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涵 (辽宁省畜牧技术推广站 110016)
浅谈饲养哺乳仔猪几个关键因素
徐涵 (辽宁省畜牧技术推广站 110016)
哺乳仔猪一般是指从出生至断奶前的仔猪。在养殖过程中,哺乳仔猪饲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期育肥的各项指标,对整个养猪同期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及较大的断奶体重是饲养哺乳仔猪的首要目标,但很多养殖户没有充分了解哺乳仔猪特殊的生理特点,断奶后饲养管理不当,成活率不高,后期生产性能受阻,从而影响整个养猪周期的经济效益。笔者结合一些养殖实践,对哺乳仔猪生理特点、在饲养管理中需注意的一些关键因素等进行阐述,供广大养猪场 (户)参考。
猪的初生体重小,但生产快。20日龄仔猪,每千克体重每天沉积蛋白质9~14g,相当于成年猪的30倍左右,能量、矿物质代谢也高于成年猪。因此,仔猪对营养的需求较高,需要提供优质、全面的营养物质。
初生仔猪消化器官的重量和容积较小,胃底腺不发达,且食物通过消化道速度快,胃排空时间短。因此,哺乳仔猪对饲料品质、形态以及饲喂方法、次数等都有特殊的要求。
由于母猪胎盘构造复杂,仔猪通过血液获得母猪抗体很有限,只能通过出生后吃到初乳,靠初乳获得母体的免疫抗体,并逐渐过渡到仔猪自己产生抗体。初乳中抗体的维持时间很短,母猪分娩12h后,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比分娩时下降75%,因此,仔猪出生后要及早吃到初乳,只有尽可能早的吃到初乳,抗病力才越强。
初生仔猪大脑皮层发育不全,造成仔猪调节体温适应环境的应激能力差。同时,由于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也少,能量贮备也有限,限制物理性调节,也不能进行化学性调节。所以仔猪很怕冷,要做好保暖措施。
一是固定乳头,早吃初乳。一般在出生后2h内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在出生后2~3d内要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弱小仔猪最好吮吸靠前乳头;二是出生24h内要对仔猪剪犬齿和断尾,防止咬伤母猪乳头、咬尾和争斗发生;三是预防腹泻,可在哺乳仔猪出生24h内全部注射或口服庆大霉素,氟哌酸等;四是加强保温、防冻防压。仔猪的适宜温度1~3日龄为 30~32℃, 4~10 日龄为 28~30℃, 10~30日龄为26~28℃,一般采用红外线灯保温,防压主要是设仔猪栏或护仔箱和保持母猪安静。
一是补铁、补硒。一般在仔猪出生72h内每头注射100~200mg铁剂及0.1%亚硒酸钠注射液0.5~1.0ml,以防仔猪贫血以及白肌病、水肿病的发生;二是及时补水。仔猪代谢旺盛,一定要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安装仔猪专用自动饮水器或适宜的水槽;三是提早开食、补料。补料的目的是促进仔猪胃肠发育成熟,满足哺乳仔猪生长需要。母猪泌乳在3周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这时单靠母乳不能完全满足仔猪快速生长需要,所以需要补料。补料时间一般在5~7日龄开始,选择营养浓度高且平衡、适口性、消化性好的乳猪料。补料时要尽量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浪费。每天要将剩余的部分清出,料槽清洗消毒后再用。
一般来说,在21~35d进行断奶比较合适。断奶时离开母亲对哺乳仔猪是一种应激,由吃母乳到转食固体植物性饲料也是一种应激,同时转群、混群等也会对仔猪造成应激。因此,断奶关是仔猪后期生产发育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饲养中需要提早做好准备,给哺乳仔猪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为了搞好仔猪断奶,在实际生产中可注重以下环节:一是在断奶前要充分训练仔猪学会吃教槽料,使其在断奶后能有牢靠的物质基础;二是可在补饲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酶制剂、酸制剂及维生素等,提高哺乳仔猪的消化能力,促进仔猪发育,提高抵抗力;三是维持断奶前的生活环境和饲料条件,做到 “五不变”,即 “舍温、饲料、环境、伙伴、饲养员”不变。为此,仔猪断奶时最好将仔猪留于原舍,让母猪离开,或将母猪隔离,仔猪至少在3d后再将仔猪按大小、强弱分群或成对离开原舍;四是在断奶时避开疫苗注射、转群、阉割等应激因子,保证饮水的供应,保持猪舍内清洁干燥,避免寒冷、风雨等不利因素对仔猪的影响,减少断奶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