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劼扬吴国伟徐文君郑卫华詹莹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2浙江省开化县中医院浙江开化324300
病例讨论
多发性肌炎
吴劼扬1吴国伟2徐文君2郑卫华2詹莹2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2浙江省开化县中医院浙江开化324300
多发性肌炎 肢体酸痛 病例讨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 右归丸
胡某,女,40岁,住院号:00039521。入院时间:2013年2月20日。主诉:活动后肢体酸痛1年余,再发1周。现病史:患者于2013年2月份感冒后出现双小腿发胀无力,逐渐向上蔓延。3个月后发展至髋关节,蹲下后站起困难,半年后双上肢受累,体检时发现肌酸激酶高,最高为4064U/L(2012年4月4日查)。曾在外院按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治疗,症状日趋加重,门诊以四肢无力待诊收住我院。发病以来无复视,无抽搐及肢体麻木,无手术、外伤及过敏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家族史无特殊。月经:初潮16岁,5天干净,周期28天,量中等,末次月经2013年2月3日。已婚,育2子女。现症:四肢无力,卧床翻身困难,坐低凳时不能自行站起,双上肢仅能平举,久坐时双下肢沉重僵硬,自汗,盗汗,易泄泻。口干不欲饮水,痰多色白不粘,舌质黯红有瘀点、苔黄厚腻,脉沉细无力。入院前每日口服强的松60mg。
查体:体温36.8℃,心率:76次/分,血压:129/ 74mmHg。神志清,精神差,心脏听诊无异常,双肺少量湿性罗音,腹软,肝脾不大,语言稍含混。颅神经检查正常,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V级以下,肌张力低,四肢腱反射弱,病理征阴性,全身深浅感觉正常。手大小鱼际肌、三角肌、股四头肌无萎缩。辅助检查:血白细胞10.5×109/L,中性0.736,红细胞6.63×1012/L,血红蛋白167g/L,血沉32mm/h;尿检红细胞+;2013年2月6日本县某医院查血生化:总胆红素7.1μmol/L;直接胆红素2.7μmol/L;总蛋白68.2g/L;白蛋白43.1g/L;球蛋白25.1g/L;谷丙转氨酶162U/L;谷草转氨酶77U/L;碱性磷酸酶56U/L;尿素氮5.76mmol/L;肌酐52μmol/L;尿酸233μmol/L;乳酸脱氢酶604U/L;肌酸激酶:2685U/L;肌酸激酶同功酶:83U/L;α-羟丁酸脱氢酶527U/L,β2-微球蛋白1.51mg/L。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横纹肌抗体、抗心肌抗体均无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16.35g/L、IgA 8.28g/L、IgM 7g/L,补体C 31.318g/L,血脂、血糖均正常。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为痿病,西医诊断为多发性肌炎。治疗经过:入院前强的松60mg,每日清晨7点,1次,口服,同时予对症支持治疗,中医辨证为痰湿中阻,肺热叶焦。药用黄连温胆汤合二妙散加减治疗半月,症状无好转,于2013年2月23日行病例讨论。
进修医师:病人发病前有感冒症状,起病缓慢,渐进性加重,肌肉萎缩不明显,肌无力较重,肌酶异常升高,所以西医诊断明确,中医辨证确有痰湿化热的表现,已用化痰活瘀清热的药物半月余,症状毫无起色,因此感到很迷惑。
住院医师:复习病史,病人有如下特点:①中年女性,感冒后起病,病程1年,病情渐重;②四肢肌肉无力,病变涉及到咽肌,无明显肌痛症状;③查体见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④实验室检查,肌酶升高;⑤病人汗多,易腹泻,舌质黯红舌尖有瘀点、苔黄厚腻,脉沉细无力。从病历特点看,应考虑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病变。需鉴别:①系统性红斑狼疮:典型表现为蝶形红斑,关节痛,易发生雷诺现象、肌痛、关节炎、高滴度ANA、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佳。从患者病史上看不支持。②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以全身多处肌肉疼痛及发僵为表现,伴有乏力等多种其他症状的非关节性风湿病,多无肌酶升高,从患者病史上看不支持该诊断。③肌无力综合征:该病也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伴发于肿瘤,肌电图应有低频递减-高频递增表现,该病人没有这一特点。④重症肌无力:病人肌酶升高,始终无朝轻暮重特征,故不支持诊断。多发性肌炎可见肌无力和肌肉萎缩,肌酶升高通常肌肉活检可以确诊。该病人经某省级医院肌活检已确诊,但治疗效果不满意,可以寻求中医药手段。中医诊断该病比较容易,应属痿病范畴,但辨证较难,根据《素问·痿论》中“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以及《罗氏会约医镜》中“火伏于胃中但能杀谷,而不能长养气血,治者,使阳明火邪毋干于气血之中,则湿热清而筋骨自强”的论述,下一步治疗是否可以采用清阳明之热为主的方法,用竹叶石膏汤化裁,这样也符合“治痿独取阳明”的经旨。
