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忠,阳爱国,周哲学,袁东波,郭 莉,侯 巍,张朝辉,降 多,鲁志平,吴云飞,伊力军,莫 茜
(1.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2.南充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南充 637000;3.甘孜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甘孜 626000;4.甘孜州石渠县畜牧局,四川石渠 627350;5.遂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遂宁 629000;6.广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广汉 618003)
四川省动物包虫病源头综合治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周明忠1,阳爱国1,周哲学1,袁东波2,郭 莉1,侯 巍1,张朝辉3,降 多4,鲁志平5,吴云飞6,伊力军1,莫 茜1
(1.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2.南充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南充 637000;3.甘孜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甘孜 626000;4.甘孜州石渠县畜牧局,四川石渠 627350;5.遂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遂宁 629000;6.广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广汉 618003)
动物包虫病防控工作是包虫病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狠抓动物包虫病防控是治理包虫病危害的根本举措。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是我国包虫病严重流行区之一。2015年石渠县启动防控试点工作以后,四川省组织形成了在藏区可复制、可推广的“双灭源、三切断、八举措”的“238”石渠模式。即以犬只驱虫和家畜免疫为核心,控制传染源;切断犬只虫卵污染环境、环境虫卵感染牛羊及人、牛羊病变内脏被犬只误食等3个传播循环链上的关键点;抓好犬只管控、家畜免疫、检疫监管、流调监测、鼠害治理、能力提升、宣教培训和防控保障等第8项举措。石渠县动物包虫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犬和家畜平均感染率分别从2015年末的28.80%和42.95%降至2016年末的13.89%和37.83%。
藏区;石渠县;包虫病;防治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在我国西部地区流行重,影响因素多[1]。一直以来,该病在四川省流行较为严重,是影响四川省藏区脱贫致富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自2015年11月国家启动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以来,四川省农牧部门以石渠县包虫病防治试点工作为核心,建立了动物包虫病防控“238”石渠模式,有效切断了包虫病传播链,降低了包虫病的危害。本文介绍了石渠县防治包虫病的经验做法,以期为其他地区包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1.1 双灭源
在过去防治包虫病的工作策略中,一直存在“重治轻防、重人轻犬、重标轻本”等问题。包虫病虽然主要在人群发病,但其根源在于犬只。犬只是包虫病的最终宿主,因此,切断犬只与人群这条传播途径是防治包虫病的关键。
四川省推行强制性定期驱虫制度,以犬只驱虫为预防核心,科学客观地确定“食量少、效果好、犬喜食”的优质驱虫药物。结合各流行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犬驱虫日,开展“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活动。建立犬粪定点无害化处理场所,督促和指导犬主及时收集犬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将羊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应用于免疫棘球蚴的主要中间宿主(羊),可保护羊群免受细粒棘球绦虫幼虫的感染,从而间接降低终末宿主犬只通过摄食羊内脏而感染棘球蚴的几率,达到防控包虫病的目的。由于羊棘球蚴的传播途径是羊与犬的反复感染,羊使用疫苗后棘球蚴病患病率下降,影响犬粪中虫卵的检出率,使犬棘球蚴患病率得到控制。结果表明,犬只驱虫和羊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推广使用,对棘球蚴病的传播起到明显的防控作用。
1.2 三切断
在包虫病的流行环节中,犬科动物粪便中的虫卵会污染草场、环境、食物和饮水,引起人和动物的感染,犬食入未经屠宰检疫的牛、羊内脏后也会感染,形成一个包虫病的传播循环链。犬和野生犬科动物(狐、狼)分别是包虫病的终末宿主和传染源,牛羊以及人类是中间宿主。该防控模式以犬只驱虫与疫苗免疫为核心,通过治理草原鼠害、检疫监督和环境消毒、加强技术培训和大众宣传教育等措施,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包虫病的危害,做到不食生肉、不随地丢弃牛羊内脏,将牛羊内脏煮熟后再喂犬,形成良好的防控行为和生活习惯,从而切断“犬到环境、环境到人畜、人畜再到犬”的传播循环链,控制包虫病的传播流行。
1.3 八举措
1.3.1 规范犬只管理和驱虫。建立健全犬只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利用“互联网+包虫病防治”技术,推进犬只信息化管理,实现犬只登记和驱虫工作动态监管以及防治效果实时监控,联合公安等部门打造具有石渠特色的犬只管控举措。积极营造“养犬必须登记办证、必须按期驱虫”“牲畜内脏不喂犬”等良好社会氛围。全面落实“123”犬只限养政策,即农区限养1条犬、牧区限养2条犬、寺庙限养3条犬的藏区犬只限养政策;按照“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要求,确定每月10号为“犬只驱虫日”,建立完善犬只驱虫及犬粪无害化处理措施。
1.3.2 推进羊包虫病疫苗强制免疫。严格疫苗采购、调运管理和免疫操作规程,按照“五统一、五不漏、五到位”的要求,即“统一免疫病种、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标识、统一免疫检测方案”“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物资到位、宣传到位、质量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全面开展羊包虫病疫苗的强制免疫。
