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2017-01-14 08:03柯雪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9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心肌梗死

柯雪莲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柯雪莲

目的 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114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7例。对照组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 观察组予以甘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 高于对照组的80.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14,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77%, 低于对照组的6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622,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能够获取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因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普及性应用。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并发症

患者在产生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之后, 通常会产生心肌缺氧或是缺血的临床症状, 且伴随着堆积代谢产物的不良现象,致使患者心肌功能出现不全, 进而增高了临床致死率。在临床治疗中静脉溶栓属于十分简便且经济的方法, 能够对患者们左心室的功能进行明显性改善, 成为在治疗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疾病重要方法[1]。因此, 本文选取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临床治疗之中的效果及并发症产生状况, 现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7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20例, 年龄56~76岁, 平均年龄(64.1±6.0)岁;观察组中男36例、女21例,年龄57~75岁, 平均年龄(63.6±5.9)岁。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皆是在知情状况下参与本次研究, 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临床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的治疗前, 需予以300 mg的阿司匹林进行嚼服, 予以300 mg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进行口服以及实施常规的治疗。在该基础之上, 对照组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 其剂量为2~150万U, 将其加入至剂量为100 ml的NaCl溶液中, 确保在30 min之内在患者静脉端滴注完毕, 在6~8 h之后与皮下进行5000 U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注射, 持续使用7 d。而观察组则予以甘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 使用剂量为50 mg。有8 mg在静脉端进行推注, 且在1~3 min之内推注完毕, 剩余的42 mg在患者的静脉端进行滴注, 且在1.5 h之内将其滴注完毕。而后将低分子肝素钙泵入, 速度为800~1000 U/h, 持续泵入的时间约48 h。在皮下进行5000 U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 持续使用5 d[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若患者临床症状彻底的消失, 经有关检查以及心电图遗留下的异常Q波除外, 其他指标均显示为正常, 且较好控制了并发症的产生, 则视为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显著的改善, 经有关检查以及心电图呈现稳定,且血清酶也恢复至正常值, 但是依旧存有异常的Q波, 而T波却得以改变, 有效控制了并发症的产生, 则视为有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有关检查以及心电图或是并发症的产生状况皆有改变, 乃至出现了加重的现象, 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显效30例, 有效24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显效20例, 有效26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80.70%。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14,P<0.05)。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出血1例, 心律失常2例, 再梗死1例, 心源性休克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8.77%;对照组出血9例, 心律失常13例, 再梗死7例, 心源性休克6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1.4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622,P<0.05)。

3 讨论

在有关研究之中已经表明:尽早或是尽快对临床患者予以静脉溶栓临床治疗方案, 能够对近期的预后效果进行改善[3,4]。在临床的不断实践之中已经证实, 运用阿替普酶实现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阿替普酶为纤溶酶原激活剂之一, 其血栓的部位为纤维蛋白。纤溶酶原与阿替普酶进行联合形成了三体复合物, 其中纤溶酶原能够被激活进而转变成纤溶酶, 溶解了血栓, 但是对于循环中的纤溶酶原没有显著作用, 所以在局部性溶栓中具有很强的临床治疗作用[5-7]。

尿激酶是第一代临床溶栓药物, 对于其纤维蛋白没有选择性, 从而会产生对纤维蛋白的全身性溶解状况, 故在现代临床的治疗之中极易产生严重性的并发症, 但是, 在一些基层的各大医院之中, 由于医院自身以及患者等多种状况的限制及制约, 令它在应用之中可以持续延续下去[8-10]。由于阿替普酶无法对纤溶酶原进行激活, 故在安全性方面比较高。进行静脉溶栓的临床治疗前, 需予以患者们一定剂量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以及阿司匹林, 能够获取更确切的疗效[11,12]。

在本次临床研究之中,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 高于对照组的80.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14,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77%, 低于对照组的6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622,P<0.05)。表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治疗效果方面明显好于尿激酶静脉溶栓,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更高的价值, 能够提升治疗的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这和有关文献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3-15]。

综上所述,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临床患者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临床治疗, 获取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在治疗中可作为安全、高效以及可靠的方法之一。

[1] 殷永平.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5(2):123-124.

[2] 袁媛.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18例临床观察.基层医学论坛, 2015(23):3227-3228.

[3] 赵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2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民康医学, 2014(7):62-63.

[4] 张世江.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1, 14(6):528-529.

[5] 管红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59):155-156.

[6] 刘艳红.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海峡药学, 2015, 13(8):155-156.

[7] 刘为生, 李海霞, 贾红, 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价.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0):96-97.

[8] 石洪艳.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医学信息, 2015, 28(1):213.

[9] 刘晓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13):148-149.

[10] 于亚男, 马洪滨, 孙奇.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4):190.

[11] 方红娥.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科技创新导报, 2015, 12(20):217.

[12] 邹勇.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应用阿替普酶的临床观察.医学信息, 2016, 29(2):67-68.

[13] 李佑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世界中医药, 2015, 28(a01):131.

[14] 张庆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15):156-157.

[15] 许云.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1):27-2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9.062

2017-03-09]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