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

2017-01-15 14:16:12张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0期
关键词:危儿脑损伤脑瘫

张海燕

(河南省许昌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许昌 461000)

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

张海燕

(河南省许昌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许昌 461000)

目的 探讨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选取100例脑损伤高危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两组患儿发育商以及整体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50例患儿在经过早期干预后,各智能区发育及发育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脑损伤高危儿正常率可达70.0%,明显高于对照组(48.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损伤高危儿控制了患儿脑瘫的发生率,减轻脑功能改善预后,并且早期干预越早,其临床效果越佳。

早期干预;高危儿脑损伤;效果

高危儿是指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在未来生活中可能和已经确定发生的危重疾病。从我国2014年对高危儿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新生婴儿中,婴儿出现危重疾病的比例占婴儿总数的62.0%[1]。而在高危儿中发生脑损伤的人数近11.0%,因此医院对于脑损伤高危儿需要进行重点的监护。随着现代科技产品不断的被广泛应用,我国医疗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关于控制新生婴儿发生危重疾病的措施,更加的全面,这对于高危儿存活率可以起到提高的作用[2]。但在医疗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新生婴儿脑损伤的发生的概率与以往比较,没有非常明显的改变[3]。因此,医院对新生婴儿,不仅要做好全面监护,还要采用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防止婴儿出现先天疾病,让出现脑损伤的婴儿能够早日得到康复[4]。从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选取100例脑损伤高危儿,其中治疗组采用早期干预的方法治疗脑损伤的高危儿,效果较为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选取100例脑损伤高危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有30例,女性20例,年龄3~12个月,平均8.01个月;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13例,病理性黄疸9例,宫内感染6例,颅内出血3例,新生儿肺炎5例,难产婴儿4例,新生儿窒息10例,大部分的婴儿具有多种高危儿诱发因素。治疗组其中有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11.7个月,平均7.98个月;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15例,病理性黄疸7例,宫内感染9例,颅内出血4例,新生儿肺炎5例,难产婴儿3例,新生儿窒息7例,大部分的婴儿具有多种高危儿诱发因素。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裂隙上均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按儿童保健门诊指导的科学育儿方法训练,例如婴儿抚触、被动及主动体操,视听觉反应训练,并且定期对新生婴儿进行体检。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进行早期干预,具体方法如下:对患儿进行触觉、视觉、抚触等方面的刺激,引导患儿对事物产生兴趣,激发婴儿的潜能。为了提高脑损伤高危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可以将婴儿的双手呈平行形状,两手来回相碰和摩擦。帮助患儿完成翻身、双手支撑和抬头的训练,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粗大动作能力;对于肌张力异常或者出现异常姿势的患儿给予脑活素药物进行静脉滴注。脑瘫患儿根据类型不同采取相应的理疗方法进行这里;针对智商发育不够健全的患儿需要进行智能训练。一般需要治疗3个疗程,1个疗程的实践为30 d,在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可以对脑损伤高危儿综合疗效进行总结评定。

1.3 观察指标: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大运动、精细动作、社交行为、适应能力和语言五大宫内区进行评分,并且根据各宫内区分值计算DQ值(发育商),分值越高表示该功能区的发育越好。

1.4 判定标准。正常:患儿的智力、行为、语言、姿势等恢复正常,与同龄儿无差异,原始反射及伴随症状消失,DQ值86分;临界正常:智力、语言、行为、姿势等基本正常,DQ值在76~85分,与正常的同龄儿相比,大运动功能落后在3个月之内;异常:患儿的智力、姿势、语言、行为等异常,残存着原始反射,DQ值镇巧分,与正常的同龄儿相比,大运动功能落后在3个月以上。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脑损伤高危儿智能区发育及发育商(DQ值)的评分比较:治疗组大运动、精神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与发育商的分值分别是(92.58±13.12)、(94.87±14.33)、(91.56±13.02)、(91.76±12.91)、(92.26±13.41);对照组大运动、精神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与发育商的分值分别是(81.73±9.86)、(80.16±10.45)、(80.56±10.78)、(83.96±11.31)、(81.39± 10.36),治疗组各智能区发育及发育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脑损伤高危儿整体发育水平比较:治疗组整体发育正常有35例,占70.0%,临界正常20例,占40.0%,异常3例,占6.0%,对照组整体发育正常有24例,占48.0%,临界正常32例,占64.0%,异常9例,占18.0%,治疗组脑损伤高危儿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一般情况下,脑损伤高危儿都会存在一些对日后生活造成阻碍的严重的后遗症,例如脑瘫和智力低下,这两种疾病都是属于治疗程度较难且治疗花费时间久的。人的功能重组能力与大脑代偿功能在新生婴儿刚出生0~120 d阶段较强,在这个阶段,新生儿患脑损伤的概率较低,因此可以排除遗传性和先天性的可能。对于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早期的干预,是目前治疗效果较佳的一种措施,可以让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到正常的生活。早期干预是一项系统化的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3~12个月的新生婴儿脑瘫发生率,对于患儿的智力发育,能够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李华丽对3~12个月新生婴儿,均实施了早期干预,效果较为理想,脑损伤高危儿脑部功能区的智能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并且患儿的存活率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采用了早期干预进行治疗后,患儿的语言水平、环境适应能力、社交及运动协调能力与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脑损伤高危儿的整体发育水平都要高于对照组,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脑损伤高危儿的五大功能区智力发育,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新生婴儿脑瘫发生的概率,与李华丽的治疗效果相近,均能够起到提高患儿智能水平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脑损伤高危儿控制了患儿脑瘫的发生率,减轻脑功能改善预后,并且早期干预越早,其临床效果越佳。

[1] 曹务莲,黎剑,覃琴.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2):337-339.

[2] 孙兴红,董杨,高晶.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治疗方法与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104-105.

[3] 王文功.高危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和医学干预[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6):73-74.

[4] 张智香,田恒峰.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9):95-96.

[5] 李华丽.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7):142-144.

R651.1+5

B

1671-8194(2017)10-0135-02

猜你喜欢
危儿脑损伤脑瘫
个案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
2017—2018 年南通市基层转诊高危儿情况比较分析*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幸福(2019年21期)2019-08-20 05:39:10
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国康复(2015年4期)2015-04-10 13:00:47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人生十六七(2015年6期)2015-02-28 13:08:39
依托妇幼健康管理网络平台,探索高危儿管理的新途径
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干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