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进展

2017-01-14 18:10:23姜战胜综述潘战宇任秀宝审校
中国肺癌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鳞癌中位抑制剂

姜战胜 综述 潘战宇 任秀宝 审校

2016年10月24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正式批准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 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用于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随后,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于10月26日发布的最新版本也对此进行了更新,推荐对于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高表达(Tumor Proportion Score, TPS; ≥50%)的晚期NSCLC患者可一线使用Pembrolizumab。这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免疫治疗在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除Pembrolizumab外,另外一种PD-1抑制剂Nivolumab和一种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在最新的NSCLC NCCN指南中也被推荐为二线治疗。本文将就以上3种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NSCLC中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1 PD-1/PD-L1信号通路与NSCLC

PD-1和PD-L1是一对免疫抑制性因子,PD1/PD-L1通路的激活可导致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形成,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和杀伤[1]。PD-1是免疫球蛋白B7-CD28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在免疫细胞(活化的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中表达[2]。PD-L1是PD-1的主要配体,在很多恶性肿瘤细胞中过表达,其中就包括NSCLC[3-4],乳腺癌[5]和黑色素瘤[6]等。除肿瘤细胞外,PD-L1还在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肿瘤浸润性巨噬细胞中表达[7,8]。PD-1和PD-L1结合后可抑制CD4+T细胞、CD8+T细胞的增殖和活力,这在正常人表现为减少免疫反应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避免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2,9],而在肿瘤患者体内则可使肿瘤局部微环境的T细胞免疫杀伤作用降低,从而导致肿瘤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生长[1]。因此,阻断PD-1和PD-L1结合在理论上可以恢复肿瘤微环境内T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目前针对PD-1/PD-L1的药物已在黑色素瘤、肾癌、头颈部鳞癌和NSCLC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被批准应用。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NSCLC中有卓越疗效,也发现PD-L1表达水平与疗效密切相关,是直接的疗效预测因子。因此,了解PD-L1在晚期NSCLC中的表达比例及其与组织类型是否相关非常重要。KEYNOTE多项研究均未限定组织类型,但以非鳞癌居多;在KEYNOTE-001研究[10]中接受PD-L1检测的患者824例,其中501例(60.8%)≥1%,191例(23.2%)≥50%;KEYNOTE-010研究[11]纳入2,222例患者,其中1,475例(66%)≥1%,633例(28%)≥50%;KEYNOTE-024[12]研究检测了1,653例患者,其中≥50%的比例是30.2%。而CheckMate-063[13]和CheckMate-017[14]这两项研究入组患者均为鳞癌,前者结果显示PD-L1≥5%的比例为33%(25/76);后者显示PD-L1≥10%的比例为30.7%(69/225),≥1%的比例为52.9%(119/225)。OAK研究[15]同样未限定组织类型,结果显示PD-L1≥50%的比例为16%(137/850),≥1%的比例为54%(463/850)。总结以上数据可以发现,PD-L1在晚期NSCLC中呈高表达状态,其中≥1%的患者比例为52.9%-66%;≥50%的患者比例是16%-30.2%,鳞癌与非鳞癌未见明显差异。

2 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NSCLC中的临床应用

目前,已被批准应用于晚期NSCLC的PD-1/PD-L1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有三种:针对PD-1的单克隆抗体:Pembrolizumab(MK-3475)和Nivolumab(BMS-936558);针对PD-L1的单克隆抗体:Atezolizumab(MPDL-3280A)。

2.1 Pembrolizumab(KEYNOTE系列试验) KEYNOTE-001试验[10]是首先启动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在晚期NSCLC患者中,Pembrolizumab单药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和有效持续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 DOR)是19.4%和12.5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分别为3.7个月和12个月。亚组分析显示例初治患者疗效要好于经治患者,ORR提高了6.8%(24.8%和18%);DOR、PFS和OS也均有1倍左右的延长。除此之外还发现PD-L1高表达(TPS≥50%)组疗效更为显著,ORR达到45.2%,PFS是6.3个月,其中的初治患者PFS更是达到1年以上(12.5个月)。基于此项结果,美国FDA在2015年10月2日通过了“Pembrolizumab用于治疗PD-L1阳性且在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发生疾病进展的转移性NSCLC患者”的快速审批。

