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金 (辽宁省建昌县畜牧兽医局 125300)
初生仔猪常见疾病预防措施
郑文金 (辽宁省建昌县畜牧兽医局 125300)
仔猪出生7d内生死攸关,死亡率占一生中的30%以上,如何做好饲养管理,渡过初生关关系到成活率问题,还会影响仔猪一生的健康状态。本文着重探讨初生仔猪的病因和防治措施。
初生仔猪;病因;防治措施;饲养管理
仔猪一出生就面临生死关,能否存活问题,这既与母猪息息相关,也与环境和管理关系密切,如何让仔猪平安出生,度过危险期,是决定养殖成败与否的关键一环。
因母猪无乳或奶水不足导致低血糖症,出现虚弱、惊厥、昏迷等症状,最后死亡;产程过长导致缺氧,导致窒息或死亡;母猪行动不便挤压仔猪引起伤残或死亡;母体便秘,自体中毒,或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导致奶水中含有毒素,仔猪吃奶后中毒,出现低温、腹泻、迟钝、水肿或外阴红肿等症;母猪亚健康,体内隐性感染病毒细菌原虫等病原微生物,妊娠期受胎盘保护仔猪没能感染,出生后容易感染。如猪瘟、圆环病毒、伪狂犬、附红细胞体、链球菌、仔猪红痢、仔猪黄痢、流行性腹泻等,出现先天性震颤、抽搐痉挛、贫血、腹泻等。
仔猪对环境影响很敏感,特别是温度,其次是空气质量、湿度、病原微生物污染状态、设备环境舒适度。
仔猪出生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突然温度大幅变化,应激反应很大,7d内适宜环境温度为32~28℃,环境温度低容易引发母猪压死、腹泻、低血糖等症状,最终导致死亡。空气中粉尘和有害气体对仔猪危害很大,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潮湿阴暗会加剧仔猪对低温的敏感性;设备粗糙及疥螨虫污染会使仔猪皮肤损伤诱发油皮病、坏死性皮炎;环境消毒不彻底,母猪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在母源抗体不足时易传染给仔猪,引起仔猪传染发病。
因管理不善人为造成仔猪损伤,如接产时牵拉过度、不及时放入保温箱,不能及时吃上初乳,进出产房时动静太大惊扰母子,冷空气直接跟随吹进刺激仔猪引发感冒。奶水不足时不能及时代哺等。
初生仔猪疾病根源是管理不善,着眼点是母猪和环境控制,立足点是精心护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无论是病原微物引发的传染病还是母体毒素引发的仔猪中毒都与母猪产前有关,因此,要想防止仔猪感染,必须在母猪产前进行防治。
对于病毒性传染病的预防主要依靠疫苗和生物安全综合防控,在空怀期把易发生的传染病疫苗做好,对于危害严重的猪瘟、伪狂犬、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口蹄疫,可在产前50~20d内加强免疫,以提供高梯度的母源抗体。产前20d用高免抗毒 (通用名万乳康)口服4d,以提高免疫应答,清理残余病毒。
头颈部毛空有渗出性出血斑的母猪有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可能,可以在产前15d左右口服或注射多西环素或土霉素,连用 3~4d。
对于细菌性的预防可以在产前3d至产后3d,用速清(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和母子内源净 (林可霉素可溶性粉)口服,可有效清理母猪体内多种病菌,特别是在乳房和子宫中细菌,并通过乳汁过奶给仔猪,防止仔猪感染。特别是对仔猪红痢和黄痢很有意义。
防止母猪妊娠后期便秘,调整饲料配方,加大粗纤维和油脂比例,饲料中添加开胃通便 (通用名:胃肠活),适当增加母猪运动量。
选择优质饲料原料防止饲料霉变,可用脱霉剂拌入饲料中。
产前对母猪体表和产房严格清洗和消毒,冬季在产房中悬挂满舍飘酸 (过氧乙酸),即可中和氨气又能消毒。产房温度一定要适宜,仔猪用保温箱配合电热板和烤灯,箱内温度在28~32℃,地板和产床不能粗糙,否则易造成仔猪皮肤损伤。出生后用爽身粉擦干,放入保温箱,根据仔猪大小,合理安排固定乳头,尽早让所有仔猪都吃到初乳,母猪奶水少的可用其他母猪代哺,或用代乳粉或糖水灌服,防止低血糖。两天后补铁,3、7、15d用盐酸头孢噻呋钠作三针保健。
仔猪的问题根源在于母猪问题和管理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通过合理精细的管理提高仔猪成活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郑文金 (1963-),男,汉族,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