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勇 田文婷(河南省周口市畜禽改良站 466000)
提高猪场经济效益措施
杨光勇 田文婷(河南省周口市畜禽改良站 466000)
养猪生产实践中,在相同的存栏母猪基数条件下,出栏商品猪数量越大,该猪场利润越高,经济效益越好。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得保住母猪窝产健康活仔数,提高仔猪初生重,提高仔猪成活率,年产窝数,猪群日增重及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等方面下功夫。
母猪窝产仔数的多少取决于排卵数、卵子受精率和胚胎成活率。
母猪一个发情期可排卵20~30个。排卵数与以下因素有关。
中国地方品种猪排卵数比国外品种多,但地方品种间也有差异。国外品种中,约克夏排卵数多于长白,长白排卵数多于杜洛克。
初产猪排卵数少,经产猪排卵数多。
二元杂交的子代母猪排卵数比父母代增加。
气温高排卵多,气温低排卵少。
对于同一品种的母猪,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一周,增加采食量至自由采食,可促进发情、排卵;断奶母猪进行短期优饲可增加排卵。对于预发情的母猪,每天用公猪在栏位前诱导发情2~3次,每次3~5min可促进发情、排卵。
提高母猪受胎率,可从适时配种、提高种公猪精液品质及适当应用激素方面进行操作。
增加母猪窝产仔数,适时配种很关键。选择适时配种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品种、不同胎次、不同季节来确定发情持续期。母猪最佳配种时间为:阴门流出黏液,情绪比较稳定,四肢挺直,摆出待配的姿势,用手按压母猪臀部呆立不动即是配种的最好时期。
选择优秀种公猪精液进行配种是提高受胎率和经济效益的措施之一。
优秀种公猪一般指外貌优秀,体型发育良好,综合评定指数≥115,精液中精子密度高活力好,精子活力≥70,精子畸形率≤18。种公猪在采精前1~2个月,饲料中要注意钙、磷、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的补充,使公猪的精液量多质好。采精后可在猪精液中添加适量的催产素来提高母猪受胎率。
一般认为,猪胚胎死亡期有3个高峰:第一是在受精第9~13d,合子附植初期易受各种因素影响死亡;第二是在妊娠后大约第3周即器官形成期;第三是在妊娠后期约60~70d时胎盘停止生长,而胎儿迅速生长可引起胎儿死亡。但前两个胚胎死亡高峰期的胚胎死亡率约占合子的30~40%。所以在这两个时期要给妊娠母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受到惊吓,同时饲喂优质全价料,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提高母猪妊娠早期胚胎成活可以增加产仔数,提高经济效益。
养猪老话说:出生差一两,断奶差一斤。这充分说明了仔猪初生重的重要性。母猪妊娠后期(80~110d)是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仔猪出生重量的70~80%是在此期实现的。母猪本身还要在此期储存大量营养,为分娩及产后哺乳做准备。所以此时期应提供高营养的母猪料,即日粮能量、蛋白等营养水平要高,同时强调日粮的适口性和消化性。
加强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泌乳性能,让仔猪过好初生、补料、断奶3关是猪场获得仔猪最高成活率,最大断奶窝重和个体重的最重要节点。
仔猪出生后要及时擦干口鼻及全身黏液,然后在离腹部4~5cm处剪断脐带,最后让仔猪尽快吃上初乳,提高仔猪免疫力。
仔猪出生后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特别敏感,因此,生产中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出生一周的仔猪适宜温度约为28℃左右。
给仔猪补料能促使仔猪消化器官与机能得到锻炼,促进胃肠的发育与机能的健全,增强消化功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为以后快速生长打下良好基础,是提高断奶窝重和成活率的重要举措。大量研究及养殖实践证明,仔猪在7日龄开始补料为最佳。因为此时仔猪已由母乳中获得一定的母源抗体,并且自身也具备一定的免疫能力,能有效降低仔猪腹泻发生。补料方法:把教槽料撒在料槽内,供仔猪们自由抢采食,5~7d就可以自由采食,以达到补料的目的。
仔猪一般在21~23日龄时断奶,断奶时虽说已能自由采食,但突然断奶还会有一定的不适,并出现某些断奶应激现象。如食欲下降,消化不良,拉稀等。建议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采取 “全进全出,高能量低蛋白”的饲养管理方法。即是临产母猪进产房,断奶母猪和仔猪出产房,断奶仔猪进保育舍。并提供给断奶仔猪高能量低蛋白的全价饲料,同时添加必需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生素及其他有益添加剂。防止断奶应激发生,降低断奶死亡率。
猪场要保证母猪健康的繁殖状态,先决条件是有一群健康、胎龄结构合理的母猪群。母猪群胎龄结构主要依据母猪的利用年限而定,一般种猪的繁殖高峰为第3~6胎,第7胎及以后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逐胎下降。大型猪场母猪的利用年限限定为3~4岁,年年更新淘汰,更新率为40~50%,各年龄段母猪约占30%。对于生产力较好的母猪可适当延长年限。这是实现母猪群较高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
母猪年产窝数=365d/生产周期天数。从此公式可以看出,生产周期是影响母猪年产窝数的绝对因素,而一个生产周期是妊娠期+哺乳期+空怀期总和。其中母猪妊娠期114d是固定的,一般规模猪场断奶日龄21~23d也是基本固定的,所以要缩短生产周期必须从缩短断奶到发情的间隔来实现。断奶后3~8d进行配种至关重要,这段时间配种率越高越好。
提高仔猪群日增重是商品猪提前出栏的基础。日增重快说明仔猪发育好,生长速度快,这得从品种、杂交优势,料肉比方面进行作业。
品种决定猪场的经济效益,好的猪品种其后代繁殖率、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就好,反之就差。中国地方优良品种猪繁殖率方面明显优于国外品种,但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也明显不如国外品种。
对任何品种来说,通过品种杂交后其后代都比父母代表现出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的优势,这就是杂交优势现象。猪场生产商品猪更应该利用杂交优势,提高饲料转化率,加快生长速度,提前出栏,增加经济效益。三元杂交比二元杂交优势更明显。
料肉比高意味着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料肉比的高低即与品种有关也与饲料有关。同种品种,饲料品质不一样,饲料转化率就不一样,其料肉比就不同。饲料品质好的全价饲料,料肉比高,反之就低。猪场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要求饲料品质上乘,优质,全价,高效。
猪人工授精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参与人为因素。如充分选择优秀种公猪,并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选择优质稀释液进行稀释;加强检测精液品质,淘汰不合格精液,避免复配等。同时降低种公猪的饲养量,减少疫病传播,甚至对某些疫病如猪瘟,蓝耳病,口蹄疫圆环病毒等起到猪场净化作用。因为要对种公猪定期血清抽检及定期免疫。种公猪的饲养量的减少给猪场提高了经济效益。
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现在已经出现很多专业化的种公猪场,并对外出售优质猪精液。建议300头基础母猪以下猪场,不养或少养种公猪,购买专业化种公猪场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提高猪场经济效益。
总之,所述这些只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一个方面,在实际生产中,还有许许多多事情要做,提高各层次管理人员的素质,对猪场实行精细化管理,职业化操作,才能完完全全、实实在在的提高猪场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