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想崔耀文朱中平
(1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南浏阳410329;2PSY应用研究院,湖南浏阳410329)
保育仔猪的应激管理要点
李 想1,2崔耀文1,2朱中平1,2
(1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南浏阳410329;2PSY应用研究院,湖南浏阳410329)
仔猪在保育阶段是受应激影响最多的时期,如断奶、转群、调栏、换料、环境变化、免疫等,导致保育仔猪死亡率高,而目前规模猪场普遍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笔者根据保育仔猪的生理特点,从猪场实际出发,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保育仔猪的细节管理来减少应激,提高仔猪成活率。
保育仔猪;应激;饲养管理
我国保育仔猪最容易出现问题,往往由于断奶、转群、调栏、营养、环境、疫苗免疫等应激原因导致腹泻、消瘦、喘气、咳嗽、关节肿大等问题频发,成活率低下。据研究报道,因应激问题导致保育猪死亡率占发病猪只总数的30%以上,这也是规模猪场MSY(母猪年平均提供的出栏肥猪数)指标降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更好地进行保育猪应激管理,减少对保育猪的伤害,本文从猪场实际出发,将保育猪的应激及其系统管理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为了更好地满足保育猪的生长需求以及减少应激的产生,首先必须了解保育猪的生理特征。其特征主要有:⑴抗寒能力差。保育猪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完全,体能储备相对较少,耐低温能力较差。如果环境温度过低,极易引起腹泻等疾病发生。⑵消化机能不完善。保育猪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尤其是肠绒毛发育不完全,断奶后出现肠绒毛断裂和萎缩的现象,饲料消化不充分,极易感染消化道疾病。⑶抵抗力差。一方面进入保育舍的仔猪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免疫力均不完善,另一方面又失去了母源抗体的保护,极易感染病原微生物。⑷生长发育速度快。保育猪的生长和发育速度非常快,生长潜力巨大,在21日龄时体重可高达10 kg,在30日龄时可达15 kg,在50日龄时可达30 kg,断奶后日增重可达500 g以上[1],只有适宜的生长环境加上全面丰富的营养,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求。
2.1 环境变化的应激
仔猪从产房转到保育舍,一是失去了母猪的保护,二是需要独立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这对仔猪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造成仔猪嘶叫、烦躁不安等。在秋冬季节,大多数猪场保育舍缺少保温设备,北方部分猪场会使用简易的煤炉或碳火炉进行升温,保温不均匀且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效果很不理想。而保育猪又不能像产房仔猪那样可以借助保温箱、电热板等保温,因此,猪群极易受到寒冷的影响。且大多数规模猪场保育舍往往饲养密度大,加上栏舍修建的窗户小,空气流动性差,为了保温,通风换气做的不到位,空气污染严重,使保育猪的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在夏季,由于保育料特殊的香味,蝇蚊大量繁殖,极易传播疾病。
2.2 转栏调栏的应激
仔猪在哺乳期同母猪和同窝仔猪一起生活,彼此之间非常熟悉,且同窝仔猪群体内的个体等级早已建立。但在转保育舍时,考虑到生产管理的安排,一般猪场会将同一批断奶仔猪按公母、日龄和体重大小、活力强弱等进行调栏。这势必会有不同窝的仔猪分到同一栏舍,已形成的个体等级被打乱,加上彼此之间的陌生感,须通过打斗形成新的个体等级关系,这更使得转栏应激加大,加上打架造成的伤口也增加感染的风险,甚至会导致仔猪死亡。
2.3 饲料改变的应激
断奶前仔猪的营养以母猪奶水供给为主,饲料供应为辅,而奶水中都是易于消化的乳糖、脂肪和蛋白等。断奶后仔猪由吃奶水为主转变为完全采食饲料,饲料中主要是纤维素、淀粉以及植物蛋白等,而仔猪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适应这种变化。此外,在转保育舍后,仔猪尚未完全适应采食教槽料,又要面临换成保育料,受到的营养应激加剧,往往表现出采食量下降、饲料消化吸收率降低,甚至出现拒食、腹泻、消瘦等。
2.4 疫苗免疫应激
