826-827.
[6]黄胜奇,李哲,梁荣伟.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5):978-979.
R563.8
B
1671-8194(2017)04-0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