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贵乎精,学贵乎博”

2017-01-14 10:44:34
中医药通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科变通处方

中医文化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此乎,则医之能事毕矣。”

这段话,见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名医赵濂(字竹泉)的《医门补要》,是对中医在业务上提出的标准和要求,也是作为一名良医所应具备的条件。“医贵乎精,学贵乎博”,是强调要精通医术,博览群书,博通古今。“识贵乎卓,心贵乎虚”,是说医生在学习中要认真思考,增强辨识、分析能力,力求提出新的见解,不要做书本的“奴隶”,并要防止随着学识的增长而滋生骄傲情绪。

“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是说一个人不可能在业务上门门通晓,科科精熟,应该有所专擅;如果讲学或著述,则要注意显畅易晓,避免模棱两可、义晦辞涩。“法贵乎活,方贵乎纯”,这是对临证立法和处方的具体要求。医生治病,除熟悉所治病症的基本治法外,尚须知常识变,掌握变通的活法而又不越规矩、法度;至于处方,当力求纯净,切记杂糅。“治贵乎巧”,是说治病要巧治,它与“法贵乎活”是相辅相成的,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之一。所谓“效贵乎捷”,即争取较快地获得良效,不要优柔寡断,丧失治疗良机。

做一个高明的医生,实非易事,但也并非高不可攀。赵濂认为,只要掌握了上述各点,“则医之能事毕矣”。赵氏本人就是一位学识渊博,精于临症,熟悉古法而又善于在治法上变通和创新的医学家。“医贵乎精”这段话虽然文字不长,但内涵丰富,对后人有启迪作用。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猜你喜欢
科科变通处方
透析经典模型 灵活拓展变通
人间处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34
科科(4)
科科(3)
科科(2)
科科(1)
从俗从宜,各安其习——《理藩院则例》对《大清律例》刑罚规定之变通
法大研究生(2017年2期)2017-04-18 09:05:51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处方
小说月刊(2015年1期)2015-04-19 02:04:16
英汉翻译中的意象转换与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