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黄耀鹏
福特败走日本、印尼为哪般?
□本刊记者 黄耀鹏
对于福特而言,承认在东南亚最具潜力的市场完全失败,并不容易,但该来的还是要来。
对于福特而言,承认在东南亚最具潜力的市场完全失败,并不容易,但该来的还是要来。福特亚太区发言人卡伦·汉普顿在1月底就宣布,今年年底前,结束日本和印尼的业务。
发言是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宣布的。汉普顿将福特在亚太区规模最大的“战略转移”归咎为上述两个国家“市场竞争环境欠佳”。他暗示日本过于封闭排外,使得福特在当地盈利已经“无路可走”。
可印尼是怎么回事?福特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绝望。汉普顿甚至发誓称“即便情况好转,(福特)也不会回到这两个国家”。福特将自身失败归咎于市场壁垒,显然缺乏担当和反思。
其实在这两个国家,福特是被同一伙(如果不是一个)竞争对手打败的,那就是丰田和本田为代表的日企。奇妙的是,福特还不能指责前两者沆瀣一气,因为它们彼此也存在着残酷的竞争。
福特在退出宣言里,痛斥日本是“最封闭”的汽车市场。该市场向来属于丰田和其他企业的游戏,至少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奠定这种格局了。2015年就乘用车而言,丰田(不含雷克萨斯和大发)的市占率46.34%,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而本田、日产都在30万辆这个级别上,其他所有外国品牌总计销售了28万辆车,市场集中度空前地高。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整车和零部件进口关税均为零。除了环保标准,日本也没有针对汽车的非关税壁垒。日本实行这样慷慨政策的原因,自然源于日本强大的企业竞争力。在中低端家用车领域,日系车一统四岛。和日系车产品对位最多的韩系和美系难觅踪影。
去年,在进口车排行榜上,主打高档车的奔驰排名第一(6.51万辆),而第10名保时捷的进口量就已经低到0.69万辆,这体现了日本市场的不寻常结构——进口高端车才有生命力,和丰田系、本田、日产对位的福特持续失落。最奇妙的是,丰田进口车居然排在进口榜第7位,丰田海外生产回流同样源于日本的零关税。整体看,德系车主宰了进口市场。
相比而言,美系的存在感很低。无论凯迪拉克还是林肯,都无法抵挡前者。和生猛的日系竞争中低端市场?开什么玩笑?福特占据进口车的1.5%,而市场占有率则只有0.1%。福特在日本只雇佣了290名员工,52家店面,去年仅卖出4968辆车,单店单月不足8辆车。
当福特宣布退出的时候,有日本消费者吐槽称,“不记得最后一次在日本看到福特车是什么时候了”、“貌似销量像石头一样坠落”、“在蒙大拿出名不等于在日本出名”。接受街头采访的大多数消费者,无法区分雪佛兰和福特(投放过电视广告的通用情何以堪)。
可以想见,区区5000辆年销售量,已经不值得投入像样的广告预算。距离国产化门槛还早,自然全是进口车。那么日本消费者看到的福特都什么样?左舵车。要被日本消费者接纳才见了鬼了。何况,对于日本三线城市狭窄的街道来说,福特车的个头未免太大了。除非福特能屈尊把欧版车拿到日本,顺便将为英国生产的右舵车定单增加一些,匀给日本市场(英国也没有得到专属服务好不)。但是并没有,福特恐怕还在为与马自达的失败合作黯然神伤,尽管它们还拥有2.1%的马自达股份,尽管它们的新CEO菲尔茨曾管理过马自达。
安倍的三支箭劲力耗尽,日本通缩趋势没有改变,2015年汽车市场销量缩水了5.5%,企业生存环境趋于恶化。即便不考虑人力成本,福特在日本也是亏钱的。福特在日本14年,盈利只有3年。已经连续10年亏损。想要“止血”只能靠彻底取消日本业务才能解决。
日本汽车市场的逐年萎缩原因在于“少子化”,和整体经济形势步调一致。福特呆不下去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品牌没有被市场接受。维系进口车地位必须在高端车上发力,可惜日本市场对林肯品牌完全不感冒。即便不考虑规模因素,单车利润也无法与日企竞争。福特的退出完全由于自身竞争力的孱弱,找任何借口都是自欺欺人的。
福特做了14年的梦,醒来突然变成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TPP落地带来的汽车进口红利已经无所谓了。在汽车领域,做出让步的是美国(尽管非常勉强),日本没有关税可降。福特还是操心一下自己在国内赚大钱的皮卡生意吧,TPP正将逐步降低美国进口皮卡的关税。
