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探讨

2017-01-15 14:16:12曹峻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0期
关键词:残疾康复训练针刺

曹峻峰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300)

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探讨

曹峻峰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300)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提高对脑卒中的治愈水平。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22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10例)采用现代康复治疗,实验组(110例)采用针刺联合现代康复治疗手段,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FAM与BI得分,并统计100 d后患者残疾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FMA与BI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本组患者残疾率明显较低,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刺联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针刺;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

脑卒中亦称急性脑血管意外,中医学又称之为“中风”。近年来的调查显示,脑卒中及其并发的功能障碍已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近80%的脑卒中患者遗留有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因此,降低致残率、提高康复效果已成为目前康复医学的研究热点。针刺与现代康复虽起源不同,但其在适应证上有相同的疾病谱,理论上和治疗方法有着极强的互补性,将二者结合将会成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新思路[1]。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取现代康复治疗手段与针刺联合现代康复治疗手段进行治疗,经临床实践证实,采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手段对治疗脑卒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现综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临床实践的研究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62例,女性患者58例;患者年龄43~81岁,平均(54.5±6.8)岁;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均不超过14 d。本院对脑卒中的相关诊断均按照并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并且对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均通过MRI和CT进行证实;所有患者入院时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为0~60分,平均(21.4±8.6)分。脑梗死后遗症192例,脑出血后遗症28例;上述所有患者在发病时均无严重肝、肾以及其他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且均无精神病史。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史、日常活动能力、发病时并发症以及既往病史等信息,各项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阶段,均给予患者进行普通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本组患者采取现代康复治疗手段进行治疗。患者入院24 h后,即由专业的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现代康复训练,每天进行1次,每次30 min,总共训练3周,视患者病情需要,必要时给予患者鼻饲。现代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为:对软瘫期患者的治疗以引发患者的运动反应度,提高患者肌收缩力及肌张力为主;对痉挛期患者的治疗以抑制患者的痉挛度,协调患者进行运动训练,促进整体分离运动为主。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床上良肢位的摆放,患者肢体的被动运动,健侧带动患侧运动,搭桥练习,翻身训练及坐位平衡训练,起立、站立平衡及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从开始康复训练开始即要求家庭陪护参与并帮助患者训练[2]。

1.2.2 实验组方法:在对照组患者进行的现代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本组患者进一步采用针刺疗法进行联合治疗。在针刺治疗开始前,由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工作,并备好直径为0.3 mm、长度为40.0 mm的针,然后由针刺医师将针刺入相应穴位,得气后在相关穴位留针30 min,每日进行1次。其主要的针刺方法为:采用平衡肌张力的针法,以改善肌群间的肌张力平衡为主要目标,即注重强化上肢伸肌、下肢屈肌运动,拮抗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运动,协调和平衡主动肌与拮抗肌的肌张力,促进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转化,抑制与控制痉挛,建立正常运动模式。故分别取上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上肢伸肌侧肩髃、天井、阳池;下肢伸肌侧髀关、曲泉、申脉。先刺痉挛优势侧,行较重提插手法;后刺痉挛劣势侧,行轻柔捻转手法[3]。针刺疗程为3周。

1.3 评价标准:在治疗开始前与治疗结束,由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并在治疗结束后100 d随访所有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残疾情况。对患者运动功能的评分标准采用Fugl-Meyer(FMA)简氏评分法;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标准采用Barthel(BI)指数评分法;患者治疗100 d后的Barthel评分低于60分时即判定为残疾。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l8.0分析数据,使用平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或卡方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水准,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得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下肢FMA得分总体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的上下肢FMA得分上,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指数对比:对照组的治疗前BI得分与治疗后得分总体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治疗后BI得分比治疗前得分提升显著,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100 d后残疾情况对比:在治疗100 d后,对照组患者的残疾率(41.82%)明显高于实验组水平(24.55%),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未残疾率(75.45%)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58.18%),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病患残疾情况明显较好。

3 讨 论

脑卒中发病1~2周一般为急性期,是治疗预防后遗症的最佳时机,此时给予正确及时的治疗方案,能使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得到最大的恢复,甚至不遗留任何后遗症,但是若治疗措施不及时或治疗措施不当,就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4],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本次临床实验中,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针刺联合现代康复治疗手段强化治疗,可见能够明显提升患者治疗后的FMA得分与BI指数,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100 d后的残疾率,收效显著。

综上,针刺联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资料

[1] 杨艳春,朱路文,唐强.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6):91-93.

[2] 万学文,赵树华,薛钧来.早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9):108-109.

[3] 樊蕴辉,李立群,伊红丽.针刺配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侧痉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3):41-42.

[4] 申健,邓红亮,崔艳.早期针刺联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4):480-482.

R743.33

B

1671-8194(2017)10-0191-02

猜你喜欢
残疾康复训练针刺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3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2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