此后,3项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探讨了Pembrolizumab在晚期NSCLC中的二线(KEYNOTE-010研究)、一线(KEYNOTE-024研究)以及与化疗联合应用于一线(KEYNOTE-021研究)的疗效优劣。

KEYNOTE-010[11]是第1项将Pembrolizumab与化疗进行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入组患者要求为一线治疗后进展且PD-L1阳性(≥1%)的晚期NSCLC。1,034例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Pembrolizumab低剂量组(2 mg/kg,每3周1次)和高剂量组(10 mg/kg,每3周1次)或多西他赛组。结果显示在总体人群中,3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10.4个月、12.7个月和8.5个月,Pembrolizumab低、高剂量组与化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不过PFS数据相当,分别为3.9个月、4.0个月和4.0个月。在PD-L1高表达(TPS≥50%)的亚组中,Pembrolizumab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的中位OS分别为14.9个月和17.3个月,中位PFS为5.0个月和5.2个月,与化疗组(8.2个月和4.1个月)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该研究首次前瞻性将PD-L1表达来预测Pembrolizumab疗效,也最终证实PD-L1表达水平可作为Pembrolizumab疗效预测的生物标记物;同时也确定了最佳剂量为2 mg/kg。

与标准含铂双药进行一线比较的临床研究是KEYNOTE-024,其结果在前不久结束的欧洲肿瘤年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ESMO)上披露,入组患者要求PD-L1高表达(TPS≥50%)[12]。结果显示与化疗比较,Pembrolizumab组PFS延长了4.3个月(10.3个月 vs 6.0个月,HR=0.50,P<0.001);因随访时间较短,中位OS的数据尚未得到,但是与化疗相比,Pembrolizumab治疗组死亡风险下降了40%(HR=0.60,P=0.005)。在ORR方面,Pembrolizumab同样优于化疗(44.8% vs 27.8%),并且DOR更长。此项研究结果首次证实了Pembrolizumab单药一线治疗晚期NSCLC优于标准的含铂双药化疗,也直接促使了美国FDA和NCCN指南将Pembrolizumab推荐用于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

KEYNOTE-021研究[16]尝试Pembrolizumab与化疗联用一线治疗晚期NSCLC,组织类型限定为腺癌,化疗方案选择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结果发现首要观察终点ORR在联合治疗组为55%,化疗组仅为29%;中位PFS分别为13个月和8.9个月(HR=0.53, P=0.01)。按PD-L1的表达水平分层发现在PD-L1<1%、1%-49%和≥50%的患者中,ORR在联合治疗组分别为57%、26%和80%,化疗组分别为13%、39%和35%,PD-L1高表达组(≥50%)疗效最优。与前面的KEYNOTE-024研究结果相比,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与单药相比,PFS延长了2.6个月(13个月和10.4个月),ORR提高了10.2%(55%和44.8%),在PD-L1高表达(TPS≥50%)的亚组中,联合治疗组ORR高达80%。但需要注意的是,该项临床研究入组患者人数较少,仅有123例(联合治疗组60例,化疗组63例)。如果想进一步了解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与Pembrolizumab单药比较的安全性和疗效优劣,有必要开展“头对头”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从以上几项临床研究可以看出,Pembrolizumab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无论是一线的初治患者,还是经历过化疗后的二线及以后的复治患者均可获益,尤其是对于PD-L1高表达(TPS≥50%)的患者。此外,由于在KEYNOTE-001临床研究中注意到:在初治患者中,PD-L1中度表达(1%-49%)组应用Pembrolizumab治疗的PFS和OS均优于PD-L1<1%组,因此KEYNOTE-042临床研究设计针对PD-L1≥1%的晚期NSCLC患者比较Pembrolizumab与含铂双药化疗在一线治疗中的优劣,非常期待此项研究结论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提示。