到了印尼市场,总不能再拿“少子化”来搪塞了吧?印尼在东盟10国中领土最大、人口最多(人口全球排名第4),而且印尼人口的年轻程度在东盟仅次于缅甸,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是最活跃的汽车消费群体。更令汽车厂商开心的是,印尼正处于3500—7000美元收入的黄金领域。按照Joyce Dargay的理论,该收入阶段汽车消费弹性系数超过2,即收入每增长1%,汽车保有量增长幅度大于2%。从这样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市场撤退,真的经过深思熟虑了吗?2014年印尼政府称,将在2020年后的某个时候,成为东盟最大汽车生产国。
佐科威政府画饼的技巧不大圆熟。其承诺在2025年人均年收入达到1.3-1.6万美元。但实际上,2009年起印尼经济增长就跌入低速区(小于5%)。据悉去年印尼汽车销量下跌9.1%,而上半年则大跌17%。
印尼市场被日系垄断已久。国内整车企业20家,零部件商700余家,没有自有品牌。出口很少,基本上是内向型市场。进入最晚的日企印尼政府接连取消了“国产配件含量”和经销商合资股比限制之后,日企纷纷增加了合资销售公司的股权,提高了对经销商的管控能力。此举实际上加强了日企垄断地位。
虽然和日本市场成熟度相差甚远,但同样是丰田一家独大。不含大发,丰田市场占有率35.6%,大发14.6%。鉴于丰田已经完全控股后者,可以视作同一集团。这样一来,丰田在印尼已经独占半壁江山,优势超过本土。而前六大企业均为日企,总计市场占有率89.3%,其他企业只能分食10%。
福特目前市场占有率0.6%,福特在印尼市场已经陷入无足轻重的境地。
而且,福特在印尼严重依赖皮卡(双人Ranger)。和美国本土不同,福特在印尼卖出的该车型,75%都被用户用作商业用途(采矿和林业)。去年,福特卖出1.2万辆皮卡,仅相当于2012年巅峰销量的61.9%。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不但打击了印尼经济,也使福特在此地遭遇了灭顶之灾。福特发言人尼尔·麦卡锡(Neal McCarthy)称,福特已经无法(在印尼)“保有足够竞争力”。已经尝试了包括业务重组的一切努力,但都“无法看到盈利前景”。
印尼目前的国民收入在4800美元左右,小型车大行其道。轿车和小型MPV占据销量90%,豪华车全靠进口。日企的小型车在印尼再次完爆通用、福特等企业。由于小型车竞争不过日企,福特栽倒在同一个坑里。
印尼汽车进口关税22.5%(2015年数据),日本吵嚷,按照日印EPA协议,印尼应该将整车关税降至20%。而实际上,日企已经在印尼实现国产化,关税壁垒只会阻碍福特等纯粹依靠进口车打拼的厂商。由于规模原因,福特无法在印尼实现国产,关税放大了进口商的劣势。
日企进入最晚的也在70年代,而福特则在2002年进入印尼。在高度垄断市场,菜鸟再次受欺。
雪上加霜的是,印尼这种大经销商体制更有利于市场强者。与日企合作的经销商实力普遍较强(又是先到者优势),福特能够选择的伙伴则很有限。
印尼的人口和经济分布极不平衡,58%的人口集中在爪洼岛和马都拉岛。爪洼岛的汽车销量占全国的66%。而爪洼岛经济核心则为大雅加达特区,销量占据全国的27%。得雅加达者得全印尼,而福特在首都特区的市场占有率只有0.6%,简直惨不忍睹。
印尼汽车工业协会主席苏吉亚托也意识到,印尼的汽车产业政策加剧了印尼的市场格局单一化,而日企垄断的结果,是印尼无法和泰国竞争东南亚最大汽车出口国地位的原因。
据称,苏吉亚托正在向总统提交一揽子建议,降低关税、促进汽车生产,并采取措施,促进“市场竞争自由化”,后者意味着弱势品牌有机会进入国产化门槛。而福特的退出,苏吉亚托认为对印尼市场“没有影响”。
印尼市场将继续由中低阶层的购买者所霸占,这些购买者对贷款利息比较敏感。如果在贷款利率上没有改善的话,那么汽车销量将不会改变。
印尼市场依赖个人消费金融支持的时候,福特采取坐视态度。只有日企增加了低息金融贷款支持,从而强者愈强。而福特的市场弱势造成投入不振,而投入不振则反过来坐实了弱势地位。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关键在于福特投入,可惜这一切并没有发生。可以想见,去年一整年,福特都无心恋战。
福特在特殊市场败给日企不是新闻,无心抵抗才是。虽然市场环境、历史因素和消费者固有倾向都起到作用,但从根本上而言,福特在小型车技术上全面不敌日企,是导致在日本和东南亚节节败退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