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宏艳 唐洪英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唐宏艳 唐洪英
目的 探讨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完全戒酒率为93.88%(46/49),高于对比组的65.31%(3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28,P=0.0004<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中具有紧张焦虑情绪者3例,偏执抵触者5例,悲观抑郁者2例,侥幸者3例,负面情绪发生率为26.53%;对比组则分别为8、5、5、11例,负面情绪发生率为59.18%;研究组负面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67,P=0.0011<0.05)。结论 利用综合性护理可有效提升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戒酒率,同时改善其戒酒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酒精性肝硬化;综合护理干预;戒酒率;负面心理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需长时间禁酒,在此过程中由于中枢神经对酒精产生了依赖性,就会引发酒精戒断综合征,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大幅降低,还可以诱发各类负面心理,最终影响疾病的整体治疗效果[1,2]。本文即是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戒酒效果的影响,具体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9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比组中男37例,女1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37岁,平均年龄(52.47±5.63)岁;饮酒史最长51年,最短12年,平均饮酒史(37.38±4.76)年。研究组中男39例,女10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52.49±4.82)岁;饮酒史最长50年,最短12年,平均饮酒史(37.41±4.8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沟通交流、健康宣教、生活习惯纠正,并重点强调大量饮酒的危害性。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认知护理干预 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对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话开展健康宣教护理。在认知干预过程中,除强调大量饮酒对患者身体、家庭以及社会造成的危害以外,还需要介绍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戒断综合征,对其主要表现、危害、处理措施等进行阐述,使患者了解整体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情况,从而做到心里有数,可有效帮助其建立酒精戒断的信心。
1.2.2 心理护理干预 酒精性肝硬化属于典型的慢性病变,是由于患者长期酗酒所导致的,而在酗酒过程中酒精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进一步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治疗过程中绝大多数患者具有酒精依赖性特征。此时必须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由专职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记录整体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3-5]。对于已经发生戒断综合征的患者需重点安抚其情绪,必须与家属协作开展,以免患者情绪进一步激化。如患者并未发生戒断综合征,但心理状态呈现明显的不正常发展,则可立即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对其心理进行干预,可播放患者喜欢的娱乐节目、提供报刊杂志读物或游戏等。如必要时可选择同类疾病戒断效果较好的病友进行现身说法,通过实际案例的方式让患者建立信心,并克服酒精依赖性。
1.2.3 行为护理干预 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开展行为纠正护理,酒精戒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避免在短时间内大量减少饮用量所引发的不适感或戒断综合征[6]。同时为患者制定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包括清晨晨练时间、早餐时间、午餐时间、午休时间、晚餐时间、傍晚散步时间等,并根据其接受行为护理的时间逐渐减少就餐或不就餐时饮酒量[7]。可根据患者个人喜好为其选择体育活动项目,通过每日健身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既能够满足身体机能的恢复,又可以减少其与酒精的接触时间。
1.2.4 家庭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做好家属的动员工作,使其能够配合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同时要求家属不能过于苛责患者,应给予正确的关心、尊重和谅解等情感方面的支持,从而缓解戒断过程中患者的负面情绪[8,9]。另外家属还必须做好院外监督工作,并为患者提供温馨的家庭休养环境,在出院后应避免其与酒精的二次接触。
1.3 观察指标 负面情绪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价,共包括紧张焦虑、偏执抵触、悲观抑郁、侥幸四类,以主观评价方式进行,以患者自觉拥有症状,并且对评价者生活具有影响作为判断依据。比较两组完全戒酒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出院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完全戒酒率为93.88%(46/49),高于对比组的65.31%(3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28,P=0.0004<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中具有紧张焦虑情绪者3例,偏执抵触者5例,悲观抑郁者2例,侥幸者3例,负面情绪发生率为26.53%;对比组则分别为8、5、5、11例,负面情绪发生率为59.18%;研究组负面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67,P=0.0011<0.05)。
酗酒属于不良习惯之一,其可引发酒精肝,并最终发展成为酒精性肝硬化症状。在治疗过程中以酒精戒断为主要目的,但由于患者长期酗酒后会引发精神性依赖,在戒断时无法避免发生戒断综合征,因此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10-12]。
综合性护理主要从认知、心理、行为和家庭四个方面入手,纠正患者对大量饮酒的错误认知,并使其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从而摆脱对酒精的生理依赖;心理护理则是纠正患者负面心理状态,通过转移注意力、实际病例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以保证患者对酒精戒断拥有正确的心理状态;行为护理则是改变患者的生活规律,建立正确的日常生活方案,采用模式化的方式减少其与酒精的接触机会[13-1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完全戒酒率为93.88%(46/49),高于对比组的65.31%(3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28,P=0.0004<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中具有紧张焦虑情绪者3例,偏执抵触者5例,悲观抑郁者2例,侥幸者3例,负面情绪发生率为26.53%;对比组则分别为8、5、5、11例,负面情绪发生率为59.18%;研究组负面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67,P=0.0011<0.05)。
综上所述,利用综合性护理可有效提升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戒酒率,同时改善其戒酒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1]张琳,陈梅颜,何晓丽.护理干预对酒精性肝硬化效果影响.医学信息,2011,24(6):3372-3373 .
[2]侯玮.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临床护理,2012,36(1):33-34.
[3]李琼艳,郑越超,陈先君.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与康复,2011(5):66-68.
[4]刘葳,孙立荣,徐燕梅,等.50例肝硬化临床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6-97.
[5]冯华.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医药科学,2012,2(8):119-120.
[6]傅晓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特别健康(下),2014(7):289-290.
[7]龙胜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护理干预与效果分析.医药前沿,2014(17):102.
[8]周艳馨,朱立君.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黑龙江医学,2009,33(6):477-478.
[9]常峰.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医学信息,2015,28(37):142.
[10]徐东方,谢多希.实施持续护理干预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0):949-950.
[11]王馨,尹玉华.酒精性肝病患者饮酒行为调查及护理干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5):523-525.
[12]姚军.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健康必读旬刊,2013(1):139.
[13]徐宁.酒精性肝病110例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88-89.
[14]曾媛.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中国药业,2015(B11):203-204.
[15]赵俊叶,安纪红.酒精性肝病合并戒断综合征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5(1):83-85.
[16]郑娟.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临床护理分析.医学信息,2013,26(16):1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6.081
2017-01-18]
163461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