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蚕桑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2017-01-14 19:42张丽道金荣李永平
中国蚕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蚕种蚕农桑园

张丽道 金荣 李永平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云南昆明650032)

云南省蚕桑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张丽道 金荣 李永平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云南昆明650032)

通过对云南省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云南省发展蚕桑产业具有蚕茧质量优、产业竞争优势明显、精准扶贫效果好等优势;同时也存在问题和挑战,如桑园基础设施薄弱低产及抛荒桑园比例大、种养技术水平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蚕种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不规范蚕种质量安全保障难、实用技术瓶颈亟待突破蚕桑资源利用率低等。对此,我们提出了巩固和发展云南省蚕桑产业的对策,即改善桑园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培育新型职业蚕农、提高专业养蚕水平,加强蚕种繁育和质量监管、保障蚕农用种安全,因地制宜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蚕桑产业;竞争优势;精准扶贫;规模化;省力化;综合利用

蚕桑产业是云南省传统特色产业之一,具有2 000多年的历史,“滇缎”“永昌绸”“赵州丝”名扬四海[1]。随着“东桑西移”“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云南省的蚕桑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在分析云南省蚕桑产业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巩固和发展云南省蚕桑产业的对策,供同仁商榷。

1 云南省蚕桑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云南省桑园面积、发种量和鲜茧产量持续增加,并于2015年跃居全国第3位[2]。2016年桑园面积11.2万hm2,同比增加1.9%;发种量162.4万张,同比增加4.0%;鲜茧产量6.5万t,同比增加4.3%;鲜茧均价41.9元/kg,同比增加10.8%;鲜茧总产值27.4亿元,同比增加21.8%。桑园面积超3 333.3 hm2的县有10个,合计桑园面积占全省桑园总面积的57.8%;鲜茧产量超500 t的县有15个,合计鲜茧产量占全省鲜茧总产量的70.7%。

2 云南省蚕桑产业的发展优势

2.1 蚕茧质量优

云南省四季如春,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桑树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适合饲养多丝量蚕品种,生产的蚕茧个大、色白,茧丝长长、出丝率高、解舒好[3-4],能缫5 A级以上的白厂丝,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非常有利于发展优质茧生产基地。

2.2 产业竞争优势明显

云南省的种桑用地,平原地区以旱地为主,高原地区以丘陵地和缓坡地为主,桑树是喜阳耐旱的深根性多年生植物,在半山区坡地种植比其他作物的适应性强,竞争优势明显。一是相对于小麦、玉米、油菜、甘蔗等传统农作物,蚕桑产业可实行套种,单位面积的比较效益高,且收益时间长。据我们对隆阳区、施甸县、昌宁县、祥云县、鹤庆县、陆良县、大姚县的抽样调查,桑园套种农作物每667 m2纯收入平均增加1 298元,其中套种马铃薯每667 m2纯收入增加最高,为1 934元;特别是保山市隆阳区有1户农民套种马铃薯,每667 m2桑园纯增收4 047元,全省高产桑园每667 m2综合效益可达上万元。二是与现代高效经济作物相比,蚕桑产业不到30 d为一个养蚕周期即可获得收入,而现代高效经济作物虽然全年的经济效益较好,但对立地条件要求高,种植周期较长,少则3~5个月,多则1年。见效快的蚕桑产业为老养蚕户及部分无法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农户所喜爱,其具有一次投资后持续收益时间长、见效快、适应性广等优势[5]。

2.3 精准扶贫效果好

蚕桑产业是一个具有明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是云南省山区、半山区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云南省人均GDP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发生率12.7%,截至2016年末云南省农村扶贫对象仍有471万人[6]。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对于以农业为主且经济落后的山区农民来说,发展种桑养蚕不仅能够脱贫,而且能够致富,在一些蚕桑发展基地县流传着“人均两亩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顺口溜。据我们调查,云南省人民政府在德宏州陇川县,把蚕桑产业作为当地“扶贫攻坚”的民生产业,2016年全县桑园面积1.1万hm2,其中新建桑园1.0万hm2,当年种桑当年就能养蚕,鲜茧产量90.7 t,蚕农实现收益326.5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云南省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桑园基础设施薄弱低产及抛荒桑园比例大

云南省种桑养蚕多数在山区、半山区,桑园立地条件差,几乎没有旱能灌、涝能排的排灌系统完善的桑园。据我们调查,截至2016年,全省低产、抛荒的桑园面积达3.8万hm2,占桑园总面积的34.3%,所占比例较大。

3.2 种养技术水平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桑园管理和养蚕技术水平低,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用具等推广普及慢。云南省平均每667 m2桑园生产蚕茧38.7 kg,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4.4%[2]。而且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劳动力工价日益上涨,在家种桑养蚕者大多数是老人、妇女,文化程度相对偏低,科技意识不强,成为制约蚕桑种养技术水平提高及效益增长的重要因素。另外,云南省种桑养蚕机械化程度低,目前云南省大部分蚕区,还在使用原始生产工具(如簸箕等)养蚕,劳动强度大。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蚕桑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比较效益,那么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推进及地区经济的发展,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将面临比较效益下降、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3.3 蚕种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不规范蚕种质量安全保障难