1.3.3 强化动物检疫和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按照5%~8%的比例对跨区域调运家畜进行包虫病专项抽检,强化公路监督检查,禁止调运阳性家畜,探索有偿回收病变脏器的措施,严格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坚决防止疫病传播扩散。
1.3.4 加强动物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着重对流行地区、重点环节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动物包虫病防控动态,科学调整防控方案与措施。
1.3.5 有序推进草原鼠害治理及生态建设。针对藏区高原鼠害猖獗的恶劣生态形势,抓住草原鼠害治理的有利时机,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多措并举开展草原鼠害治理工作,促进草原植被生态恢复。
1.3.6 有效提升综合防控能力。加大科技攻关合作,创新防控模式、技术和手段,加强基层动物包虫病防控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
1.3.7 突出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成立专家服务团队,采取“全面培训+重点帮扶”的点面结合方式,以藏汉和双语方式开展现场教学和演练,让广大群众了解包虫病知识,积极配合防控工作。
1.3.8 积极争取资金以加大防控投入。积极争取并管好用好动物包虫病防控专项资金,保障防控工作资金充足,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干成事。
2.1 石渠县动物包虫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
2016年末,石渠县家犬登记18 368只,共扑灭无主犬、流浪犬和疑似染疫犬等23 732只,12个月内累计犬只驱虫191 673只(次),驱虫率达99.9%;犬只感染率从2015年末的28.86%下降到2016年末的13.89%,同比下降14.97%。全年累计免疫存栏羊及新生羔羊182 592只,做到应免尽免。从2011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使用疫苗免疫羊后,家畜平均感染率从2015年末的42.95%下降到2016年末的37.83%,同比下降5.12%。89个居民定居点中完成鼠害治理的有46个,完成率达到51.69%,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有偿回收病变脏器工作稳步推进,群众支持度不断增加,全年共有偿回收牧民自宰牛羊病变脏器1 161份。全面开展犬只粪便及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2.2 综合防控机制基本建立
各地均建立了动物包虫病防控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把动物包虫病防控工作与年度目标考核以及强农惠农政策挂钩,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区域联防、专家指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开创了“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3 综合防控能力不断提升
省、市(州)、县(市)三级动物包虫病防控体系已基本建立,通过科研攻关和创新防控模式等方式,着力提升综合防控能力。4个疫区市(州)已具备开展动物包虫病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测的能力,35个疫区县(市)已具备动物包虫病样品采集和剖检等能力[2]。广大农牧民已基本了解了包虫病防控知识,掌握了个人防护技能,科学防控包虫病的氛围逐渐形成。四川省先后完成了“动物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分子生物学研究”“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动物包虫病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犬只精准驱虫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形成了以科研带动防控、以防控促进科研的良好态势。
2.4 综合防控工作全面覆盖
以石渠县试点为核心,辐射四川省其他流行县(市),全面开展了包虫病感染情况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强化动物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实时监测,掌握了动物包虫病防控动态。目前已完成了35个县(市)防控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大力推进了犬只驱虫和羊包虫病疫苗强制免疫工作。2016年末四川省35个包虫病流行县(市)家犬总数346 123只,牛存栏5 788 028头,羊存栏3 121 844只。全年共扑灭无主犬、流浪犬和疑似染疫犬69 220只,拴(笼)养无主犬14 520只,12个月累计犬只驱虫2 942 717只(次)。全年共对存栏羊及新生羔羊开展免疫6 281 362只(次),做到应免尽免。全年共开展调运牛羊包虫病专项抽检9 837头(次),屠宰检疫牛58 001头(次),屠宰检疫羊37 461头(次),累计无害化处理病变脏器6 215份。全年共治理草原鼠害面积119.8万亩。针对包虫病,全年省级共监测牛羊等家畜9 820头,监测羊血清免疫抗体2 026份,监测犬粪细粒棘球绦虫抗原样品3 723份。全年共举办培训班259期,培训人员达27 288人(次);共开展宣传活动391次,发放培训资料128 624份。
按《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规划》要求,2017年石渠县犬只感染率应降至4%以下,家畜平均感染率应降至35%以下。四川省农牧部门将继续狠抓动物源头,完善“238”石渠模式内容,加大工作力度,争取顺利实现“有效遏制包虫病流行”的国家中期目标。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争取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信息沟通,健全动物包虫病防控工作机制。二是加大对动物包虫病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三是着力编写和完善动物包虫病防控技术规范,为四川省动物包虫病提供技术指导。四是加大动物包虫病防控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为基层提供快捷、简便及科学准确的检疫诊断新技术,突破现场快速检疫诊断技术瓶颈;加速推进环境包虫病消毒灭源试点工作,着力解决环境包虫病虫卵污染难题。五是加强牦牛免疫等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填补四川省甚至全国高寒地区牦牛包虫病免疫及防控技术空白。六是坚持强化宣传培训和大众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广大群众包虫病科学防治行为的形成率。
