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历史走向未来
——人社部社保中心文化陈列室开展侧记

2017-01-13 05:16本刊编辑部
中国社会保障 2016年11期
关键词:陈列室展柜人社部

文/本刊编辑部

由历史走向未来
——人社部社保中心文化陈列室开展侧记

文/本刊编辑部

民生“长城”

一部社保史,既是社会保险的业务史,更是社会保险人的奋斗史。来到这里,你不仅仅是一个看客,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10月18日上午,随着披在墙上的红绸布徐徐落下,“用忠诚实干,铸就民生长城——社会保险经办回顾展”金灿灿的两行文字映入人们的视线。人社部副部长游钧率领相关社会保险业务司局负责人共同参观了人社部社保中心文化陈列室。这个陈列室展览空间有100余平方米,墙体展览面积达300多平方米,设有8个实物展柜,藏品近百件,整体凸显“社保蓝”主题色调,艺术风格庄重、简洁、明亮。

“朱总理曾经提出,社会保险‘关乎国运,惠及民生’,就是出自于此。”游钧副部长指着展柜里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圈阅签批的一份文件说。

整个展览分为发展历程、加强系统行风和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保险经办领域国际合作、领导关怀4个部分,人社部社保中心主任唐霁松现场当起了“解说员”,逐一介绍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珍贵史料和难忘的历史瞬间。

“两个确保”、扩面征缴、“两江试点”、行业统筹下放、社会化管理服务……唐霁松声情并茂地讲解着:“我们曾经参与其中,那是一个激情迸发、奋勇争先的战斗年代。”游钧副部长不时点头称赞,并指着2000年全国社会化工作会的合影照片打趣地说:“是啊,你都从小伙儿熬成满头白发了。”

今年7月,人社部社保中心在搬到新址办公以后,除了紧锣密鼓地筹备“央保”经办工作外,更挑起了筹建文化陈列室的重任。为什么要建文化陈列室,人社部社保中心副主任徐延君告诉本刊记者:“为了总结社保发展历史、传承社保文化,弘扬社保精神,缅怀前辈功绩,启迪和教育后人,我们以启动中央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契机,对30年来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所走过的光荣历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以文字、图片和实物等方式展现给大家,希望以此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荣誉感,振奋精神,凝心聚力,为不断开创社会保险经办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一部教科书,历史是进步的阶梯。唐霁松认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走过的30年,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社会保障决策部署的30年,是开创事业、提升管理、为民服务的30年,是构筑自身体系、打造战斗队伍的30年。唐霁松表示,社保经办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社保人传承与发展铸就的历史,从过去没有专门的经办队伍到今天已发展全国7900多个机构、18.4万人的一支大军,社保未来将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在。

社保之路

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深化历史,需要以“史”为纲,更需要以物证史。文化陈列室里最让人驻足流连的是展柜里一批珍贵的历史实物,唐霁松称之为“社保历史的宝贝”。从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保险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动保险,从1948年12月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布的《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到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及社保历史上最早的劳动保险登记证、劳动保险金缴款书、养老退休核准通知书、劳动保险待遇证、公费和劳保医疗证,还有中国最早推出的社会保险IC卡、中国首发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纪念封等实物。

在文化陈列室的实物展柜里,历史变得鲜活而又充满了趣味。新中国成立初期,最早的生育保险待遇是发给五尺红市布。为什么会给发红市布呢?在1948年颁布的《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时劳动保险条例》里可以寻觅到这样的答案:女工人生育时,发给相当五尺红市布的钱作为生育补助费。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正是沿袭了《东北条例》的规定。五尺红市布,按当时的市价1.6万元旧人民币(折现人民币1.6 元)。因此,《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在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付给生育补助费,其数额为五尺红市布,按当地零售价付给之。

在文化陈列室的实物展柜里,红色的公费、劳保医疗本,医院的“三联单”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90年代特有的温暖记忆。

