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压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7-01-15 07:18:51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肌力偏瘫肢体

丛 娜

(辽宁省营口市中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脑梗死作为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有相关研究指出[1],该病在整个脑血管类疾病中占总发病率的6成,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所谓脑梗死指的是人体大脑因血液供应障碍而出现的缺氧缺血等症,亦或是因血栓形成而导致动脉管腔闭塞、狭窄,以至于该区域的出现区域性的脑组织缺血坏死、软化。该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局源性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具体为言语不清、偏身麻木以及偏瘫等[2-3]。由于该病的病后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活能力造成了极大影响,因此在治疗后的康复护理中应当尤为重视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此次研究特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所收治的10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对象,以观察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压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所收治的10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皆为第一次发病,且均出现不同程度肢体偏瘫,并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及严重肝肾类疾病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为51例对照组及51例观察组。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70.3±6.5)岁。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58~80岁,平均年龄(68.7±6.9)岁。此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包括基本药物治疗、用药护理、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功能锻炼与穴位按压,具体如下。当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神志处于清晰状态且生命体征平稳时,便可协助其展开功能锻炼。护理人员须确保患者处于上述状态在48 h以上,方可认定患者有接受功能锻炼及穴位按压的能力。

1.2.1 运动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应每隔4 h便对患者实施一次肢体按摩,以防止其关节挛缩或是肌肉萎缩,单次按摩持续时间需在30 min左右,具体包括关节外展、关节内旋、关节伸展等,按摩活动应由被动至主动,从大关节起至小关节结束,并告知患者以手紧握弹力球,以进行其手部肌力的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应当帮助患者改变其床上体位,以促进其肌力恢复,具体包括体位变换、翻身、床上平移等,当患者可下床时可协助其进行短坐、长坐、站立等锻炼,在患者稍有恢复后可以为其进行下一步训练,包括搀扶行走以及独立行走等。

1.2.2 穴位按压:于每日早晚对患者的患侧穴位进行按压,按压方式为点按,单个穴位按压时间应在3 min左右。对于出现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按压下肢穴位,包括太冲、昆仑、解溪、承山、三阴交、悬钟、阳陵泉、足三里、伏兔、梁丘等,对于出现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则应按压其上肢穴位,包括内关、合谷、尺泽、曲池、风池、肩井。当患者有明显的酸胀感时,便可结束按压。

1.3 肌力评价: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力情况予以评定。令患者进行肢体伸缩,护理人员从反方向处给予患者以阻力,并从中测量患者对于反向阻力克服程度。将肌力评定划分为以下六个级别,分别为0级,即完全瘫痪,未测到任何肌肉收缩;1级,仅有肌肉收缩存在,但无法产生相应动作;2级,肢体可在床上进行平行移动,但无法对自身重力予以抵抗,难以自行离开床面;3级,肢体力量可帮助其离开床面,但对反向阻力无抵抗能力;4级,肢体可对外界阻力进行轻微抵抗,但不够强力;5级,肌力正常,可对抗阻力。

1.4 疗效判定。痊愈:经治疗后,患者肌力等级达到5级;显效:经治疗后,患者肌力等级有显著提高,但仍未达到5级;有效:经治疗后,患者肌力等级略有提升,但仍未达到5级;无效:经治疗后,患者肌力等级未有变化甚或降低。

1.5 统计学方法: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以(±s)表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表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对比: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痊愈例数为5例,显效例数9例,有效例数21例,无效例数16例,总有效例数35例,总有效率68.63%;观察组患者痊愈例数为10例,显效例数19例,有效例数17例,无效例数5例,总有效例数46例,总有效率90.20%。由此可知,在护理总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68.63%<90.2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Fugl- Meyer评分对比: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Fugl- Meyer评分分别为(38.4±11.1)分、(38.7±10.9)分;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ugl- Meyer评分分别为(85.4±10.7)分、(69.7±9.9)分。由此可知,经护理后,两组患者Fugl- 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在提升幅度上远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有相关研究指出[4],通过为脑梗死偏瘫患者提供早期运动功能康复锻炼,可显著提升其肢体功能恢复程度,并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穴位按压则能够使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的到有效改善,从而增强其患肢肌肉的营养状态,可以抑制关节韧带挛缩、防止肌肉萎缩[5-6]。此两种方式在脑梗死偏瘫的临床康复护理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有效率上远不及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其Fugl-Meyer评分并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提升,且观察组在提升幅度上要远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功能锻炼+穴位按压的方式进行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能力,使患者病后致残率有所下降,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1] 倪琴.穴位按压配合功能锻炼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3):244-245.

[2] 周慧春.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穴位按压与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4):235-235.

[3] 沈文英,王丽华.足下垂护理鞋具联合穴位按揉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J].护理学杂志,2013,28(9):79-81.

[4] 刘睿智,李卫娜.中西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脑梗死后期偏瘫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4):95-96.

[5] 闫国平,刘娟,李亚茹等.醒脑开窍针刺联合穴位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5):377-380.

[6] 乔宝红,王玉婵,陈春萍,等.穴位按摩配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8):3398-3401.

猜你喜欢
肌力偏瘫肢体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0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Coco薇(2017年12期)2018-01-03 21:18:37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