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水 (河南省泌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463700)
猪皮肤创伤药物治疗方法
王德水 (河南省泌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463700)
按照形成的原因猪常见外伤可分为咬伤、刺伤、切伤、挫伤等闭合性外伤。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出现全身反应,需要及时处理治疗,生产中加强管理,避免外伤发生。
猪;皮肤创伤;药物治疗;方法
创伤是皮肤或肌肉组织发生损伤。猪常见外伤一般分为咬伤、刺伤、切伤、挫伤等闭合性外伤。常见外伤局部有红肿、痛,损伤处皮肤呈深色,开放性外伤可见创口,如体腔内脏器损伤易引起继发性感染,会出现全身反应。
新鲜创伤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肿胀与疼痛等症状。创口不愈引起创伤部位的机能障碍。不同圈猪只进行混群时要加强管理,避免殴斗。尤其防止种公猪外逃互斗,避免追捕时发生创伤[1]。
出血外伤可压迫结扎血管或用止血钳等器械进行止血,再涂上红药水等消毒。如闭性外伤,可进行涂抹5%碘酊或鱼石脂软膏等,外伤应及时处理伤口,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干净,再敷上消炎粉。如伤口过大,需采用结节缝合,留排泄孔。创伤较深时用消毒的纱布条塞进伤口内作引流,至伤口内无炎性渗出物,肉芽增生良好为止。根据伤情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根据有无细菌感染化脓情况,分为新鲜创和化脓感染创。新鲜创表现为出血、疼痛和一定程度的机能障碍,创伤周围有不同程度肿胀。化脓感染创是指创内被细菌感染,出现化脓性炎症[2]。
猪皮炎肾炎是由圆环病毒引起,死亡低,发病率高,病程长,主要侵害皮肤和肾,多发展成为皮肤受损的疾病。夏秋季节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分为败血型、疹块型和慢性型。病猪体温41℃以上,表现为精神不振,鼻镜干燥,口渴,减食或停食,大便干燥;在耳根、前胸、背部、腹部、大腿上均有形状大小不一、界限明显、扁平肿胀的红色疹块,指按褪色[3]。
猪皮肤发炎也会造成猪的皮肤损伤。对新鲜创,如果创缘整齐,创内无破坏组织和异物时,用生理盐水洗净、擦干后撒布青霉素或消炎粉,再用5%碘酊涂擦创口周围,根据创口大小可行缝合或开放疗法。如创口内有异物或损伤的组织、血块,应修整创缘,清除异物,用0.1%高锰酸钾洗冲,撒布消炎药物,外涂碘酊,缝合,包扎。
对化脓创,要彻底排出脓汁,清除污血坏死组织,用0.2%高锰酸钾洗涤,再用3%双氧水冲洗。如创道较深,可扩大创口或用灭菌纱布条沾0.2%雷夫奴尔引流。
对肉芽创治疗时注意保护肉芽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如创面有少量脓汁,可用生理盐水或雷夫奴尔溶液冲洗,撤布消炎粉、碘仿。无脓汁时,用灭菌纱布条沾上磺胺乳剂或鱼肝油软膏敷于创面上。
猪疥癣又称猪癞,由疥癣虫寄生引起。对仔猪为害严重,常成为僵猪。寒冷季节发生较多。多寄生于猪的耳、眼、背、臀部及体侧皮肤深层,导致皮肤发炎发痒,常落屑、脱毛。皮肤呈污灰白色,干枯,增厚,粗糙现皱纹,无弹性,有痂皮,常擦痒不止。病猪生长停滞,精神萎靡,日渐消瘦,重者可引起死亡。
猪玫瑰糠疹的特征是在皮肤发生浅红色糠疹,皮肤病变多发生在腹部和乳头,严重者也向全身扩展。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多发于哺乳期仔猪,10日龄之前极少见,每窝l~2头发病,或多数发病,一般发病率约50%。
猪渗出性皮炎是猪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由条件性致病菌葡萄球菌引起的,病猪会出现全身皮肤油脂样渗出性皮炎症状,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不会造成死亡,但多会愈后不良。
[1]陈涛,付小兵,伍津津,等.bFGF与MSCs自体移植对猪皮肤创面PCNA和Ⅷ-R Ag表达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78.
[2]许琴,卢开柏,王芳,等.猪与人皮肤组织结构的比较[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9):57.
[3]范伟杰,杨志明,罗静聪,等.脱细胞猪膜与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修复猪创伤性皮肤缺损的比较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46.
王德水 (1975.4-),男,河南省泌阳县人,大专,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