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毅波,李松,刘俊仙,余坤兴,刘红坚,刘丽敏,卢曼曼,刘欣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
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高产栽培技术
何毅波,李松*,刘俊仙,余坤兴,刘红坚,刘丽敏,卢曼曼,刘欣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
为了进一步规范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因地制宜地加快该品种的推广,达到果蔗高产、稳产和优质,通过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分析其主要特征特性、产量结构、品质、适应范围和利用前景,明确了该品种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及种茎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技术,适用于广西、广东等果蔗产区中高产肥力田地种植。
桂果蔗1号;产量构成;田间管理;栽培技术
桂果蔗1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拔地拉(俗称黑皮果蔗)为供体选育而成的芽变品种[1-2],于2014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桂审蔗2014004号)。该品种植株高大直立,节间长度长,大小均匀,高产、稳产,清甜脆口,其农艺性状、商品性状均优于拔地拉,目前在广西、广东等地有大面积种植。为进一步规范其高产栽培技术,在大面积试验示范和研究组装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广东主产果蔗蔗区的生产实际,系统查阅了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果蔗栽培技术的信息资料[3-17],充分借鉴有关研究成果,研究制定了桂果蔗1号高产栽培技术,以期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因地制宜地加快该品种的推广,改善目前果蔗生产品种单一现象,促进果蔗产业的发展。
桂果蔗1号植株直立、大茎,节间圆筒形,蔗茎腊粉较多,节间嫩叶包裹部分为紫红色,见光后变紫黑色,前期生长稍慢,自动脱叶。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商品蔗亩(666.7m2)产量9t(135t/hm2)以上,比拔地拉增产15%以上;田间蔗汁锤度18%左右,与拔地拉持平;其节间长度均匀度好,短节间少,蔗株上中下蔗径大小相近;蔗肉入口易断易碎,松软多汁,清甜脆口。其农艺性状、商品性优于拔地拉。商品蔗产量9~10t/666.7m2,株高2.8m以上,茎径3.9cm以上,666.7m2商品蔗茎2900~3100条。1—3月播种,基本苗数3500株/666.7m2;6月上旬定苗3000~3200株/666.7m2;11月中旬田间蔗汁锤度14%以上,单茎重3.25kg以上。
2.1 整地
土地选择排灌方便的水田地。晚稻收获后及时进行耕犁,充分曝晒、风化土壤,下种前进行精细整地,使耕作层土壤细、碎、深、松、平。果蔗种植方式分为穴植、条植,不同种植方式其整地方式也不同。
2.1.1 穴植整地 按行距3.0~3.2 m(含沟)用小型挖掘机开排水沟起畦,沟宽40cm、深40~50cm,沟土放置于畦中间;每畦开双行穴,穴距沟边 20cm,穴距 1.1~1.2 m,穴深 15~20 cm,350~370 穴/666.7m2。
2.1.2 条植整地 用小型培土机按行距1.5~1.6 m开种植沟,沟宽45~50cm、深30cm,在沟中间整一宽25cm、高10cm的龟背形小畦,果蔗种植于小畦中央。若为旱地种植果蔗可直接种于沟内。
2.2 种茎处理
2.2.1 一级健康种茎 以生长时间6~8个月、蔗株芽数12~15个芽的一级健康种茎为例。