四川省将进一步总结石渠县动物包虫病防控试点工作经验,细化模式内容,丰富模式内涵,提炼升华“238”石渠模式。在总结石渠县试点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推广应用“238”石渠模式,纵深推进四川省防控工作,坚决打赢四川省动物包虫病防控攻坚战。
一是四川省动物包虫病主要分布在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防治工作难度大,任务艰巨,建议加大动物包虫病防控工作保障力度和激励措施,有力控制传染源头。二是加大动物包虫病防控体系及能力建设,制定完善省、市(州)、县(市)动物包虫病防控人才特殊引进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健全防控人员激励机制,为四川省动物包虫病防控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三是增加动物包虫病防控科技立项,加快动物包虫病防控新技术研究,切实突破防控技术瓶颈,为动物包虫病防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 刘平,蔡金山,李金花,等. 青海省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控工作调查[J]. 中国动物检疫,2016,33(6):7-9.
[2] 何立雄,汪保,陈朝阳,等. 新疆伊犁昭苏垦区家畜包虫病防控效果调查[J]. 中国动物检疫,2016,33(11):12-14.
(责任编辑:杜宪)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odel for Animal Echinococcosis at Origin in Sichuan Province
Zhou Mingzhong1,Yang Aiguo1,Zhou Zhexue1,Yuan Dongbo2,Guo Li1,Hou Wei1,Zhang Chaohui3,Jiang Duo4,Lu Zhiping5,Wu Yunfei6,Yi Lijun1,Mo Qian1
(1. Sichua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Chengdu,Sichuan 610041;2. Nanchong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Nanchong,Sichuan 637000;3. Ganzi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Ganzi,Sichuan 626000;4. Shiqu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Shiqu,Sichuan 627350;5. Suining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Suining,Sichuan 629000;6. Guangha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Guanghan,Sichuan 618003)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nimal Echinococcosi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hinococc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Strengthen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at animal sector is a fundamental measure to control Echinococcosis. Shiqu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is one of the high epidemic areas in China. Since Shiqu county was set as pilot area for Echinococcosis control in 2015,the“238”Shiqu model reproducible in Tibetan area was formed in Sichuan province:2 means two ways to control the source of infection,as dog deworming and sheep immunization;3 means cutting off 3 key points in the transmission cycle chain,as egg infestation route of dog,egginfestation of cattle,sheep,and people),and cattle and sheep miss consumption of dog lesion visceral;8 means 8 actions,as dog control,sheep immunization,quarantine supervision,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rodent control,ability promotion,publicity and training and resource support. Echinococcosis in Shiqu county has been effectively put under control. In 2015,the average infection rates in dog and livestock were 28.86% and 42.95% respectively. In 2016,the infection rate dropped to 13.89% and 37.83% respectively.
Tibetan area;Shiqu county;Echinococcosi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851.33
:A
:1005-944X(2017)07-0032-04
10.3969/j.issn.1005-944X.2017.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