为了提高猪群的特异性免疫力,防控常见传染病的发生,保育期往往是注射疫苗最频繁的阶段,多次的抓猪、打针,使保育猪的应激较大,猪只经常出现发热、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1周内生长速度缓慢,个别猪只还会出现过敏甚至死亡等。
3.1 保育舍准备
仔猪转入保育舍之前,要安排生产计划,提前准备好栏舍,并做好清洗、消毒,预留充足的空栏时间。⑴清洗:使用高压喷头彻底清洗墙壁、地面、设备,最好使用泡沫清洁剂,做到物件本色。⑵浸泡:用3%烧碱喷洒栏舍,浸泡1小时。⑶冲洗:用高压喷头冲洗干净。⑷熏蒸消毒: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按每立方米需要15~30mL计算,放于容器中,可生成刺激性气体,熏蒸12~24小时,杀灭细菌和病毒。熏蒸时关闭门窗,注意密封,熏蒸后通风换气。或者使用过氧乙酸按1~3 g/m3计算,用前稀释成5%,加热熏蒸消毒1~2小时。⑸空栏:严格空栏7天以上,最佳空栏时间15天以上。
3.2 适时断奶
做好仔猪的断奶应激管理工作,可有效地提高转保育舍后仔猪的健康度和成活率。仔猪在断奶前后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教槽补料工作。考虑到仔猪的生长需求,教槽工作建议从7~10日龄开始,太早的话浪费教槽料,太晚影响断奶时机,且先从湿拌料慢慢过渡到干料,确保断奶前仔猪教槽成功。二是确保仔猪达到断奶体重要求,如25日龄最低断奶重7 kg以上,且选择晴朗天气适时断奶。三是仔猪断奶时进行适当的抗生素保健,可选择长效抗生素进行保健,避免断奶后感染。四是做好“四维持”,即维持仔猪留在原圈舍饲养,将母猪赶走;维持仔猪饲料不变;维持饲养方式不变及少量多次的原则;维持环境温度不变,比原来温度高2℃更佳。
3.3 优进全出
笔者建议转保育时最好采用优进全出的方式,而不是全进全出。全进全出是将所有猪只赶出后对栏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干燥、空栏一周,再赶进下一批猪。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传播途径,但同时也把弱猪、病猪、亚临床感染猪等传染源赶入保育舍,携带的病原也将进入新的猪群,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最佳方式是采用优进全出,保育舍清空后彻底清洗、消毒、干燥、空栏一周后,只将健康仔猪转入保育栏,弱猪和病猪转入隔离舍或直接淘汰,建议哺乳到保育阶段实行五级淘汰制,即在产仔当天、仔猪7日龄、15日龄、断奶时、转保育时五个时间节点进行所有仔猪的检查,淘汰弱小猪、患病猪[2]。
3.4 分栏与调教
仔猪转入保育舍时可以根据日龄和体重大小、公母、活力强弱进行调栏分群,日龄不应相差过大,以7日龄以内为宜。如果有条件的话,按原窝转群,以及相邻产床的一窝仔猪转到相邻栏舍,可有效减少应激和陌生感,减少相互撕咬和打斗,有利于仔猪情绪的稳定。仔猪的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每栏以20~25头为宜,保证每头仔猪有充足的活动空间(漏缝地板约0.4 m2/头;非漏缝地板约0.7 m2/头)[3]。
在仔猪转入保育舍后要注意仔猪的调教,以大大减少人工清扫的强度。运用水、粪和饲料实现“三点定位”,划分采食、睡觉、排便的区域,让刚进入保育舍的猪群养成好的习惯,以保证猪圈的清洁和干燥卫生。此外,可在猪栏内悬挂铁链、塑料瓶等供其玩耍,满足猪只拱咬的天性,降低规模养殖环境条件下仔猪的心理压力,减少互相争斗、咬尾等现象,有助于仔猪健康快乐地成长。
3.5 前期限饲,逐渐换料加料
仔猪的采食量、采食的次数以及采食行为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反映了仔猪的健康度。转保育舍后,由于应激大,仔猪出现采食量下降甚至拒食的现象,仔猪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果仔猪刚开始大量采食饲料,加上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极易引起仔猪腹泻问题的出现,甚至导致仔猪急性死亡。因此,在转保育舍后,必须严格控制仔猪的采食量,日采食量不要超过200 g,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并用7天左右的时间逐渐由教槽料过渡到保育料。
3.6 保证充足饮水
水营养对于保育仔猪的健康十分重要,而这容易被规模猪场忽视。保育仔猪饮水不足会直接影响采食量、生长发育及健康度,给保育仔猪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十分重要。在栏舍准备时将猪舍的饮水管道进行清理和消毒;每个栏舍安装2个饮水器,确保约每15头仔猪有一个饮水器;饮水器的标准流速控制在0.5 L/分钟左右,有条件的情况下要随猪的大小调整饮水器高度和水流的速度;水温要控制适当,冬天不能过低,夏季不能过高。
