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富芳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万富芳
目的 分析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差异性, 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128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 根据手术入路位置分成左胸组(左胸入路手术)和右胸组(右胸入路手术),每组64例。对比组间在手术指标、肿瘤疗效、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组手术时间(203.53±41.59)min、术中出血量(200.57±85.61)ml多于左胸组的(152.61±34.57)min、(79.65±14.93)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组2年生存率87.50%(56/64)、中位无瘤生存时间(20.28±2.61)个月、2年内复发率15.63%(10/64)优于左胸组的71.88%(46/64)、(14.35±2.75)个月、35.94%(23/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胸入路和左胸入路手术各有千秋, 左胸入路手术能够避开重要脏器的影响, 手术操作难度低, 损伤小,并且处理胃段时更符合生理结构特点, 术后恢复更为理想;右胸入路手术由于重要器官的遮挡, 手术操作难度大, 损伤性大, 术后恢复慢, 但术中彻底清扫各处淋巴结, 根治性疗效更佳, 故建议根据术者经验、患者病情及耐受程度等因素科学选择适宜方案。
右胸入路手术; 左胸入路手术;胸中段食管癌
食管癌属于高发恶性肿瘤之一, 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病灶是食管癌最为重要的治疗方式[1-3], 但是由于不同手术入路之间在手术特点、手术效果上不完全相同, 因此, 合理选择手术路径对于食管癌预后极为关键[4,5]。本研究立足临床实践, 通过观察两种常用的手术入路对胸中段食管癌疗效的影响, 旨在为临床合理制定手术路径提供客观依据,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选取本院胸外科2012年5月~2014年11月应用外科手术治疗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128例为分析对象。病例选取标准[6]:①术前经全面检查诊断为胸中段食管癌, 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食管癌;②术前影像学检查未见周围浸润、远处转移等;③能够耐受手术, 知情同意手术方案, 在术前已自愿签订手术同意书;④排除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者;⑤排除合并心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其他系统恶性肿瘤等其他病变者;⑥排除70岁以上老年患者;⑦排除失访者。将所有入选患者根据所选择的手术入路分为左胸组和右胸组,各64例。左胸组中男35例, 女29例, 年龄37~68岁, 平均年龄(49.63±4.82)岁, 肿瘤直径3.5~10.5 cm, 平均肿瘤直径(5.24±2.13)cm, 术后病理分型包括41例鳞癌、23例腺癌;TNM分期分析显示32例Ⅰ期、20例Ⅱ期、12例Ⅲ期;右胸组中男34例, 女30例, 年龄36~69岁, 平均年龄(49.15±4.76)岁,肿瘤直径3.0~11.0 cm, 平均肿瘤直径(5.31±2.12)cm, 术后病理分型包括40例鳞癌、24例腺癌;TNM分期分析显示31例Ⅰ期、22例Ⅱ期、11例Ⅲ期。两组男女比、年龄、肿瘤直径、癌症病理分型、肿瘤TNM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右胸组 右胸入路手术: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辅助通气下, 将患者呈平卧位摆放, 并将右侧胸部垫高45°,选择右前胸第4肋间隙作为手术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进入胸腔, 探查整个胸腔情况后, 明确肿瘤位置, 并确定无周围浸润、手术禁忌后, 游离肿瘤、胸段食管, 切除肿瘤病灶, 并对食管旁、纵隔、喉返神经旁等处的淋巴结进行常规清扫。此后, 在腹部正中做一手术切口(长度10 cm), 常规入腹腔, 探查腹腔, 游离胃体, 保留胃网膜右动静脉, 清扫胃周和贲门处的淋巴结, 将胃通过切割缝合器制成管状, 钝性加大食管裂孔直径, 待能通过3横指后, 在左颈部做斜切口(长度5 cm), 将颈段食管充分游离后, 切除2/3食管并清扫颈部淋巴结, 将管状胃经右侧胸腔牵引至颈部, 通过吻合器将管状胃和食管吻合, 缝合胃壁和胸顶部胸膜, 查无异常, 术毕,关胸。
1.2.2 左胸组 左胸入路手术:麻醉以及术中通气方式与右胸组相同, 手术中患者呈右侧卧位摆放, 并垫高肩部, 在左胸后外侧第6肋间作手术切口, 常规入胸腔后, 先探明胸腔情况, 游离肿瘤、胸段食管后, 钝性分离主动脉弓和弓上食管至锁骨上方, 清除肿瘤并清扫食管旁、纵隔的淋巴结。在肝脾间作一切口, 切开膈肌, 游离胃, 保护好胃网膜右动静脉的基础上, 清扫腹腔干血管、贲门周围的淋巴结, 制作管状胃 (同右胸手术), 在左颈部作纵行手术切口, 向上牵引管状胃完成颈部食管-胃吻合, 查无异常, 关闭手术切口,术毕。
术后全部患者均接受抗感染、胸腔引流、切口换药、对照治疗等胸外科癌症术后常规处置。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从进入胸腔开始计时, 至关胸时停止)、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2年, 统计术后1年、术后2年的生存率和复发率,同时记录中位无瘤生存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右胸组手术时间为(203.53± 41.59)min, 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6.87±2.06)枚, 术中出血量为(200.57±85.61)ml;左胸组手术时间为(152.61±34.57)min, 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6.93±2.07)枚, 术中出血量为(79.65±14.93)ml,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左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生存情况和复发情况比较 右胸组1年生存率为95.31%(61/64), 2年生存率为87.50%(56/64), 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0.28±2.61)个月, 2年内复发率为15.63%(10/64);左胸组1年生存率为93.75%(60/64), 2年生存率为71.88% (46/64), 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4.35±2.75)个月, 2年内复发率为35.94%(23/64)。