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庆山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木子乡畜牧兽医站635017)
猪蓝耳病诊治体会
谭庆山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木子乡畜牧兽医站635017)
猪蓝耳病对猪繁殖及生长过程危害极大。本文对猪蓝耳病及其流行病学进行分析,并针对该病症的临床症状对如何有效诊治进行讨论。
猪蓝耳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治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一种常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以耳朵发紫、呼吸困难等为主,因此也被称为“猪蓝耳病”。而在猪场中,由于孕期母猪与仔猪免疫系统与其他时期的猪相比最低,这两个时期的猪获病后,流产及死亡率皆最高。到目前为止,猪蓝耳病是我国各地区养猪也发展过程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种类之一,同时也是阻碍我国养殖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我们及时掌握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原理,并根据猪的临场症状等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猪蓝耳病主要是由猪繁殖及呼吸病病毒引起,由于该病症主要影响猪体内呼吸及繁殖器官,因此,该病又曾被称为 “猪流行性流产及呼吸综合征”;而由于猪在发病后耳朵发紫,则又被称为 “蓝耳病”。而猪一旦患有猪蓝耳病,该病毒会迅速入侵其繁殖系统及呼吸系统,且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极大损害猪机体健康,同时也为养猪人员带来极大损失。而目前我国更是出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且并无特效治愈药物,因此,我们需进一步加强对该疾病的分析与研究。
第一,猪蓝耳病属于急性病,疾病传播速度极快,仔猪发病率高达100%,而其死亡率也超过50%;母猪得病后流产率也在30%以上,对猪机体健康损伤程度极大。第二,该病症在猪龄、性别、品种方面均无差异性,同时也不受气温季节制约,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第三,在所有发病猪中,育种猪和母猪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第四,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较多,可通过运输工具、清扫工具、人员饲养、蚊虫叮咬及配种等接触过程中传播病毒,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该病毒在其他动物种类及人类中出现相应症状。
由于在养殖场中猪种类的具体划分不同,其身体机能等方面皆存在一定差异性,这些猪在临床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其表现为体温升高、厌食、呼吸困难及呕吐等,而部分母猪在发病期间会出现腹部、尾部及腿部等发绀症状,而妊娠过程中,母猪发病时会在后期出现流产、死胎、早产及木乃伊胎等情况,而其死胎几率则高达80~100%。
其表现为打喷嚏、瞌睡、厌食且性欲极强,但由于其身体机能存在异样,公猪在此时精子成活率较低,且白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并伴有膀胱炎等症状。
其表现为轻微呼吸道疾病症状,而当病情加重时会出现高热、肺炎、腹泻及血便等。
其表现为呼吸困难、肌肉颤动及打喷嚏等,其死亡率为80~100%。如若母体带有蓝耳病病毒,那么新生仔猪在出生后不久便会死亡,而存活下来的仔猪也因携带该病毒而存在体质弱、易腹泻等症状,且其再次感染几率极大。
采集心血和肝脏组织,在37℃恒温箱中通过普通琼脂培养基和巧克力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革兰氏染色,结果均未见细菌生长。
采集流产母猪及流产仔猪心血各5mL,分离血清,以猪蓝耳病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盒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所测血清样品中PRRSV抗体均为阳性,阳性率达100%,说明存在PRRS野毒感染。
首先,对发病程度极为严重及已病死的猪采取淘汰或深埋措施,并将发病相对较轻的病猪进行整体隔离;其次,每日用20%石灰乳对猪场内的猪舍、其他活动区域及饲养工具等进行充分消毒;最后,严格禁止将病猪运输出去,并且在猪蓝耳病病症消失且不在出现猪死亡现象后两个月,对所有猪进行彻底消毒之后才可解除隔离。
利用PRRS灭活疫苗按照2头份/头的规格对产生猪蓝耳病猪场内所有猪群进行紧急接种,避免出现病情扩散的情况。
对已感染的病猪要进行对症治疗,以减少死亡和疫情流行。药物采用:泰妙菌素150mg/kg+阿莫西林400mg/kg拌料饲喂,15d为一个疗程,同时配合肌注地塞米松 8~10mg/次+维生素月12300μg/次, 1 次/d, 连续治疗 7d。
综上所述,猪蓝耳病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极大,且无法使该病毒在猪体内呈现阴性,因此,在具体防治过程中,需要通过针对实际情况合理采用药物对该病症进行治疗,进一步达到促使我国养猪业稳定运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