2.2 Nivolumab(CheckMate系列试验) 1项I期、剂量爬坡研究[17,18]将Nivolumab分成3个剂量组:1 mg/kg、3 mg/kg和10 mg/kg,纳入了129例晚期NSCLC患者,其中三线及以上的治疗比例为54.3%。结果发现全部患者中位OS为9.9个月,3 mg/kg剂量组疗效最佳,中位OS达到14.9个月,而1 mg/kg和10 mg/kg 组的中位OS均为9.2个月。鳞癌和非鳞癌数据相当。CheckMate-063同样是一项评估单药的单臂II期临床研究[13],入组患者被限定为晚期耐药鳞癌,其中大部分患者也处于三线及以后治疗的状态。结果显示Nivolumab单药治疗的ORR为14.5%,中位OS是8.2个月,1年生存率达到40.8%。该生存数据远远超过既往关于晚期耐药鳞癌研究结果,因此Nivolumab也成为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晚期鳞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2015年3月4日)。

随后开展的两项III期随机临床对照研究CheckMate-017[14]和CheckMate-057[19]针对既往含铂方案一线治疗进展的晚期NSCLC进行了关于Nivolumab的二线探索。患者按1:1随机分组接受Nivolumab或多西他赛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OS。不同之处在于入组患者的组织类型前者限定为鳞癌,后者为非鳞癌。CheckMate-017[14]共纳入272例晚期鳞癌,结果显示Nivolumab组与多西他赛组的中位OS分别为9.2个月和6.0个月,Nivolumab组死亡风险下降了41%(HR=0.59, P<0.001)。两组ORR分别为20%和9%(P=0.008);中位PFS分别为3.5个月和2.8个月(HR=0.62, P<0.001)。研究者将PD-L1的表达水平按1%、5%和10%进行分层后对比发现PD-L1的表达不能作为Nivolumab的生物标记,与疗效和预后均无明显关系。CheckMate-057[19]共入组582例患者,结果发现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12.2个月和9.4个月(HR=0.73, P=0.002);ORR分别为19%和12%(P=0.02);但中位PFS无统计学差异。不过,与CheckMate-017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随着PD-L1表达水平的增加(按1%、5%和10%进行递增),Nivolumab的疗效亦有所提高,但未提供具体数值。基于这些结果,美国FDA更改Nivolumab的适应症为不限组织类型的晚期NSCLC二线治疗(2015年10月)。

还有两项I期临床研究探索了Nivolumab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安全性和疗效。其中CheckMate-012研究[20]观察到Nivolumab单药治疗晚期NSCLC的ORR是23%,中位PFS和OS分别为3.6个月和19.4个月,在PD-L1≥1%的患者中,ORR有所提高,达到28%。另一项临床研究[21]一线采用Nivolumab联合化疗,结果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会明显提高;与其他化疗方案相比,紫杉醇/卡铂与Nivolumab联合应用疗效更优。但是这两项I期研究的患者人数都比较少,分别是52例和56例。Nivolumab未来能否进入到一线治疗需要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来证实。

2.3 PD-L1抗体-Atezolizumab 早期的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已证实Atezolizumab在晚期NSCLC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2]。2013年8月开始的POPLAR 研究[23]是一项随机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主要目的是在评价Atezolizumab二线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87例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Atezolizumab组或多西他赛组。结果显示首要研究终点OS在Atezolizumab 组和多西他赛组分别为12.6个月和9.7个月(HR=0.73, P=0.04),PFS无明显差异(2.7个月和3.0个月,HR=0.94)。DOR在Atezolizumab组要明显优于多西他赛组(14.3个月和7.2个月)。该研究分别在肿瘤细胞(tumor cell, TC)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s, TIC)中检测了PD-L1的表达,亚组分析显示,PD-L1≥1%的患者接受 Atezolizumab治疗后中位OS比化疗延长了6.3个月(15.5个月 vs 9.2个月,HR=0.59,P=0.005);而对于PD-L1<1%的患者,两组OS相当,均为9.7个月。在此基础上的III期临床研究-“OAK”[15]与POPLAR研究目的相同,即二线应用Atezolizumab与多西他赛进行比较。其结果在2016年的ESMO会议上进行了汇报,Atezolizumab治疗组的中位OS比化疗组延长了4.2个月(13.8个月 vs 9.6个月,HR=0.74,P=0.000,4),无论PD-L1表达与否,Atezolizumab与化疗比均可获益,组织类型也并未影响Atezolizumab的疗效。基于此两项研究结果,2016年10月19日美国FDA批准Atezolizumab二线治疗晚期NSCLC。

