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龙,吕恒,毛应华,朱乐明,王长军,曹勇平,李文豪,斯友良
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三防”医学救援保障的组织实施
杨龙,吕恒,毛应华,朱乐明,王长军,曹勇平,李文豪,斯友良
G20峰会;“三防”医学;救援保障;组织实施
2016年9月4—5日,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简称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原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解放军第117医院抽组“三防”医学救援队,于2016年8月4日—9月7日入驻杭州,主要担负峰会期间会议场馆和重要警卫目标的“三防”医学救援任务,并指导任务部队做好卫生防病和食品检疫、水质检测等工作。在峰会安保联合指挥部和地面行动指挥所指挥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决心意图和各级首长指示要求,立足应对复杂困难情况,充分细致准备,强化实战训练,密切协同配合,狠抓教育管理,严格值班备勤,实现了“一点小事都不出”的安保目标,圆满完成峰会安保任务。
1.1 搞好分析研判,完善方案预案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把G20峰会安保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着力抓紧抓实。迅速成立了安保准备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分工,确保落实好各项筹备工作。总结以往执行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亚信峰会、乌镇国际互联网大会等大项任务的经验教训,固化成果。结合本次任务的特点,认真搞好风险分析研判,完善计划方案。研究拟制了《核化生突发事件医学救援总体行动方案》《核化生医学救援技术方案》等1个总案13个子案,修订人员、物资、装备、器材抽组方案、摩托化机动方案,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预案体系,确保各类行动有案可依。
1.2 强化政治意识,精心挑选骨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完成峰会安保任务的根本保证。一是成立临时党支部,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强化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从政治上思想上牢牢掌控部队。二是开展教育学习。把完成峰会安保任务作为改革强军主题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具体实践。为每名党员统一配发了党徽胸章,时刻亮明自己的第一身份,发挥党员率先示范作用。深入开展“守护峰会、奉献峰会、建功峰会”专题教育,突出抓好军魂军功军令意识政治灌注与训练,确立荣誉至尊、军功至上理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强化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顾全大局、坚决完成任务的意识。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深入细致地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及时了解掌握思想动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使官兵始终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峰会安保任务中去。三是精心挑选骨干。抽组安保队员50名,其中疾控中心抽组30名,解放军第117医院抽组20名,经过严格的组织政治审核,其中37名队员参加过世博会、亚信峰会等重大安保活动,确保把政治坚定、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党员同志作为遂行此次任务的主要骨干。
1.3 紧贴任务需求,搞好物资装备筹措根据承担救援任务特点和实际勘察对接情况,着眼指挥迅捷、行动快速、多点处置的特点,按任务需求编成1组4分队,即指挥组、核化分队、防生分队、急救分队和保障分队。按照“突出重点、统分结合、要素齐全”的原则,针对应对核化生突发事件大中小规模的需求,配齐配强物资、装备、药(器)材。抽组4大类200台件装备,疾控中心共计投入了50余万元经费,购置了表面沾染仪、个人计量仪、复合气体检测仪等侦检装备,炭疽、鼠疫生物病原检测试剂耗材。解放军第117医院就枪弹伤、核化生特种损伤现场急救药品、器材拨出专款进行筹备。
1.4 发挥专家指导作用,强化实战化训练组织专家编写了《G20峰会安保“三防”医学救援技术指导手册》《G20峰会安保“三防”医学救援知识要点》《G20安保涉外服务常用语手册》等培训教材,以及核化生医学救援系列课程教案,组织专家进行授课辅导。制定了训练考核标准,组织理论和操作训练考核,以考促训,提高了实际救援能力。强化临战训练。组织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在营训练,区分组织指挥、理论学习、装备操作、模块编组训练方式,组织人员展开针对性训练,累计训练时间120 h。
1.5 立足现场实际,主动对接协调先后9次组织专家赴安保任务区实地勘察,熟悉任务区地理位置、场馆布局、机动路线和前置备勤点位。多次主动与浙江省卫计委、浙江省公安厅、杭州特警支队、核化生检测处置队展开军地对接协调,明确了转运后送、定点收治医院、后方烈性病原体确认实验室,以及各自任务协同、职责区分、对接联络人等事宜。
2.1 严格部队管理,确保安全稳定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安全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要求,狠抓安全管控和自身稳定,切实抓好各项制度末端落实。一是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官兵以自身安全保峰会安全的底线思维,使所有官兵认识到自身安全是完成安保任务的基础工程、保底工程。严格落实联指明确的“十二条禁令”和“十个严密防范”,狠抓部队教育管理,切实做好重点目标部位管控和安全防范工作。二是从严人员和车辆管控。实行全时、全程、全员封闭式管理,严格落实一日生活、查铺查哨、请假销假等制度。装备车辆落实消防、防盗等措施。严格车辆动用派遣审批手续,用车计划提前1天报地面行动指挥所审批。三是狠抓训练演练安全。围绕训练中人员安全、车辆机动、装备操作等方面,严密组织,按规操作。针对驻地高温潮湿的特点,组训演练阶段安排医护人员伴随保障,落实预防中暑等措施。四是高度关注防间保密工作。严格落实安全保密制度,构建安全保密工作网络。涉密存储介质及文电资料落实专柜存放,专人管理。严禁使用智能手机拍摄上传与安保相关图文与视音频资料。