在实物展柜前,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家属劳保供养证引起了游钧的注意。这是原上海电机厂职工家属的劳动保险证,记载了职工张长发及其供养的妻子吴小妹、6名孩子、赡养的母亲顾招英9口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能享受到的劳动保险待遇和家属劳保福利待遇。陈旧泛黄的证书上,一张张或洋溢着幸福或充满稚气的黑白照片既铭记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更承载了中国社保事业发展的厚重足迹。

社会保险经办回顾展能够焕发社保人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承载着社保人的责任与梦想。游钧饶有兴致地参观完文化陈列室后,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社保文化建设非常有意义,充分体现了社保“关乎国运、惠及子孙”的真义。同时,他勉励社保中心与信息中心一起抓紧建设社会保险调度中心,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参观中不断有人追问,文化陈列室里的这些“社保历史的宝贝”是怎么来的呢?据了解,这些历史实物是《中国社会保障》杂志在推出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系列特别报道期间,本刊记者刘洪清通过大量走访民间旧货市场、书市,以及网络收购而来。在浩瀚的收藏市场中淘“社保之金”,需要发现的眼光和挖掘的能力。令他至今颇为遗憾的是,2008年他在某文物收藏网站上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首张劳动保险宣传海报,出价5000元,就在他犹豫之间这份拍品被其他买家拍走,失之交臂。其后,他成为了一个社保历史文化保护和抢救的有心人,养成了经常逛旧货市场和文物收藏网站的爱好,8年的时间累计自费收购社保文物资料500余件。其收藏的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诸多社会保障文物资料尚未列入本次展览范围。

“欲知大道,必先通史。那些泛黄的纸页,记录着社保发展的过去,它静静地诉说着历史,启迪着未来。每当翻阅起这些社保老物件,我心头涌起的都是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刘洪清如是说。

社保之魂

任何一项事业的蓬勃发展,都离不开文化建设,唯存“史”之厚重,方知事业之兴衰。“社保之魂”就是“史”的存在。“让历史走进今天”,既要“珍藏历史”,更要“挖掘历史”;“让历史启迪未来”,既要“研究历史”,更要“激活历史”。

“探社保钩沉,知行业源流”是刘洪清心中的一种社保执念。本刊自2014年起为其开辟了“社保钩沉”专栏,迄今为止已发稿34篇。“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从孝问社保何处来,到考证古代的“社保法”,从追溯重阳节的起源,到争论谁是“最老的大爷”……“社保钩沉”专栏穿越历史的时空,详解中国社会保障的前世今生,认识现实与历史的关系,把握和预测社保的未来和走向。

通过社保历史文化的抢救和保护,进而为社保人珍藏一份宝贵的记忆。期待通过社保文化陈列室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社保经办机构从业人员、老一辈社保人捐赠或提供线索、向社会征集,汇聚社保全行业智慧和力量,群策群力,不断收集和完善,丰富和充实社保文化陈列室的馆藏。

近日,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原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陈刚也参观了社保文化陈列室。胡晓义表示,社保改革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示了高层领导的关怀、胆识、魄力和决心,体现了社保人的理念、价值、精神和气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社保事业薪火相传,我们对历史有守护,对未来也有眺望,我们应发挥社保文化建设新阵地的作用,做好社保事业的引领传播。当中国社会保障的历史文化融入每个社保人的生命里,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勃勃生机的社保春天!

猜你喜欢
陈列室展柜人社部
博物馆临时展览中的展柜优化设计思考
人社部六大举措推动提升全民数字技能
超越“展”与“藏”
购物商场装饰设计与展柜设计的关键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陈列室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影音与艺术的跨界合作展示 拜访香港亚洲影视的陈列室
人社部就业扶贫专项组专职副组长、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尹建堃: 全面推进就业扶贫工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乡情村史陈列”助乡愁永驻
人社部印发通知贯彻落实《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
2018,你的收入与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