3 PD-1/PD-L1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及应用禁忌

素治疗的肺炎和伴有全身性免疫抑制的患者是不建议使用PD-1/PD-L1抑制剂进行治疗的。

4 PD-1/PD-L1抑制剂临床应用的一些问题

以上所有临床研究都在肿瘤细胞中进行了PD-L1的表达,并且发现PD-L1的表达情况对药物的疗效有预测作用,但是依然有很多局限和不足。①目前并无PD-L1检测的“金标准”,正在使用的试剂盒及抗体有三种(Dako 22C3, Dako 28-8, VentanaSP14),前两者的阳性定义标准是TC表面PD-L1表达>1%,而后者是在TC和TIC两者均进行检测,两者表达均<1%时设为阴性,其他情况均视为阳性。②一线使用Pembrolizumab的标准是PD-L1的TPS≥50%,但在二线使用PD-1/PD-L1抑制剂的标准并不统一,Pembrolizumab要求PD-L1≥1%,而Nivolumab和Atezolizumab是无需确认PD-L1是否表达。③由于肿瘤的异质性,晚期肺癌的活检标本会不会导致“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也需要注意,随着血液检测的技术进步,能否找到替代的血液检测指标(诸如PD-1和PD-L1基因状态、肿瘤的突变负荷等)同样重要。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一线适应症是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在几项二线的临床研究[11,15,19]纳入了少部分合并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EGFR、KRAS等),不过在亚组分析中发现合并有EGFR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不能从PD-1/PD-L1抑制剂的治疗中获益,甚至疗效不如化疗。最后,目前一线治疗仅有Pembrolizumab被批准,但是对于铂类耐药后的二线治疗,Pembrolizumab、Nivolumab和Atezolizumab均可作为被选择的药物,如何为患者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药物也需要临床医生慎重考虑。

5 总结

PD-1/PD-L1抑制剂作为一类新的治疗药物,其不良反应也不同于传统化疗药物或分子靶向药物,目前研究认为其不良反应是非特异性免疫活性所导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以累及任何器官或系统,但主要受累的有皮肤、胃肠道、肝脏、肺及内分泌系统等,表现为皮疹、结肠炎、肝炎、肺炎和甲状腺功能的亢进或减退。不过这些不良反应多是1级-2级,3级以上的相关不良反应少见,多在5%以下;三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基本相当,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化疗。鉴于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对于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有症状的间质性肺疾病、需要类固醇激

综上所述,针对PD-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显示出了令人瞩目的卓越疗效。对于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无论在一线、二线还是二线以后的治疗中均显示出了超过化疗的疗效。而且,PD-L1≥1%的患者比例在晚期NSCLC可达60%左右,超过了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人群,意味着多数患者可以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并从中获益。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到最佳的可预测疗效的生物标记生物标记物,来指导晚期NSCLC的临床“精准”治疗。

猜你喜欢
鳞癌中位抑制剂
Module 4 Which English?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1:06
调速器比例阀电气中位自适应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电机技术(2021年3期)2021-07-16 05:38:34
真相的力量
中外文摘(2020年13期)2020-08-01 01:07:06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跟踪导练(4)
凋亡抑制剂Z-VAD-FMK在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应用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磷酸二酯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