⑴剥叶:在砍种前剥去种苗上的老叶鞘,保留幼嫩部分叶鞘,并用竹尖剌破芽位处的叶鞘,有利于芽的生长。⑵砍种:鞘部节间较短且芽较大,一般砍成4~5芽段,其余部分节间稍长的砍成3芽段。砍种时切口要平、不破裂,且鞘部种茎、中部、下部种茎分别堆放。⑶浸种消毒:用2%~3%的石灰水浸种3~5d,捞出蔗种凉干水后,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 g兑水50 kg,浸种5~10 min,再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乐斯本乳油300~400倍液浸种1~2 min。⑷催芽:在温度较低的1—2月份种植时采用。选靠近蔗田,水源方便,地面平整,避风向阳的地方进行催芽。在阳光充足条件下,把经处理后的蔗种在场地上堆放成宽1.5~2.0 m、高度0.5~1.0m,长度不限,用4 m宽的薄膜覆盖,四周用泥土封闭;若为低温阴雨天,堆放时,底层先垫10 cm厚的堆肥,然后重叠排放两层蔗种,再放5~10 cm堆肥,再排两层蔗种,依次进行堆放蔗种,最上一层为堆肥,再盖上薄膜,四周用泥土封闭,堆内湿度以堆肥含水量60%左右,即用手挤压堆肥指缝有水渍而不滴落,堆内温度保持在25~35℃,以30℃左右为适宜。经催芽处理的种茎,在蔗芽萌动长成鹰嘴状时即可种植。
2.2.2 梢头种茎 参考一级健康种茎处理方式,由于梢头蔗种其发芽率高,可省去催芽处理。
2.3 下种
2.3.1 基肥施用 下种前施用有机肥100kg/666.7m2、钙镁磷肥50kg/666.7m2、NPK含量15%-15%-15%复混(合)肥10kg/666.7m2。基肥集中施于种植穴或沟内,并碎土拌匀,上铺一层薄土。
2.3.2 种植密度 经催芽处理的种茎,下种量为3500~3800个芽/666.7m2,若种植不经过催芽处理的种茎,为4000~4500个芽/666.7m2;同时在地头空地培育些预备苗,以备补苗用。
2.3.3 下种方式 一是起泥浆下种,在种植穴或沟表土浇水拌成浆糊状,然后摆种,下种时蔗种平放,芽向两侧,芽统一朝向一方,将蔗种略加压紧,使蔗种陷入泥浆中,深度以半个蔗芽露出土面为度。二是不起泥浆种植,在种植沟内摆种,下种时蔗种平放,芽向两侧,芽统一朝向一方,将蔗种略加压紧,盖1~2cm薄土。由于不同部位种茎其发芽率不同,其梢部芽与中下部芽分别种植,方便管理,确保齐苗与全田蔗苗生长均匀。
2.3.4 施药 下种后每666.7m2用2~3kg“3%辛硫磷+20%毒死蜱”与25~30kg的茶麸拌匀后撒施在种茎上防地下害虫;同时喷施敌克松、度锐等防病杀虫药物。
2.3.5 喷除草剂、盖膜 施药后用莠去津+丁草胺进行蔗田封闭处理,其混合比为1∶1,每种除草剂用量应为其常规用量的1/2。然后覆盖地膜。对不起泥浆种植的果蔗地在盖膜后1~2d内进行沟漫灌,至蔗地畦面湿润后排掉水分。
3.1 地膜栽培管理
(1)穿孔助苗出膜:蔗苗出土后幼苗不能穿出膜外的,应及时人工穿孔帮助幼苗穿出膜外,以利蔗苗正常生长,破膜孔要尽量小。(2)适时揭膜:在果蔗生长4~5叶时揭去地膜。
3.2 补苗、间苗与定苗
3.2.1 补苗 由于病虫害等多种原因,经常会出现断垄缺苗或病弱苗现象,因此应及时查苗补苗。补苗在70%以上蔗株长至2~3叶期时,进行一次查苗补苗工作,如发现断垄缺苗,用备用苗补植或移密补稀。补苗一般在阴雨天进行,并淋足定根水,保证移苗成活。
3.2.2 间苗、定苗 间苗在分蘖盛期开始,要进行多次间苗,去除多余的小苗、弱苗、有病虫害的苗。定苗的原则是去密留疏、去弱留强、去病留健,并使蔗株分布均匀。定苗在株高40~50 cm时进行,定苗3000~3200株/666.7m2,同时进行施肥培土,抑制分蘖的发生。
3.3 及时培土,防止倒伏
果蔗茎秆高大,遇风容易倒伏,及时培土和多次培土,培土一般结合施肥进行。第一次培土是在果蔗4~5叶期,每666.7m2施用含量45%的复合肥10kg,把露出地表的种茎埋入土下5 cm左右;第二次培土结合定苗进行,每亩施用含量45%的复合肥25kg,培土高度10 cm以上;第三次培土是在果蔗拔节前期进行,并施攻茎肥,每666.7m2施用100kg含量45%的复合肥、20kg硫酸钾、50kg钙镁磷肥、2~3kg“3%辛硫磷+20%毒死蜱”,施肥后进行大培土,培土高度20cm以上。之后根据果蔗的长势及施肥情况,进行1~2次培土工作。培土后适当加以压实,使基部节上的根点紧靠土壤,以利长新根。
果蔗生长中后期,有被风吹斜或吹倒的蔗及时扶正,并培土压实,必要时可将每蔸蔗用绳子扎起,以增强抗风能力。易发大风天气的地区,在大培土之前应进行搭架防倒。
3.4 水分管理
