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李晓东
(吉林省白城市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应用
李 丹 李晓东
(吉林省白城市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 分析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白内障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71.1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4%。研究组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确切。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疗效
白内障是因眼睛的晶状体混浊而导致视力下降的一种常见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经手术治疗可恢复患者的视力[1],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出现屈光不正,近视加重等情况,多发生于4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2]。当下,随着眼科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于白内障治疗为主要的手术方式,其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较短,患者视力恢复较快等特点[3]。本研究具体分析,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使用白内障囊外摘除与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现经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白内障患者,均符合临床有关白内障诊断标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术前检查,视力范围光感在0~0.2,其中外伤性白内障12例,先天性白内障1例,老年性白内障67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2.3±11.8)岁;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1.4±10.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前常规进行常规检查,具体包括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测量患者的眼轴长度,测出角膜曲率等。研究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具体方法为:术前,使用美丽多滴眼液进行散瞳,对患者行局部麻醉,并对眼球进行适当的压迫。待麻醉起效后,对眼球的角膜边缘的巩膜板层行隧道式切开,后对眼球前房行穿刺,并注入黏弹剂,之后对患者的前房进行撕囊,扩大其内切口,取出囊袋中的晶体。待晶体取出后,需再次在前房注入黏弹剂,后放入人工晶状体,吸出黏弹剂,对手术切口进行无线缝合。术后在眼球的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与地塞米松注射液,以防发生感染。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①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痊愈为患者在治疗后,其视力恢复至0.5以上;有效为患者在治疗后,其视力恢复至0.2~0.5;无效为患者在治疗后,其视力恢复情况不足0.2[4]。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后1周后,研究组(45例)中,痊愈23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45例)中,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71.11%(32/45)。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并发症分析:研究组中,出现角膜水肿者3例,其发生率6.67%(3/45),前房积血2例,其发生率为4.44%(2/45);葡萄膜炎为1例,其发生率为2.22%(1/45);继发性青光眼者1例,其发生率为2.22%(1/45),其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7/45)。
对照组中,出现角膜水肿者9例,其发生率20.22%(9/45),前房积血4例,其发生率为8.89%(4/45);葡萄膜炎为6例,其发生率为13.33%(6/45);继发性青光眼者1例,其发生率为2.22%(1/45),其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4%(20/4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白内障是导致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5]。临床上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上采用隧道切口,术后散光小;患者术后切口恢复较快。术后患者需遮盖眼1~3 d后,患者的视力可恢复。术后并发症较少,因手术时间较短,切口小,降低周围组织出现损伤,提高的手术的成功概率。因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11%(32/4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主要方法之一,因此,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同时也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在具体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术中切口的位置与大小的控制,切口的不能太靠前或靠后,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位置,切口不能太大,不能靠近角膜与近视轴,同时,隧道切口的长度应与结膜瓣的厚度要适宜,以防伤及睫状体与眼球[6]。在晶体核脱出时,应仔细查看黏弹剂是否充满后囊与前房,以防晶体核与角膜接触,导致角膜受损。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7/45),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4%(20/4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简便易行,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与应用。
[1] 冯延琴,边红莉,王飞.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229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30-1631.
[2] 蔡金玲,丁洁,张士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9):1493-1494.
[3] 朱月莹,王家祥,袁钊华,等.300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1,35(6):453-455.
[4] 王允.用小切口无缝线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5):210-211.
[5] 罗小玲.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27):26-27.
[6] 刘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7(7):208-209.
R776.1
B
1671-8194(2017)10-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