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2年生存率、复发率、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治疗能够彻底切除肿瘤原发灶, 是目前食管癌最为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 但是由于食管位置特殊, 手术危险较高、难度较高, 因此科学选择手术方案极为重要[7-11]。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食管癌手术主要为左胸入路手术和右胸入路手术, 两种入路方法不仅手术切口位置不同、术中操作有所差异, 而且在治疗效果上也有较大区别[12-15]。而临床关于两种手术价值和预后效果的研究尚无结论, 各中心争议较大。本实验结果显示, 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组手术时间(203.53±41.59)min、术中出血量(200.57±85.61)ml多于左胸组的(152.61±34.57)min、(79.65±14.93)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组2年生存率87.50%(56/64)、中位无瘤生存时间(20.28±2.61)个月、2年内复发率15.63%(10/64)优于左胸组的71.88%(46/64)、(14.35±2.75)个月、35.94%(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右胸手术远期疗效更理想,更符合根治性治疗原则, 考虑上述差异主要与两种手术各自特点有关, 其中左胸入路手术在手术时, 能够避开重要脏器的影响, 手术操作难度较低, 手术损伤较小, 并且处理胃段时更符合生理结构特点, 因此, 术后恢复更为理想, 而右胸入路手术由于主动脉、肝脏、肺等重要器官的遮挡, 手术操作难度较大, 损伤性较大, 术后恢复较慢, 但是由于其在术中彻底清扫各处淋巴结, 因此, 其根治性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 左右胸入路手术根据优缺点, 在进行食管癌手术时, 应根据术者经验、患者耐受程度等因素科学选择适宜方案。
[1]张金敏, 张松林, 胡旭. 两种手术路径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吉林医学, 2014, 35(18)∶3925-3926.
[2]袁君, 宗振峰, 杨博, 等. 微创McKeown术与左后外切口路径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8(27)∶3320-3323.
[3]韩晓霞, 韩萍, 杨玉伦.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感染预防性措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12)∶3006-3007.
[4]张华勋. 不同手术入路在中段食管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3)∶41.
[5]李鹏程, 郑波, 姜大勇. 经Sweet或Ivor-Lewis路径在食管癌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疗效.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10)∶25.
[6]薛肖雷. 左右胸不同路径手术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中国医药导刊, 2016, 18(3)∶219-220.
[7]黄建, 李仙娥, 匡裕康, 等. 经左、右胸两种不同的手术入路对食管中下段癌疗效的影响. 实用癌症杂志, 2014(11)∶1422-1424.
[8]宋召喜, 王宪慧.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的效果比较.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2)∶111-112.
[9]李中正, 周荣根.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的效果比较.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5)∶86-87.
[10]韦江启, 赵呈华.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15)∶104-105.
[11]吴颖猛. 食管癌患者不同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21)∶28-29.
[12]赵大明.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的临床探讨. 吉林医学, 2013, 34(8)∶1494-1495.
[13]户安喜, 张晓芳. 两种不同手术路径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疗效比较. 医学信息, 2015(32)∶365-366.
[14]李跃成.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的效果对比.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32)∶128-129.
[15]张明星, 聂志勇.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的效果比较.医药前沿, 2016, 6(17)∶381-38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2.029
2016-12-27]
116300 辽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胸外科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