3.7 环境卫生控制
保育舍环境控制时,谨记保温比药物更重要,空气比营养更重要,干燥比消毒更重要。刚转入仔猪时,需加强保温以降低环境应激。保育舍温度控制在28℃以上,以后每周下降1~2℃直到降至22~24℃。湿度要求为65%~70%,夏季尽量减少冲栏次数,保证保育栏舍的干燥。
做好舍内卫生工作,加强保育舍空气质量的控制。保育舍空气质量应达到人感觉无臭、无刺激、相对较清新,这样能明显降低保育仔猪喘气、咳嗽的发生比例。如果人进入保育舍后眼睛有刺痛、流泪、睁不开等不舒服的感觉,则说明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非常高,应立即通风换气;如果人进入保育舍5~10分钟左右感觉呼吸困难、恶心等,表明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偏高,应及时通风换气。
3.8 适时保健
保育仔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适时的保健有利于清除亚临床感染猪携带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帮凶进入新猪群。采取的措施:一是在转群抓猪时注射一针长效抗生素进行保健;二是在保育料中添加可抵抗应激的营养素,降低转群后各种应激的影响,或是添加可增强免疫的营养素提高猪群免疫力;三是添加阿莫西林或替米考星,清除或净化体内病原微生物。
3.9 做好疫苗管理
疫苗免疫是使猪群产生特异性的抵抗力、控制或净化对猪群危害大的病原微生物(病毒为主)的方法。疫苗免疫是将抗原(外源病原)注射到猪体内,刺激免疫器官产生抗体的过程,涉及免疫系统活化、抗原识别、抗原呈递、抗体合成、抗体分泌等一系列生理反应,会导致机体生理代谢和营养需要的改变。在注射疫苗前后可适当添加能够满足这些免疫活动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免疫应激,提高抗体滴度和整齐度。
同时要做好疫苗免疫管理,避免使用过程中疫苗失效或免疫失败。具体管理措施如下:⑴正确保存疫苗。保证疫苗冷链运输,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冷藏或冷冻保存。⑵正确接种疫苗。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疫苗接种,保证疫苗有效;注射器及针头高温消毒,在猪耳后三角区正确部位注射;注射出血后及时补注,有应激反应及时治疗;疫苗稀释后2小时内用完,灭活苗剩余部分马上放回冰箱。⑶注意免疫的原则。根据猪场自身特点及当地疫病流行规律,以血清学检测结果作为依据,制定出符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两次免疫间隔应保持在一周以上;同种疫苗间隔应根据体内抗体消长规律进行加强免疫;疫苗免疫中猪瘟免疫应放在首位;此外不同阶段猪群和不同季节接种疫苗要有区别,如后备猪主要针对繁殖障碍疾病进行免疫;经产母猪在怀孕后期接种非繁殖障碍性疾病疫苗,提高初乳中抗体含量;每年的3—4月、10—11月份天气好,也是猪群体质最好的时候,免疫后产生的抗体较高,是疫苗免疫的密集时段[4]。
有专家提出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实质就是应激的管理,其中保育猪面临的应激尤其多,包括断奶应激、转群应激、营养应激、环境应激、免疫应激等,每一种应激对保育猪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极易导致疾病发生。笔者以保育猪自身的特点为基础,以猪场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自身多年的猪场经验,阐述了保育猪的应激管理要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刘春雪,黄雪新.保育猪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养殖与饲料,2014(4):34-38.
[2]朱中平.猪价涨了,MSY或许更值得我们关注——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3大技术策略[J].猪业科学,2014(9):112-113.
[3]刘洪涛.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J].中国动物保健,2015,17 (12):15-16.
[4]焦兰芬,贺小云,于振梅.保育期仔猪常见疾病及其防控[J].中国猪业,2011(1):58.
S815.7;S828.4+5
1673-4645(2017)07-0059-03
2017-03-23
李想(1988-),男,湖南岳阳人,硕士,E-mail:plantgen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