主治医师:听取病情汇报,复习病史,病人起于感冒之后,病情呈渐进趋势,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提示病变不在神经系统。从检查结果及患者症状看,可以排除肌无力综合征和重症肌无力。种种迹象表明病变部位在肌肉。肌肉病变是一大组病,最常见的是肌炎和代谢性肌病,如脂质沉积性肌病、包涵体肌炎、多发性肌炎等,该病人肌酶大幅度升高,肌活检均支持多发性肌炎的诊断,诊断多发性肌炎明确,但目前治疗效果不佳,要寻找原因。
从中医辨证方面来看,由于经言“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故后世医家多以清肺或祛阳明之热为治。《儒门事亲》甚至提出了“痿证无寒,若痿证作寒治,是不刃而杀之”的论断。这在一定时段、一定程度上指导了痿病的治疗。但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痿病的病机并非独为“肺热叶焦”。《临证指南医案》就曾指出“痿证之旨,不外乎肝、肾、肺、胃四经之病,盖肝主筋,筋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肾藏精,精血相生,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肺主气,为高清之脏,肺虚则高清化绝,化绝则水涸,水涸则不能濡养筋骨。阳明为宗筋之长,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则不能束筋骨,以利机关,此不能步履,痿弱筋缩之症作矣。”总之,强调了脏虚致痿的病因病机。该病人苔黄厚而脉弱,口干涎多而汗不止,况且饮食稍有不慎即易腹泻,曾用化痰除湿解毒之药,不见微功,可见脏虚为主。下步治疗应以益肺、健脾、固肾、兼以化痰祛瘀为法,可用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主任医师:以上分析各有千秋,比较深入。下面就相关问题提一些看法。多发性肌炎是一组病因未明,以对称性四肢、颈肌、咽肌无力、萎缩、压痛、血清酶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肌肉炎性疾病。半数病人血沉增快,肌电图可见纤颤电位,正尖波及多相波增多,肌肉活检可见肌束中央纤维完整,外周纤维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该病人肌活检证实多发性肌炎。该患者临床表现已支持多发性肌炎的诊断,但因其临床表现的多相性,尚须与以下肌病鉴别:①糖原累积病:多发于儿童期,肌活检可见大量糖原累积及溶酶体增生和破坏。②线粒体肌病:以骨骼肌不耐疲劳为特征,但无朝轻暮重,肌活检可见类似破碎红纤维。③脂质沉积性肌病:是长链脂肪酸利用障碍所致,临床上复发缓解呈戏剧性改变,肌肉病理可见脂滴堆积。④包涵体肌炎:病因不明,肌肉活检可见典型的空泡形成,胞浆内可见嗜伊红性包涵体,该患者无上述特征。因此,同意诊断为多发性肌炎。近些年来,多发性肌炎的西药治疗无突破性进展。
中医诊治该病,辨证是关键。以往治疗无明显疗效,这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有些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另一方面,药不中病,用亦枉然。此患者应属后者。所以要下功夫抓实质。除了复习以往的有关资料外,深入了解病情十分关键,病人病久多虚,痰湿重而汗不止,苔厚腻而脉沉细,舌有瘀点,易于腹泻,乃属虚实夹杂之象。实则痰瘀,无可非议,虚则在何?尚须斟酌。朱丹溪认为,治痿无一定之法,传统观点认为,本病病因有六淫侵袭、七情内伤、饮食劳逸、五脏俱损等,早期多由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或素体阳盛阴虚,热从中生,日久毒热内生,而致全身皮肤红斑赤痛、肌肤酸痛无力、触痛明显、身热、口干、咽痛,此时热邪为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另外脾肺气虚是发病的必要条件,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肌肉四肢无力充养;脾运失司,湿浊内生,湿性粘滞,则肌肉酸困无力,久不易除去。肺主气,司皮毛,肺气虚则腠理疏,无力御邪,外邪易于入侵,与内邪相合为病。病久阴阳气血失调,脏气受损,出现气血亏损,气阴两虚等证。治疗予以扶正化痰,活瘀清热。但亦有冲任虚寒而成痿者和奇脉少气而成痿者,前者当通阳摄阴,后者以填补精髓为主。针对此患者发病起于太阳之表,渐次入里,伤及脾肾,脾伤失运,痰湿内生,瘀阻经脉,气血不行,肾伤则不能主骨生髓,精血内耗,痿而不用。治宜填补精髓为主,化痰蠲毒为辅,方用右归丸化裁,并撤减强的松用量。
根据讨论意见,处方如下:黄芪100g,熟地黄、山药、怀牛膝各30g,全蝎、制南星、肉桂、乌梢蛇、穿山甲各12g,制附子(先煎)、鹿角胶(烊化)各20g,黄柏3g。水煎服,每日1剂。方中黄芪、熟地黄甘温,益气生肌,填精补髓为主;全蝎甘平,通络解毒;制南星辛温,燥湿化痰,以除脾肾之害,利精血之化源;制附子、肉桂温肾助阳,阳中求阴;鹿角胶血肉有情之品,补血生髓;山药、牛膝补中养脾,益肝强筋;乌梢蛇、穿山甲活络通经;黄柏苦寒坚阴,泻南补北。诸药相伍,共奏填精补髓、蠲毒化痰之功,颇合病机旨要。服中药同时强的松每周减10mg至15mg,维持2周后,减慢停药速度,2月后停用,中药连服2周。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舌苔渐退。守方稍事加减服用45天,患者生活基本能自理,化验肌酶稍升高。坚持中药治疗病情进一步好转,2013年9月化验血清酶正常,病人仍感乏力,但能胜任一般家务。随访至2014年5月,病情稳定。
2015-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