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卢山
柳燕:冷暖2016
□本刊记者 卢山
柳 燕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首席运营官
身处汽车这样一个剧变中的行业,营销这样一个波澜迭起的领域,外界只看繁华,只看数字。而其中的冷暖,也惟有自知了。
逆境中,更容易看出一个品牌用时间锤炼出的底蕴,也可以更清晰地发现一个人品德中的张力。对于沃尔沃和柳燕,2015年就是这样的一个年头。
2015年,对绝大多数豪华品牌来说,都算的上是一个艰难的时刻,对沃尔沃也不例外。从最直观的销量来看,2015年81336辆的销售数字,与2014年的81200辆基本持平。高速增长的戛然而止,对沃尔沃的营销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市场环境风云变幻的时段里,沃尔沃在中国的品牌成长却很有收获。
在2015年的沃尔沃“品牌年”之中,沃尔沃的中国营销团队通过沃尔沃环球帆船赛、高尔夫公开赛、哥德堡交响乐团中国巡演、“跑在瑞典——哥德堡半程马拉松”等系列性的活动,把沃尔沃品牌精神和北欧高品质生活方式进行了较为全方位的诠释。
特别是伴随着全新XC90的上市,他们充分利用了这个历史性的契机,将这个老牌北欧豪华品牌,包装打造成了一个极富时代感,充满了人性关怀,又具备前瞻科技性的顶级座驾。2016年年初,全新XC90 T5车型上市后,沃尔沃做出了给予老车主差额补贴的决定,此举再次引发了行业的强烈震动。
当“以人为尊”的口号,落在了真刀真枪的价格上,一个品牌诚信、贴心的价值观,无需语言也呼之欲出。
对于沃尔沃来说,其倡导的北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客观来说距离中国现状相当遥远,目标消费人群的精英化也让沃尔沃无法向奥迪、宝马这些品牌一样,吸引更加广泛的人群。这些差异性,决定了其营销推广在与中国本土的融合上,势必将面临很多困难。
这种过去延续了多年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随着付强、柳燕这支中国营销团队的组建而开始发生变化。从全新XC90采用的电商模式预售,到沃尔沃在中国对新媒体的纯熟应用,再到跨界合作的营销新尝试。可以看到,这个品牌正在努力地快速融入中国语境,而这些行动的背后推手,正是柳燕和她的中国团队。
作为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的首席运营官,柳燕的职责本身就包含了销量与品牌塑造的双重任务。而且从长久发展的角度来看,后者的重要性远胜于前者。柳燕在上任的3年时间中,正在用她对中国豪车市场的理解,以及女性独有的细腻敏锐特质,帮助沃尔沃完成了一次润物无声却脱胎换骨的改变。
这种变化在全新XC90的营销过程中尤其明显。从产品价值上,过去沃尔沃最核心的竞争力“安全”,让位于先进前瞻的科技和个性化十足的全新设计语言。甚至,在代言人的选择上,沃尔沃也选择了比外界预期至少年轻了10岁的年轻歌手李健。
“作为品牌的旗舰车型,全新XC90承载着沃尔沃进入新时代后品牌与产品所主张的北欧新豪华主义,所以,它一定会助力沃尔沃品牌形象的提升。而作为沃尔沃首个百万元级别的旗舰车型,它上市成功对提升品牌形象的意义远远大于销量的意义。”
在此前的采访中,柳燕表达过对于全新XC90的定位理解。全新XC90在上市之初,就获得了众多商界大佬的青睐,这是沃尔沃多年累积下来的品牌信任。但这绝不是沃尔沃的全部,更不是沃尔沃的未来。未来,在年轻人身上,或者说,在那些拥有一颗年轻的心的消费者身上。
2016年,沃尔沃发布了S90和V90两款基于全新XC90采用的SPA平台的全新车型。至此,沃尔沃的90系列已经到齐。它们将与全新XC90一起,构成沃尔沃全新技术平台的产品矩阵,并发挥协同效应,让外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沃尔沃“黑科技”的价值魅力。
可以预见,随着这两款新车的到来,沃尔沃中国和柳燕团队又将开始一段充满兴奋又极具挑战的工作旅程。而与此同时,全新XC90的T5版,也到了向市场要销量的时候。在中国豪华车进入充满不确定性的阶段,在劲敌频频出招的2016年,柳燕的压力会更大,担子也更重。
“当思想变成数据代码后,颠覆的边界、逐利的底线、个人成功与社会获益的取舍评判,多元世界加入更多新变量后有哪些常数要恒定地保留,这些商业文明的规则要靠我们这个快餐时代成长起来的程序员们来建模和编程了。这样的程序,已经在运行了,版本不断更新升级中。人们开启跑步模式,奔向心中的彼岸,那里的风景是未来的模样。”
想起柳燕在2016年春节一篇文章中的描述,不禁令人感慨,作为这个时代的中国职人,确实太不容易了。特别是身处汽车这样一个剧变中的行业,营销这样一个波澜迭起的领域,外界只看繁华,只看数字。而其中的冷暖,也惟有自知了。
由于过去两年沃尔沃在中国的高速成长,外界已经习惯于将其定位于一个成熟的豪华品牌。但实际上,吉利收购沃尔沃也不过才5年时间,付强、柳燕这支本土营销团队的组建不过才3年的时间。对于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能够取得眼前的成绩,笔者认为,这个团队的表现可圈可点,致敬比发难更理智客观。
所以,在此《汽车人》想对那些苛责的声音说一句:“放松一点,给他们多一点时间。”