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惠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1]。一旦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会导致其临床表现出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等症状,且该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都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胺碘酮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药物[2]。但是,胺碘酮也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较多不良反应,降低其生活质量,需辅以良好护理干预。本研究以8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胺碘酮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对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8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并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实施胺碘酮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9.2±11.2)岁;19例室性早搏,10例持续性房颤,8例室颤,5例室性心动过速。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9.3±11.3)岁;18例室性早搏,12例持续性房颤,7例室颤,5例室性心动过速。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常规健康宣教、基础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内容包括:
1.2.1 用药前护理:①健康教育:用药前,对患者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向其介绍胺碘酮改善心律失常的效果,对药物意义进行讲解,尤其重视介绍胺碘酮用药期间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并告知针对性处理措施。②心理护理: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采用交流、谈心、听音乐等方法,对患者不良心理进行缓解;向其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提升治疗信心。③全面检查: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等,检查其心电图,掌握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情况。
1.2.2 用药时护理:①严格遵守临床护理“三查八对”制度,确保用药安全性。②胺碘酮静脉给药后,能在15 min后发挥药效,且输注4 h内药效逐渐消退。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掌握微量泵药物输注速度及输注方法。药物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温度等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停止给药。定时对患者血压变化进行监测,针对血压下降患者,立即报于医师。
1.2.3 用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询问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加强巡视;指导患者充分休息,密切观察其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做好饮食指导,确保营养摄入充足。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变化情况;③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③以自制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评分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对比:干预前,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分别为(108±13)mm Hg、(70±6)mm Hg、(78.3±15.5)次/分,对照组则为(109±13)mm Hg、(70±5)mm Hg、(78.5±15.3)次/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分别为(123±6)mm Hg、(77±6)mm Hg、(60.3±11.3)次/分,对照组则为(112±4)mm Hg、(72±8)mm Hg、(69.6±12.2)次/分。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发生率为4.8%:1例恶心,1例食欲减退;对照组则为23.8%:5例恶心,3例食欲减退,2例静脉炎。两组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例不满意,12例一般,30例满意;对照组则为81.0%:8例不满意,8例一般,26例满意。两组差异显著(P<0.05)。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属于心血管内科范围,患者死亡概率较大[3]。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4]。该药具有静脉滴注起效时间快、不会给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等特点,应用效果显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胺碘酮治疗期间也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需辅以良好护理干预。
现阶段,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护理干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综合护理是临床上普遍探索的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的应用和体现。综合护理强调在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的护理服务[5]。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内容包括用药前、用药时、用药后三部分,其中,用药前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提升患者对胺碘酮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缓解其不良心理,促使其平稳的情绪迎接治疗。用药过程中实施静脉给药,对微量泵输入速度及输入方法进行严格掌握。穿刺时选择粗、直的上肢静脉,以提升穿刺成功率,避免出现静脉炎等;及时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变化情况,正确处理用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后指导患者充分休息,做好饮食护理,指导其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饮水,确保大便通畅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优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6]。由此可知,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血压及心率,缓解其临床症状。而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凸显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的过程中辅以综合护理干预的优越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血压及心率,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1] 王娟.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3):1785-1786.
[2] 王妍.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0):206-207.
[3] 亓莲.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0):142-143.
[4] 张文雅.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4):740.
[5] 金丽华,张桂琴,朱启华.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190-191.
[6] 武琳蓓,史若楠,王夏婉.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0):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