2.2 紧紧围绕实战,强化针对性训练进点后,“三防”医学救援队与核化生检测处置队和搜爆安检队部分兵力共同部署在杭州市闻涛中学,指挥所与核化生检测处置队共同开设。迅速实现合编合力,全面展开临战协同训练。一练指挥,做到指挥员熟悉指挥程序,指挥口令简明准确。二练行动,组织全队人员认真学习核化生突发事件大中小规模情况下的7种编组出动方案,并按照方案预想组织拉动演练,确保每名队员都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区分。三练协同,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先后于8月20日、26日、27日和31日参加了联指组织的地面突发情况处置演练和公安部组织的军地安保行动联合演练。我队根据情况通报,按照中等规模化学突发事件处置方案,出动兵力29人,专业车辆6台,与核化生检测处置队、搜爆安检队密切协同,刻苦训练,圆满完成演练任务,充分验证了方案的科学性,受到了联指和地指首长好评。
2.3 紧贴实战要求,严密组织值班备勤根据上级命令,于8月20日零时转入三级备勤,9月1—6日执行一、二级备勤。为扎实做好等级备勤工作,突出抓好“四严”。一是严把时间点。按照等级备勤接令10 min、5 min、3 min出动要求,加大人员管控,工作时段人员集中备勤,组织专业理论学习,其他时段组织临机抽点,确保闻令按时出动。全队累计执行一级备勤56.5 h,二级备勤90 h,三级备勤264 h。二是严把装备完好率。每天安排30 min进行个人防护物资和装备整理维护,每天两次组织车辆发动和保养,确保装备器材始终整装待发。三是严把通信关。建立通信呼点制度,每天进行3次不定时呼点,确保指挥通信始终保持顺畅,确保一有情况能快速出动科学处置。四是严密组织现场备勤。根据上级命令,我队于9月3—5日在G20会议、B20会议和西子晚宴等峰会重要活动时段,抽组专家力量,编成3个前置备勤小组,分别前推至国际博览中心、洲际酒店、西子宾馆、印象西湖四个会议核心区,执行前置备勤任务,累计现场备勤47人次,出动车辆11台次,现场备勤51 h。
2.4 围绕任务部队需要,开展卫生防病指导针对任务部队驻点分散、饮食饮水存在安全隐患、部队执勤备勤任务重以及高温作业容易发生中暑等实际情况,我队加强对任务部队的卫生防病指导。一是组织现场检测和食品卫生监督。执行任务期间,我队派专家先后两轮对任务部队部署点以及联指地指驻地进行水质采样检测、食品卫生监督。检测监督情况第一时间反馈部队,及时消除卫生安全隐患。针对任务部队和水下安保部队由地方餐饮集团保障,食品卫生检查问题较多、卫生监督困难等问题,主动联系协调地方相关部门,对驻地餐饮保障单位加强检查监督,督促整改落实,确保了任务部队未发生一例食物中毒。二是开展健康教育和防疫指导。为任务部队发放《健康军营行丛书》《专家公开课》等健康教育资料,为驻点部队实施外环境消杀,指导部队建立疾病监测报告制度,跟踪监测部队每天发病情况,及时搞好疾病监测预警。三是做好日常巡诊工作。派出医疗专家赴任务部队屯兵点、执勤点等开展医疗巡诊服务110人次,发放医疗和防暑降温药品500人份,保证官兵健康。
3.1 积极投身改革强军实践,不断提升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三防”医学救援队伍实施区域化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常态任务。非传统核化生威胁日益突出,范围涵盖核化生恐怖袭击、核化生次生灾害、核化事故等,具有诱发因素多,事件出现频繁;突发性强,危害后果严重;威胁方式多样,处置行动复杂等特点[1]。这使得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可能面临的核化生环境具有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疾控中心作为“三防”医学救援队牵头抽组单位,近年来多次参加重大活动安保任务,在实战中得到考验和锻炼[2]。分析我部历次遂行核生化安保任务情况,“三防”医学救援体系能力与高标准遂行任务尚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三防”医学救援医疗急救力量临时抽组编成,平时联合训练少,建议在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编设“三防”急救分队,设立“三防”医学救援训练科目[3]。二是“三防”医学救援涉及特种试剂、特需药品多,筹措难、效期短、经费投入大,需研究建立常备标准与储备方法。三是任务部队间协同机制不完善。在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同为地面安保力量的搜爆安检、核化生应急处置、“三防”医学救援力量如何以高效顺畅的联合协同,发挥体系的最大安保效能,需要在现阶段军队编制体制改革中不断完善。
3.2 高度重视“三防”医学应急救援装备现代化能力建设核化生恐怖袭击具有事发突然、污染途径多、影响范围广、对人体危害大、伤员救治难、专业救治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如何做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高效救援是完成任务的关键[4]。救援装备体系的信息化、无人化、自动化是制约我们能力提升的主要瓶颈。目前我们的骨干装备多为体制外装备,系统性、实用性和机动性较差,且更新慢,故障率高,与遂行重大活动安保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实际需要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需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立足自我,通过自主创新、军民融合等多种途径[5],加速提升我军核化生应急处突能力。
[1]毛应华,杨龙,郑亦军.灾难危机全民应对手册[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2]龚自力,王长军,王忠灿,等.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三防”医学救援保障主要做法和体会[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5(4):284-285.
[3]赵斌,苏义,杨国斌.机动卫勤分队参加跨区基地化训练的组织与实施[J].东南国防医药,18(1):104-106.
[4]岳茂兴主编.灾害事故现场急救[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于信川.实战化的军民融合[M].解放军出版社,2015.
(收稿:2017-02-05修回:2017-02-23编校:韩纪民)
R
A
2095-3496(2017)01-0037-03
10.19372/j.cnki.issn.2095-3496.2017.01.015
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项目(11MA132)
210002江苏南京,原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龙,吕恒,毛应华,朱乐明,王长军,曹勇平,李文豪);浙江杭州,解放军第117医院医务处(斯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