一是蚕农用种安全意识差。据我们调查,在曲靖、昭通、保山、大理等地均存在蚕农使用不明来源蚕种的情况。这些蚕种的出处、质量等均无法监管,给蚕桑生产用种安全带来严重隐患。二是蚕种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不规范。云南省现在仅有7家蚕种生产公司办理了蚕种生产许可证,有15家公司(含前面的7家)办理了蚕种经营许可证,省内仍存在未经许可而进行繁育蚕种的情况。另外,虽然近年来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已连续多年组织人员在蚕种繁育期间对云南省省内各蚕种场进行了母蛾抽检,及时淘汰不合格的蚕种,有效地监管了省内蚕种场的蚕种质量;但对从省外流入的蚕种质量的监管仍然是空白,蚕种监督管理有待加强。

3.4 实用技术瓶颈亟待突破蚕桑资源利用率低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蚕桑产业的发展表面上是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竞争,实质上还是技术的竞争。在种桑养蚕环节,云南省对省力化种桑养蚕技术、规模化生产机械设备与桑、蚕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需求紧迫。在蚕桑多元化发展方面,云南省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用途的桑、蚕品种及各种综合利用技术[7]。目前,云南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模式主要有桑园套种(蔬菜、马铃薯等),桑禽(鸡、鸭)套养,桑枝食用菌,蚕沙、桑叶和桑椹的开发利用等。但是,据我们调查,成规模开发利用的只有蚕沙提取叶绿素,每年约消化蚕沙1万t,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覆盖面小,资源利用率低,蚕桑资源浪费严重,蚕桑产业的附加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4 发展云南省蚕桑产业的对策

4.1 改善桑园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

云南省种桑用地以旱地、丘陵地和缓坡地为主,桑园用水设施有待改善。建议以桑园集中连片、单产潜力大的主产区和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快水源工程、灌区配套和节水灌排渠系建设;在山区和干旱地区,大力开展以集雨为主的小塘坝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模式,扩大可灌溉桑园的面积,提高基地县桑园灌溉率,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

4.2 培育新型职业蚕农提高专业养蚕水平

建议重点培育以蚕桑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专业户和重点户,提高专业养蚕水平,加强桑园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综合提升蚕茧产、质量,促进蚕农增收。此外,以专业户和重点户为示范,加强高产桑园建设、标准化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育、方格蔟上蔟等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省力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4.3 加强蚕种繁育和质量监管保障蚕农用种安全

蚕种是蚕桑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提高蚕农用种的安全意识和加强对蚕种的监督管理,是保障蚕农用种安全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云南省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建议各级蚕业主管部门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防微”工作,严格要求辖区内的蚕种场加强微粒子病防治措施的落实,确保蚕种质量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蚕农用种的安全意识。省级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蚕种抽检工作,遵从抽样的随机性原则,并保证所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每一项技术检验均要按照质量检验标准不打折扣地执行,有效加强对蚕种繁育和蚕种质量的监督管理。

4.4 因地制宜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规模效益与综合效益并重,围绕桑和蚕两大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桑园套种、桑禽套养、桑枝生产食用菌、桑椹开发、蚕沙综合利用、乡村休闲旅游等特色项目。这些模式有的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的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但是让蚕农掌握其中的关键技术和进行大量固定资产投入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探索最佳模式,总结经验,形成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以最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将科技人员、蚕农和专业户组织起来,进行分工协作,形成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产业链,逐步使云南省的蚕桑产业步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1]云南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云南省志卷二十二农业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266-277.

[2]封槐松.2015年全国蚕桑生产情况统计汇总表[J].中国蚕业,2016,37(2):98-100.

[3]罗坤,陈松,丁善明,等.云南蚕业[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60-61.

[4]杨琼臻,张丽,徐媛芳,等.乘“一带一路”之势提升云南蚕桑产业水平[J].中国蚕业,2016,37(1):41-44.

[5]黄扬文.玉林市蚕桑产业与现代高效经济作物效益的比较分析[J].中国蚕业,2016,37(3):45-47.

[6]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2016云南领导干部手册[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2016:207.

[7]封槐松,李建琴.我国蚕桑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J].中国蚕业,2016,37(1):4-10.

[S88-9]

C

1007-0982(2017)02-0039-03

10.16839/j.cnki.zgcy.2017.02.008

2017-01-16;接受日期:2017-03-14

信息:张丽(1986—),女,云南祥云,本科,农艺师。Tel:0871-65321593,E-mail:ranhen@163.com

猜你喜欢
蚕种蚕农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躲雨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