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新丽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畜牧兽医局048200)
羊衣原体病防疫
霍新丽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畜牧兽医局048200)
羊衣原体病由羊感染衣原体导致,临床以流产、关节炎和结膜炎为主要表现;临床诊断结合实验室检验可确诊本病,血清免疫法为本病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本病的防疫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羊;衣原体;防疫
羊衣原体病是由羊感染病原性衣原体导致,由于病原可在多个部位繁殖并引发疾病,故本病在临床上表现多种类型。衣原体多侵害母羊和羔羊,导致生殖系统损伤和羔羊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带来较大经济损失,下面就本病的防疫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衣原体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以二分裂形式繁殖,可形成包涵体,结构较为简单,临床常见有4种类型,即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反刍动物衣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本病原专性细胞内寄生,个体细小,球状,有细胞壁,直径在0.2~1.0μm,通常情况下含有两种抗原,一种比较耐热,可耐135℃以上的高温,而另一种则不超过60℃即遭到破坏,两种抗原在机体免疫过程中分别起不同作用。病原对外界抵抗力弱,0.1%的福尔马林溶液、75%消毒酒精和0.5%石碳酸溶液能在数分钟内将其杀死。
衣原体感染羊后,临床常表现流产、关节炎和结膜炎3种类型。
流产型一般呈地方流行,潜伏期2~3个月不等,母羊感染后妊娠前期无异常表现,后期开始出现流产,特别是临产前的最后一个月,可出现流产、死产和产下弱仔。母羊分娩后常表现恶露不尽,胎衣不下等情况,子宫处于相对开放状态,如果发生继发感染,就会出现食欲减退和体温升高的情况。
关节炎型以羔羊发病较多,感染后体温可上升至41℃以上,不愿吮乳,经常卧地不起,放牧时跟不上羊群行走,部分病羊出现严重跛行,肌肉僵硬,关节部位用力触压有疼痛反应。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关节炎可出现加重,无法行走,甚至无法起立,长期独卧在一个地方,采食和饮水都受到影响,机体衰竭。
结膜炎型衣原体感染以绵羊发病居多,和关节炎型一样常发于羔羊,衣原体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眼睛,并在结膜上皮细胞的胞质空泡内繁殖,对细胞造成破坏。病原刺激使得病羊经常结膜红肿,流泪不止,眼泪中含有大量病原,对同群的其他羊形成威胁。发病后的3d之内角膜可出现浑浊或溃疡,有些甚至出现穿孔,角膜粗糙,表面凸凹不批。
流产型母羊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生殖系统,主要表现胎膜水肿,周围出现棕色渗出物,大部分胎儿流产后身体肿胀,表面充血,腹腔有积液,气管有淤血点,组织学检查可见胎儿肝脏、肺、肾脏和心脏等器官的血管周围有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灶。关节炎型病变主要集中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肢关节和寰枕关节囊肿大,切开有大量黄褐色液体流出,关节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病程长的水分可被吸收留下纤维素性絮状物,整个关节表现肿大,滑膜粗糙,滑液减少。结膜炎型的衣原体感染病理变化主要在结膜和角膜部位,病初结膜充血,水肿,后期蔓延至角膜,表现溃疡和糜烂,有些病羊可见穿孔,如果继发感染其他病原病理变化会更加复杂。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本病还需要结合实验室对病原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分离病原最好能从病变组织最严重的部位分离,如流产型衣原体通常从母羊子宫、胎盘和流产出的胎儿中分离,关节炎型多从关节部位或其周围组织中分离;结膜炎型可从眼角分泌物中分离。分离的病原需要纯化并进行扩大培养,之后进行鉴定。最常用的鉴定方法为血清免疫学方法,常用的有补体结合反应法、血清中和试验、毒素中和试验、空斑减数试验、免疫荧光标记和ELISA等,这些方法完全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但每种方法检测价格、准确程度和检验周期等都不一样,临床需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本病防疫需要采用综合管理措施进行疫情防范。首先必须要做好引种环节的管理,新羊入群前需要经过严格检疫,防治病原带入羊场。对于集约化饲养的养殖场,最好建立自己的草场和饲养区域,防止与其他放牧羊群在同一区域混合,形成交叉感染。饲养于高危险疫区的羊群,最好每年定期普防衣原体疫苗,早期疫苗为卵黄囊、胎膜制备成的福尔马林混悬苗,母羊配种前免疫一次,短时间内可产生高滴度抗体,对后期感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由于制备疫苗所需生物材料来源难以供应,导致本疫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