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 (贵州省盘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553537)
关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思考
陈龙 (贵州省盘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553537)
我国是一个养殖生产和消费大国,畜禽饲养总量和畜禽产品总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然而,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发生病死动物流向餐桌引起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和病死动物处理不当而成为社会媒体热点,病死动物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同时也给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了病死动物带来的重大危害,并提出了有关的对策措施。
病死动物;危害;无害化处理;对策措施
病死动物污染环境、易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和传播动物疫病,特别是病死动物在腐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寄生虫和虫卵,它们会成为病毒的传播介质,导致健康动物染病,甚至会引发规模化的瘟疫[1]。此外,动物病死后其体内的有毒病菌会不断繁衍,由于动物死前使用大量的药物会导致病菌变异,从而产生抗药性,使疾病更加难以控制,危害畜禽健康。
(1)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有效运行机制。首先针对不同地区动物的存拦量、养殖量、养殖密度和养殖方式采取不同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其次,加强宣传力度,定期组织畜禽行业相关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培训,讲解相关兽医用药知识,提高防疫意识,从根本上减少疫情发生和发展。最后,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让人们能够分辨出哪些是病死动物,这样能够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建立完善的病死动物收集体系。不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无害化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辐射范围合理设置病死动物收集点,收集点覆盖养殖场和乡镇村,大型养殖场要配备小型冷库,中小型养殖场要配备低温冰柜,乡镇要建设冷库或购置冰柜临时存放病死动物,收集点要配备专业运载工具。
(3)建设无害化处理厂,配备专业的尸体运送车辆和专业的无害化处理设备。实施政府主导,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集中处理养殖场和散养农户的病死动物。
(4)选择适宜的无害化处理方式。目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主要包括深埋、焚烧、高温高压化制、生物发酵和深窖药品浸泡化制等5种方法,无害化处理原则是:一要就近处理;二要最大程度节约成本和资源;三要对发生一类动物疫病以及炭疽、结核等重大动物疫病必须实施工厂化焚烧处理。
(5)对病死动物现场查验取证。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在进行日常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时要及时进行调查取证,首先保护好现场,留好证据,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询问并做好笔录。调查取证最关键的就是做好病死动物的摄像和拍照,因为这是最直接的证据[2]。此外,工作人员在进行调查时首先是通过肉眼进行观察,如果不能确认,最好进行采样送检,通过实验室进行鉴定,这样能够得到最科学的结论,在检测后要保存好检测文件,并让业主在采样文书上进行签字,保证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
(6)建立养殖、运输环节、屠宰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补偿机制。养殖运输环节动物染疫死亡是正常现象,屠宰企业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政府部门要出台政策,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补偿,使养殖企业 (户)和运输经营者减少损失,从而愿意积极配合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规定处理动物尸体。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在保护环境、肉食品安全、保障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动物产地、运输、流通、冷藏、屠宰、加工等环节的监管以及利用媒体、电视加大对法律法规、动物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以及无害化处理方法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和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从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1]钱云.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3,34(2):80-84.
[2]冯华兵,李燕伶.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监管长效机制的建议[J].中国动物保健,2013,1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