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自兵吴雪嘉马洲杨科李乙江
(1,云南省芒市畜牧站678400;2,云南省保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678000;3,云南省德宏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78400)
鸡脂肪肝综合征营养致病机理分析
牛自兵1吴雪嘉2马洲2杨科3李乙江3
(1,云南省芒市畜牧站678400;2,云南省保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678000;3,云南省德宏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78400)
鸡脂肪肝综合征是由于日粮中营养物质过剩而某些营养成分不足或不平衡造成的机体代谢紊乱,肝脏脂肪过度沉积,以肝脏发生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营养性代谢病。本文从营养角度分析该病发生原因,了解其营养致病机理,对养禽业养殖中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鸡脂肪肝综合征;营养致病机理;防治
鸡脂肪肝综合征 (Fatty Liver Syn-drome,FLS)是由于日粮中营养物质过剩而某些营养成分不足或不平衡造成的机体代谢紊乱,肝脏脂肪过度沉积,以肝脏发生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营养性代谢病[1]。临床多表现为肥胖,腹部大而软绵,喜卧,鸡冠和肉髯增大、冠顶端发绀。多发于笼养蛋鸡,其次是肉鸡,发病率通常为1~2%,甚至5~7%,甚至15%以上,死亡率为5%,有时可高达20%。随着我国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FLS频频发生,严重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肝脏是机体脂类合成与分解的代谢场所,在脂类运输中起重要作用。当摄入的糖过多时,剩余能量将通过肝脏转化为脂肪,转运到脂肪组织进行保存;摄入的蛋白不足会导致运输脂肪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肝中多余脂肪运输不出去而蓄积于肝中。当肝细胞损伤或缺乏某些营养物时,内质网蛋白合成功能被阻断,使得脂肪和载脂蛋白不能组合,不能从肝细胞中除去,导致脂肪的产生速率比输出速度快,大量脂肪在肝脏中积累,引起肝脂肪变性,肝脏易碎,并且血管破裂,形成脂肪肝综合征。
长期喂过量高能低蛋白饲料,高能的碳水化合物易于转化为体脂,低蛋白饮食不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来合成载脂蛋白与脂肪运输脂肪到肝外组织,导致肝内脂肪积累。尤其是蛋鸡,产蛋期间在雌性激素作用下,肝合成脂肪能力增强,而运输脂类物质的载脂蛋白不足,运往卵巢的脂肪自然减少,肝内脂肪不断蓄积,形成FLS。
高蛋白低能日粮的蛋白能量比大可诱发FLS[2]。给蛋鸡饲喂高蛋白低能日粮,部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在脱酰胺作用中可以作为葡萄糖的能量产生,肝脏中的能量转化为脂肪,而氨中产生的大量氮在肝脏中可以合成尿酸,增加肝代谢负荷,促发生FLS。
维生素E、生物素、胆碱、月族维生素和蛋氨酸等亲脂因子是合成载脂蛋白的原料物质。当日粮中缺乏这些物质时,肝内脂蛋白合成受阻,肝内脂肪不能运输到肝外组织而沉积在肝中,进而引发FLS。
有研究表明,脂肪肝的发生与肝内脂质氧化过度有关,机体通过酶系统和非酶系统产生的自由基可与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所形成的脂质过氧化物可破坏细胞膜结构,使组织细胞受损。Zn、Cu、Fe、Mg等参与机体酶活性的调节,Se具有清除机体活性氧自由基的功能。其缺乏都会影响自由基产生和清除之间的平衡,进而引发FLS。有报道,FLS发生与蛋鸡日粮中Ca含量偏低有关。开产期蛋鸡摄入的Ca含量过低,没有足够的Ca源用于蛋壳的形成,过多的脂肪不能用于卵黄的形成而沉积于肝中促成FLS。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是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本文从其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4类营养物质分析了FLS的营养致病机理,为家禽饲养FLS的营养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1]曹谨玲,陈剑杰.鸡脂肪肝综合征[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12):35.
[2]卞汝霖.应激诱发高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J].中国兽医杂志,1996(9):41.
李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