果蔗是喜湿忌渍,整个生长期需水量较大,但各个时期的需水量不同。⑴幼苗期:保持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下种后应开好排水沟,及时排走雨水,以防土壤水分过多引起烂芽、死苗;⑵伸长期:需水量较大,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5%左右,使土壤长期处于湿润状态;灌水要勤灌、浅灌,每次灌水量至沟内二分之一左右深度,后自然落干,下一次灌水时间以土壤干而不露白为度。干旱缺水和水分过多都不利于果蔗的正常生长。⑶生长后期:应适当控制水分,以提高果蔗糖分含量,同时使果蔗组织结实,利于砍收搬运,使果蔗不易失水与变色,提高果蔗品质。此期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70%左右。收获前一个月停止灌水。
3.5 中后期施肥管理
果蔗全期需肥量较多,大培土后若果蔗生长未达预期效果,需进行追肥,为提高肥料利用率,追肥进行深施、覆盖土壤。大培土后1个月、2个月分两次,每次分别在蔗畦一边每666.7m2穴施50kg含量45%的复合肥、10kg的硫酸钾,施后盖土;根据生长具体情况,后期可配施10~15kg/666.7m2的尿素。果蔗进入拔节期后,根据果蔗生长情况,选用氨基酸类、NPK类、微量元素类、稀土类等肥进行叶面施用。
3.6 赤霉素施用
在植株进入拔节初期至整个旺盛生长期,根据节间生长长度表现情况,可用15~35mg/kg的赤霉素进行多次喷施,适当延长果蔗节间长度。
3.7 适时剥叶
适当剥除枯叶,可减少病虫寄生数量,抑制病虫害发生,还可防止气根与侧芽的萌发。剥叶一般从伸长中期开始,15~20 d进行一次,每次剥除3~4片,每株甘蔗经常保持绿叶数10片以上,以满足果蔗生长需要。
3.8 化学除草
在果蔗出苗后至拔节前,每666.7m2用30%硝磺·莠去津悬浮剂120~180mL兑水50kg喷施。由于果蔗对除草剂比较敏感,应使用定向喷雾的方法,只喷杂草叶面,尽量避免除草剂溅落果蔗绿叶上。大培土后再施用一次莠去津+丁草胺进行蔗田封闭。株间杂草提倡人工去除,不用或少用化学除草剂。结合培土进行中耕除草,用地膜覆盖栽培的揭膜后要立即进行中耕除草,露地栽培的应在蔗苗有3~4片真叶时进行。
3.9 病虫防治
3.9.1 主要病害及防治 桂果蔗1号主要病害有凤梨病、花叶病、宿根矮化病、梢腐病、赤条病、叶斑病等。
⑴凤梨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或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内浸泡消毒种茎10min。⑵花叶病:花叶病对果蔗最大的危害是感病蔗株表皮被毒素破坏出现花皮现象,失去商品性。目前没有防治花叶病的化学药物。其防治方法,一是选择无病蔗株留种;二是种植健康种苗;三是加强蚜虫的防治工作,减少传媒对病源的传播。⑶宿根矮化病:目前没有防治宿根矮化病的化学药物。其防治方法主要是种植健康种苗。⑷梢腐病、叶斑病:苗期施用30%苯甲丙环唑3000倍液3~5次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1500倍22.5%的啶氧菌酯防治,连续喷施2~3次;对梢腐病较重的病株应拔除,同时剥去老叶、病叶,降低田间湿度。⑸赤条病:为细菌性病害。发病初期用80%乙蒜素5000~8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4000~5000倍液进行防治2~3次。
3.9.2 主要虫害及防治 桂果蔗1号主要虫害有螟虫、蚜虫、蓟马等。优先采用低毒、低残留或无污染的农药,有节制地选择使用中等毒性农药;依据病虫测报掌握喷施时间和浓度,交替使用农药,保证农药喷施质量。⑴螟虫:可用1.8%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50%杀螟丹1000倍液或30%氯虫·噻虫嗪5000倍液喷雾;⑵蚜虫:在点片发生期,用40%乐果乳油1000倍稀释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稀释液或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⑶蓟马:用2.5%敌杀死乳油2500~3000倍液或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桂果蔗1号田间蔗汁锤度达14%左右,已达多数消费者的口感要求,可根据各地消费习惯砍收上市。由于该品种比较脆,收获搬运、堆放、装车等环节应注意用力,避免蔗茎损伤、断裂,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李松,刘红坚,刘俊仙,等.桂果蔗 1 号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南方农业学报,2015,46(9):1561-1566.
