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

2017-01-13 00:23
种业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单产亩产种养

品种

中科院成功培育出株高2米的第三代杂交巨型稻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于“世界粮食日”在长沙金井镇巨型稻基地宣布,本所首席研究员夏新界研究员的团队成功培育出优质超大超高水稻新种质——“巨型稻”父本材料,“巨型稻”平均株高2米以上,单季亩产可稳定达到900~1100公斤,单位面积生物量比现有水稻品种高出50%,是我国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新种质资源,对于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

2006年起,夏新界研究员和他的团队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获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材料,并以“巨型稻”为亲本,通过两系、三系杂交,配制系列杂交组合,运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定性改良等技术手段,筛选培育出高产、优质、广适的巨型稻杂交新品种系列(丰超5、6、8号,洞丰C5、C8)。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吴金水介绍,巨型稻平均有效分蘖40个,单穗实粒数平均500粒以上,2011年以来在湖南常德、益阳、长沙县、浏阳北盛镇、邵阳隆回县,广东惠州和海南三亚等多地多区域生产试验,在普通稻田和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巨型稻”杂交品种的单季产量可稳定达到900~1100公斤/亩,再生稻可达350公斤/亩。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巨型稻”杂交品种米质达到优质稻三级标准。目前该项研究已获得10多项自主国家专利和国际专利,并向农业部提交了“巨型稻”品种权申请。

吴金水告诉记者,“巨型稻”因其株形高大还适宜开展种养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可大幅提升稻田生产经济效益。夏新界和他的团队,发明无抗健康分子养殖配方,创建新型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探索的“稻-青蛙-泥鳅-稻花鱼”模式,经济效益比现行常规种养模式至少翻一番,效益明显。全部产品实现绿色、优质,亩均纯收入在2万~5万元。

(农民日报)

我国玉米高产新纪录诞生

近日,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少昆研究员牵头的新疆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田,经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全国玉米栽培学组组织专家进行实测验收,示范田玉米最高亩产达到1517.11公斤,刷新了全国玉米高产纪录,在同一地点继2013年获得1511.74公斤/亩之后,再次实现了单季亩产吨半粮的突破。

示范田设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总场八道滩社区一队2斗2号地,面积100亩,参示品种共49个,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合作开展玉米产量潜力突破研究和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测产结果显示,共有11个品种单产达到1400公斤/亩,其中最高的1.5亩经过实测,单产达到1517.11公斤/亩。

据李少昆介绍,高产田选用耐密高产品种,构建高质量群体,实施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栽培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充分挖掘良种、良法与光温水肥资源的增产潜力,经过12年系统攻关,多次创造全国玉米高产纪录后,再次实现玉米产量的新突破。

(中国科学报)

大豆新品种创河南省高产纪录

近日,在新乡平原新区河南省农科院试验基地举办的大豆新品种高产示范实打实收中,“郑1307”亩产328.3公斤,创造了河南省大豆选育品种单产的新纪录。

黄淮海大豆产区平均单产长期徘徊在150公斤左右,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主任、河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团队负责人卢为国解释,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单产超过300公斤的超产新品种;二是大豆种子经营效益差、没有良种补贴,新品种推广速度慢。三是播种质量差,黄淮海大豆主产区均是在小麦收获以后播种大豆,田间麦秸量大造成播种困难。”

“郑1307”是河南省农科院针对土地流转大户种植及加工企业需求而推出的适宜机械化种植的高产大豆新品种。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大面积机械化种植;品质优良,可以作为豆腐、豆浆加工专用品种。

(新华网)

猜你喜欢
单产亩产种养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