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琪
(丹东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
急性脑梗死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其特点是高致死率及高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近些年的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诱导机制,调节机体内Hcy水平能有效延缓急性脑梗死的进展。本研究中采用叶酸联合维生素B12治疗高Hcy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不错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将我院收治的50例高Hcy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25例)和观察组(n=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5~80岁,平均(56.68±3.38)岁;观察组男16例,女9例;年龄45~80岁,平均(56.73±3.36)岁;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等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衡可比。所有患者均经MRI或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Hcy水平均>15 μmol/L,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包括纠正代谢紊乱、脑保护剂、改善血循环、抗血小板、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叶酸联合维生素B12治疗,叶酸使用剂量为5 mg/d,维生素B12使用剂量为10 mg/d。
1.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Hcy水平。Hcy的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数、(±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以χ2检验、t检验进行,所有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均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P<0.05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的血Hcy水平分别为 (36.80±5.23)μmol/L、(36.82±5.21)μmol/L,经t检验,2组患者治疗前的血Hcy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Hcy水平分别为(24.25±2.21)μmol/L、(12.22±1.11)μmol/L,经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血Hcy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得更明显,均有P<0.05。
机体内Hcy水平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的影响,遗传因素包括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甲硫氨酸合成酶等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包括维生素B12、维生素B6、叶酸等维生素的摄入水平等。转甲基反应是Hcy代谢的主要途径,近些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机体高Hcy水平与癌症、神经精神疾病、骨质疏松症、肾功能疾病、糖尿病、先天性疾病、男性不育、妊娠并发症、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临床中将Hcy水平>15.0 μmol/L定义为Hcy,高血压合并Hcy患者称为H型高血压患者,H型高血压被认为是诱导心血管事件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Hcy和高血压的叠加作用会进一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Hcy诱导心脑血管事件的机制包括以下几方面:抑制血栓调节素、提高凝血酶的活性、促进血小板凝聚、促进血管平滑肌的老化、促进氧自由基的生成等。此外,高Hcy还是脑血管事件再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水肿、侧支循环缺乏、血栓再扩大等预后因素密切相关[2]。
以B族维生素(如叶酸)为主的降Hcy已经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叶酸是Hcy代谢的一种重要辅助因子,叶酸可合成S-腺苷蛋氨酸,共同参与机体的DNA甲基化反应,机体若叶酸不足会导致机体血浆Hcy水平的升高。采用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降低依赖性舒张功能,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3]。近些年来,除了传统的叶酸片,依那普利叶酸片、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等叶酸复方剂在治疗Hcy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显著的疗效,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可作为今后治疗Hcy的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叶酸联合维生素B12治疗高Hcy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Hcy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王永,王金福,陈洋.叶酸和维生素B_(12)对高Hcy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cy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1):21-23.
[2] 徐艳红,谢连红,许嗣漪,等.叶酸、VitB_(12)干预对高Hcy的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1):20-24.
[3] 职瑾,裴纪文,段斌,等.不同剂量叶酸对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6):38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