[2]刘欣,刘丽敏,刘红坚,等.桂果蔗 1 号商品性质量分析.湖南农业科学,2015(1):14-16.
[3]戴友铭,李松,余坤兴,等.果蔗拔地拉种性恢复试验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8,39(1):26-29.
[4]李松,游建华,余坤兴,等.黑皮果蔗茎尖脱毒不同代数种茎苗商品性能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2):176-180.
[5]李松,唐红琴,游建华,等.黑皮果蔗拔地拉茎尖杯苗商品蔗的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0(6):1226-1228.
[6]王文明,李松,杨柳,等.果蔗拔地拉(Badila)健康种苗在黄山歙县的引种试验初报[J].作物杂志,2013(6):140-142.
[7]巫玉平.广西黑皮果蔗产销问题和发展对策[J].中国糖料,2013,35(3):83-84.
[8]庞天,张荣华,王勇.旱地果蔗项目投资收益与风险评估及其防范[J].中国糖料,2015,37(3):44-46,49.
[9]王继华,曹干,张剑亮,等.我国果蔗产业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J].甘蔗糖业,2013(5):56-61.
[10]郭惠明,林炎照,林警周,等.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龙黑果蔗产量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3,9(1):15-18.
[11]马世荣.果蔗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15(19):127-128.
[12]庞天.高产高效旱地黑皮果蔗栽培与管理技术[J].广西糖业,2014(3):7-10.
[13]黄盛绸.广东省果蔗种植现状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105,107.
[14]韦昌联,李松,余坤兴,等.脱毒果蔗旱地栽培试验效果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6):81-84.
[15]刘连军,黎萍,李毅.黑皮果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3):97,100.
[16]李松,韦昌联,游建华,等.脱毒果蔗旱地栽培高产机理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34-35,51.
[17]陈琛.果蔗套种黄瓜高效栽培生产实践及效益分析[J].南方农业,2016,10(18):34-35.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a New Chewing Cane Variety Guiguozhe1
HE Yi-bo,LI Song*,LIU Jun-xian,YU Kun-xing,LIU Hong-jian,LIU Li-min,LU Man-man,LIU Xin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x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Sugarcane Industry/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Biotechnolog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Guangxi),Ministry of Agriculture,P.R.China/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Genetic Improvement,Nanning 530007,Guangxi)
In order to further regularize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chewing cane variety Guiguozhe1,to integrate variety and cultural practice,to accelerate the promotion of the variety in local planting,and to achieve high yield and quality of production,by field experiments and large scale production demonstration.Main characteristics,yield structure,quality,adaptability and utilization prospect of Guiguozhe1 were analyzed.Yield components and cultural practice including seed processing,soil preparation,fertilization,sowing,field management etc.were mastered.Guiguozhe1 was suitable for mid-high fertility field in sugarcane planting area of Guangxi and Guangdong province.
Guiguozhe1;yield components;field management;cultivation technique
S566.1
A
1007-2624(2017)06-0054-03
10.13570/j.cnki.scc.2017.06.017
2017-05-24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15247002-4);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5JZ05、2015JZ07)。
何毅波(1961-),男,广西柳州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果蔗育种与高产栽培。E-mail:aavvuuww@163.com
李 松(1964-),男,广西博白人,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甘蔗生物技术、诱变育种与栽培。E-mail:ls190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