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云 (河南省郸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7715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治
郭太云 (河南省郸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7715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急性、高位传染病,发病急,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造成巨大影响。为了有效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对养鸡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对鸡类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提出建议,与广大同行和养殖户朋友们交流。
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与防治
由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破坏了鸡体内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因此,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导致各种免疫不能产生正常应答,增加对其他病毒、致病细菌等病原体的易感性,使鸡发生感染。基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对鸡类养殖业造成的危害,各个地区的基层疾病防疫部门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加强对鸡类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工作,并运用现代化的疾病治疗技术,对鸡类传染性法氏囊病进行有效的诊治,从而提高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愈率,降低该病对鸡类养殖业造成的危害程度。
某养鸡场在2016年购买了近2000只雏鸡,在日龄到达第55日时突发疾病,当日4只鸡死亡,第二日死亡数量增加到22只,后陆续有鸡病亡,据有效统计,几天内鸡的死亡数量已经超过300只。鉴于此,该鸡场负责人致电防控中心,请求兽医出诊,帮助诊治。从病鸡临床表现来看,初步诊断为鸡类传染性法氏囊病,后经工作人员综合诊治,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从该病例来看,鸡发病前2~3d左右会出现行动迟缓,不饮不食、步态缓慢、卧地不起等现象,然后病情加重,病鸡出现精神沉郁,缩头,闭目,羽毛蓬乱,畏寒,易扎堆,羽毛松散,排泄物成白色水状,而且会出现啄肛现象,肛门四周的羽毛会沾染许多泥土。随着病程时间加长,病情不断恶化,病鸡会出现鸡头垂地甚至是昏迷的现象。
为了准确查出导致病鸡死亡的原因,可以采用病鸡解剖的方法进行检查[1]。解剖过程中可以发现,病鸡存在严重的脱水现象,法氏囊肿大,由正常的粉红色变为奶油黄色,切开囊腔可见黏膜皱褶有出血斑。肾肿大,花斑状,输尿管有白色尿酸盐沉积。除此之外,病鸡的翅膀下、心肌以及胃黏膜下方,肠黏膜以及腺胃素黏膜乳头周围,存在暗红色以及红色出血点与出血斑。从剖检情况来看可以确诊,导致病鸡死亡的病因就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症[2]。
在对病鸡临床诊断过程中,务必要根据病鸡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死亡病鸡的解剖情况来进行确诊。除此之外,为确保病症确诊的准确性,还可以采用鉴别诊断的方法对病鸡进行病症确诊。所谓的鉴别诊断就是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临床症状表现近似,解剖后的情况与大致相同的病症进行区分,以免导致病症确诊过程中出现失误,影响病症治疗的最佳时期。例如:新城疫、大肠杆菌病、支原体感染、雏鸡白痢等疾病,在临床症状与解剖检查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这就要求诊断者在进行确诊过程中,认真对待病症的诊断工作,加强鸡类相关病症的学习,熟练区分鸡类各种相似的病症,确保病症诊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减少错诊、误诊的情况发生。
隔离病鸡,对重症鸡进行淘汰,对病死鸡和淘汰鸡进行深埋。用2%的NaOH对鸡舍外四周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用0.1%浓度的次氯酸钠对鸡舍进行消毒。
由于治疗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度,而且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反复性极强,因此,该类病症的防治措施主要以预防为主,尽可能降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几率,从而确保鸡类养殖场的良性发展。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原因,一是饲养管理不当导致的鸡舍污染严重,因此,要加强鸡舍卫生管理工作,并采用专用的消毒剂对鸡舍进行定期消毒,以免病菌滋生。
鸡场在进雏前要做好鸡舍及用具的消毒,并保证从健康场引进鸡雏。不同时间引进的鸡雏不能混群,饲养密度也要严格限制,防止密度过大。生产中要采取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以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
对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疫苗接种工作通常在14~16日龄之间进行弱毒疫苗饮水、在24~26日龄采用中等毒力疫苗饮水,在生产前进行灭活苗的肌肉注射[3]。在使用饮用型疫苗过程中,要注意疫苗比例的调和,确保稀释疫苗的饮用水中不含有消毒剂等物质,以免使疫苗在稀释过程中分解,无法达到免疫效果。
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过程中不难发现,该病症能够与新城疫等典型的禽类病症并发,加大了对其进行预防控制的难度。因此,在治疗新城疫过程中,使用新城疫疫苗配合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方法来防治继发性感染导致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
(1)用鸡传染性法氏囊高免蛋黄抗体每只鸡肌肉注射1ml,效果非常明显,第二天死亡明显减少,较重症鸡连注3d,同时用黄芪多糖饮服5d。
(2)配合添加肾肿解毒药进行治疗。用禽肾肿解毒药配合抗菌药饮水,饲料中多种维生素加倍使用,以缓解症状,恢复体质。
(3)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鸡舍温度2℃,并加强饲养管理水平,减少应激反应。
除此之外,治疗可用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还用速效管囊散的治疗效果也很好。
该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自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后,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其病症特性也从典型性的传染性法氏囊病向非典型性转变,尤其是在临床表现以及病理变化方面,突发性以及大面积的死亡现象逐渐减少,但病程却不断延长。(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具有明显的反复性,经常会出现同批鸡多次发病,不同批鸡相继发病的情况,不仅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工作增添难度,也不利于养鸡场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持续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对鸡类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威胁。在该病症未来诊治过程中,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对该病症进行有效的控制,一旦确诊后,必须要及时进行治疗,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病症的传播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对鸡类养殖业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
[1]白登会,熊开明.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经验[J].畜禽业,2014(6):66-67.
[2]张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非典型新城疫混合感染的诊治[J].农家致富顾问,2016(6):44.
[3]苗伍生.由于疫苗饮水不匀引发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