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丽
探讨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王革丽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7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 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肠镜检查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镜检查总有效率为97.14%, 高于对照组的74.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 高于对照组的7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腹泻、恶心、皮疹、纳差发生率分别为5.71%、5.71%、8.57%、0、2.86%,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25.71%、28.57%、11.43%、20.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应用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美沙拉嗪;益生菌;炎症性肠病;治疗效果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 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1].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 其病理主要是肠腔内黏膜免疫系统对抗原体应答出现异常, 导致肠道内乳酸菌、酵母菌等益生菌失去平衡.由于病因较为复杂, 缺乏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因而临床上多以调节益生菌平衡为治疗原则[2].本次研究着重探讨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 症状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所制定的炎症性肠病相关诊断标准, 且病情处于活动期.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5例;年龄25~70岁, 平均年龄(52.1±6.0)岁.观察组中男21例, 女14例;年龄24~71岁, 平均年龄(52.4±6.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及支持性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 口服1.0 g/次, 3次/d.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治疗, 美沙拉嗪用药同对照组, 在此基础上增加益生菌治疗, 口服益生菌胶囊, 2粒/次, 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 治疗后进行肠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肠镜检查分级情况 评价标准[3]:根据脓性分泌物和假息肉分为2个等级, 按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黏膜出血等不同程度分为0~4级, 0为无, 1为轻度, 2为中度,3为较重度, 4为重度.治愈:治疗后所有肠镜检查7项指标中有5项以上较治疗前下降1个等级;有效:治疗后所有肠镜检查7项指标中有3~4项较治疗前下降1个等级;无效:治疗后所有肠镜检查指标无任何改变.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X100%.
1.3 . 2 临床治疗效果[4]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肠镜检查黏膜正常;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肠镜检查黏膜有轻微充血和息肉;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肠镜检查结果无任何改变, 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1.3 . 3 不良反应 主要包括腹痛、腹泻、恶心、皮疹、纳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肠镜检查分级情况比较 观察组肠镜检查治愈24例, 有效10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肠镜检查治愈18例, 有效8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肠镜检查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显效23例,有效11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临床治疗显效17例, 有效8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腹痛、腹泻、恶心、皮疹、纳差发生率分别为5.71%、5.71%、8.57%、0、2.8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25.71%、28.57%、11.43%、20.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但是大量研究结果证实, 其发病原因与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落失调存在密切关系.由于肠道内有益菌数量的减少, 造成免疫功能紊乱, 致病菌侵入上皮组织后引发炎症.因此, 在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时, 调节肠道内有益菌数量, 提高免疫能力成为主要治疗方法[5].美沙拉嗪是一种5-氨基水杨酸的控释剂型, 通过抑制结肠内的过氧化酶和炎症因子的活性, 消除氧自由基等炎症因子而消除炎症[6-8].益生菌是一种活性较强的微生物, 通过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维持肠道内菌群平衡, 促进肠道生物功能的增强和稳定, 从而达到缓解炎症性肠病临床症状, 控制病情发展的治疗效果[9,10].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 肠镜检查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达到97.1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和71.43%, 腹痛、腹泻、恶心、皮疹、纳差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李向阳[6]的研究成果相吻合.
综上所述,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能够有效调节有益菌群数量, 改善肠道内微生物状态, 控制病情继续恶化,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曹海莲, 林鹂鸣, 徐恩斌, 等.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观察. 实用医药杂志, 2016, 33(12):1087-1088.
[2] 计泽宇.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评价.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39):7855-7856.
[3] 笪荣峰, 刘云华, 江应平, 等.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6(s2):135-136.
[4] 王晋宁, 常敏. 美沙拉嗪与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4):14.
[5] 尹明明, 施嫣红, 沈蓉蓉, 等. 益生菌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肠屏障功能观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7, 29(4):427-430.
[6] 李向阳. 美沙拉嗪与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观察. 临床医学, 2015(11):53-54.
[7] 刁昀匀.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临床效果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43):40.
[8] 张洁. 炎症性肠病临床治疗中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医药前沿, 2014(27):7-8.
[9] 王进国. 益生菌与美沙拉嗪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7):111-113.
[10] 樊民强, 李寿勋, 黄志成.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分析. 中外医疗, 2015(15):90-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2.061
123000 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消化内科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