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
(辽宁省葫芦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25000)
浅谈如何科学养鹅
李凯
(辽宁省葫芦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25000)
春季来临,种鹅陆续进入产蛋周期,肉鹅饲养也开始进入准备阶段,现代养鹅业也开始进入集约化发展阶段,鹅类疫病也越来越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做到科学养鹅,在源头杜绝鹅疫病的发生是摆在现代养鹅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鹅饲养相对于肉鸡、蛋鸡还是条件相对落后,很多饲养环境无法达到所需水平。首先,在管理上要为鹅群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饲养密度等环境条件。养殖户的鹅舍没有适当的取暖设备就不要急于进雏,要在天气转暖之后进雏,否则育雏温度不达标,影响卵黄吸收,导致雏鹅体质下降,容易引起大肠杆菌、脐带炎等疾病的爆发,使育雏成活率降低。或者为了达到合适的温度而增加饲养密度,密封鹅舍。使鹅舍通风不良,雏鹅缺氧,这样会使雏鹅吸入过多的氮气、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诱发雏鹅呼吸道系统疾病。养鹅除了注意温度、通风和饲养密度还要注意湿度问题,养鹅通常采用地面平养方式,空气和垫料的湿度都影响着雏鹅健康,空气湿度过大、垫料过湿容易诱发细菌和寄生虫繁殖,发生球虫等肠道疾病。湿度过小则空气中粉尘会增多诱发呼吸道疾病。同样光照也需要注意,光照过强容易诱发 “啄羽”、“啄肛”等问题,光照过弱则会影响雏鹅采食,影响其生长发育。
其次,养鹅要做到合理喂养,应根据鹅群不同生长时期和生长阶段合理搭配日粮,保证营养的全价性和均衡性以增强鹅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合理添加青绿饲料,青绿饲料添加过早会增加鹅胃肠负担,不易吸收,添加过晚则由于鹅采食量大,过多的使用精料不但提高饲养成本而且不利于胃肠蠕动影响消化和吸收。另外必须给鹅群以足够且清洁的饮水,以满足新陈代谢需要,尤其在温度比较高的夏季这点更应特别注意。如果是种鹅群还应该有足够大的嬉水池,
因为鹅在水面上的受精率要远高于在陆地受精率。另外,在饲养过程中还要防止食物中毒,鹅饲料要妥善保管与合理调制,防止霉变和腐败,添加青绿饲料和放牧时尤其注意是否是有毒饲料以及被农药污染的饲料。
鹅的饲养相对粗放些,开放性比较大,活动范围比较广泛,接触病原微生物的几率很高,所以做好消毒工作是鹅病日常防护的方法之一,建立严格的定期消毒制度,消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消毒时要注意定期更换消毒剂,交替使用,以免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影响消毒效果。消毒还要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消毒目的而采取适合的消毒剂。消毒前要注意环境中羽毛、粪便、血液等废物的清除,还要注意环境温度,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免疫接种是防止鹅病的另一个方法,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有效措施。免疫接种要做到科学到位,避免有漏免、少免的情况发生。免疫程序必须根据当地疫病情况、鹅群自身情况、本场防疫情况以及生产规模等综合分析制定,制定好以后还要根据实施后的应用效果不断总结修正。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做好日常管理和消毒免疫工作,就能在根本上消除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染途径,提高鹅体健康状况,避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