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涛
(辽宁省锦州市第二医院内科,辽宁 锦州 121000)
内科疾病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及干预措施研究
于 涛
(辽宁省锦州市第二医院内科,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探讨内科疾病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特征和干预措施方案。方法临床纳入158例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内科疾病患者,根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79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7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作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及对临床医疗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良心理情绪有所缓解,SAS和SDS评分有改善,但干预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和治疗信心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临床内科疾病不良心理情绪患者中,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和信心,增强了患者对临床医疗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内科疾病;不良心理情绪;干预措施;临床研究
内科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系统疾病,其疾病种类较多、病情复杂、反复发作及病程时间长,容易引起系列的不良心理情绪,如害怕、焦虑、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若长期持续发展,极易降低临床治疗的效果,从而加速病情的发展而形成恶性循环[1],危及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心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逐渐应用于临床中[2],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故本次研究探讨内科疾病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和心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次15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内科疾病患者,根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对照组79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6.4±5.2)岁,其中糖尿病者22例、高血压者30例、冠心病者1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者5例、慢性支气管炎者6例;干预组79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8.1 ±5.4)岁,其中糖尿病者21例、高血压者30例、冠心病者1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者5例、慢性支气管炎者6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无差异,P>0.05。
1.2 方法:158例患者就诊后均给予临床检查和综合治疗,建立完整的病历档案和通讯联络方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如疾病健康知识教育等。干预组在常规药物和护理上加用综合护理方案,主要内容:详细向患者宣教疾病的相关知识,采用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负性心理,使患者正确认识不良心理问题,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最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用亲切、自然的方式与患者沟通,减轻和消除患者的消极状态,对心情欠佳的患者进行慰抚、劝导;对消极悲观的患者进行鼓励、支持,加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特征、治疗信心、焦虑和抑郁评分及对临床医疗工作满意度情况。不良情绪包括焦虑、恐惧、抑郁、孤独、依赖等,其临床表现为:过分紧张、担心、心神不宁、难以入眠、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内向、悲观、绝望、缺乏自信等;失眠、烦躁等;疗效好转评估: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心理情绪如害怕、焦虑转化为安定、平静,对临床治疗充满信心,不过分悲观,积极乐观。焦虑和抑郁采用自评量表,≥40分为焦虑、抑郁[3]。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良心理与治疗信心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良心理情绪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1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3%,观察组患者治疗信心93.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4%,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内科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有资料表明,常规的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常常因疾病而产生严重的负性心理负担而影响到治疗效果,这说明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给予积极的心理调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稳定患者病情和促进治疗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内科疾病患者因疾病的反复和较长病程,容易出现较大的心理负担而产生负性心理,心理调节通过有效的疏导和沟通,提高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大大促进临床治疗的效果[5]。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而有效的健康教育则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获得治疗依从性。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家属的情绪变化,对其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其意识到家庭温暖对患者的重要性,对促进患者的治疗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也是维持家庭健康与和谐的重要因素[6]。临床上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使患者正确的意识到不良心理情绪滋生的危害性,转变观念积极面对疾病的发生,焦虑恐惧可影响到患者机体的神经调节,导致机体代谢障碍,通过心理护理调节,使自身不良心理情绪得到较高的缓解,害怕、焦虑转化为安定、平静,不过分自卑,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心理依赖者能积极进行自理,最终达到最佳治疗的目的[7-8]。
本次研究探讨内科疾病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及干预措施,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良心理情绪有所缓解,SAS和SDS评分有改善,但干预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和治疗信心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临床内科疾病不良心理情绪患者中,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和信心,增强了患者对临床医疗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1]宫玲.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影响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1, 17(10):239-241.
[2]杨文东,生金丽.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11):290-292.
[3]彭思庆.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医疗卫生,2010,26(14):3272-3273.
[4]杨文东,薄磊.降压药联合应用及护理干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45-47.
[5]胡思艺,何跃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J].健康必读,2011, 2(9):676-678.
[6]季和平.“临界”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417-424.
[7]杨文东,郭安玲.社区内科疾病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及干预措施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5):1898-1900.
[8]陈如梅.社区内科疾病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及干预措施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4):181-182.
R473.5
B
1671-8194(2017)04-00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